特殊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特殊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探讨

陈春

天津市武清区下朱庄街南湖初级中学,301700

一、问题的提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家庭里,人初次向社会迈进。”笔者在近年来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一部份后进学生的群体,他们在校内外的不良表现尤为突出:不思学习、任意逃学、欺小凌弱、吵嘴打架、损坏公物、外宿不归家……。虽经老师多次教育、帮助,仍屡教屡犯,引起学校和老师的关注。经过了解后,发现这些孩子中大多数来自于特殊的家庭。

特殊家庭给孩子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十分明显的,由于这些孩子过早地失去了正常的父母之爱,过早地承受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其智力、性格、情绪和社会性的良好发展受到压制或扭曲,并造成学生学业成绩下降,思想品质下滑,而且也导致行为异常和心理偏常。这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未来国家人才的竞争,人口素质的提高,无疑是一个不可低估的不利因素。

我校地处下朱庄街,环境较为复杂,部分学生是新移民大部分学生家庭经历“拆迁平改”,所处环境的复杂性,致使不少学生家庭成为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特困家庭。这些特殊家庭的学生,由于长期缺乏父母正常的爱护和管教,抗挫折能力低下,是非观念淡薄,心理素质差。因此,如何帮助这些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既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研究成果

(一)、了解了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现状。

课题研究组结合我校实际,通过观察、谈话及问卷的方式,先后开展过三次调查(调查对象:下朱庄街南湖初级中学七、八、九三个年级

400人,其中特殊家庭子女200人,普通家庭子女200人作为对照组。发放问卷:400收回问卷:400)。内容包括特殊家庭学生的人际关系,情绪反应,学习态度,家庭经济状况,家长的教育方式及对子女的学习态度的了解,单亲家庭学生的处世方式、内心世界等。通过调查,准确摸清情况,并建立特殊家庭学生教育档案,以便跟踪辅导。

调查告诉我们:

特殊家庭子女的自我概念最差 ,其次为学习认知问题较多,再者是性格缺陷和情绪问题。特殊家庭子女在学习认知、人际适应、行为问题、情绪问题、性格缺陷、自我概念等各个方面以及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均显著劣于普通家庭子女。 生活在特殊家庭中的孩子,往往会因为家庭的特殊性而感到自卑,从而导致自我概念偏低;由于教养环境不利、教养人教养方式不当或教养人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教养孩子导致孩子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上进心,从而存在较多的学习认知问题;特殊家庭家庭气氛紧张、家庭人际关系相对较差的家庭成员常常表现出痛苦、愤怒、无助等消极情绪,部分家庭成员还可能人格扭曲,这一切都可能导致特殊家庭子女的性格缺陷和情绪问题。 总之,特殊家庭在家庭环境、家庭气氛、家庭成员的情绪和人格、教养人对孩子的教养时间和教养方式等方面都要比普通家庭差。

)、探索出矫治特殊家庭学生异常心理、异常行为的对策

年来,我们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已所能,积极钻研,认真探索,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特殊家庭学生教育的策略研究,从中总结出矫治特殊家庭学生的异常心理、异常行为的对策:

1、学校营造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结合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营造适合特殊家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充满关爱、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从精神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予特殊家庭学生帮助,使同学之间学会平等相处,消除隔阂。

2、成立爱心基金会,帮助特困家庭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减免学杂费。切实解决特困生的教育问题,努力做到不让一个特殊家庭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辍学。

3、建立特殊家庭学生教育档案,及时疏通辅导。各班主任深入了解每一个特殊家庭学生的有关情况后,建立特殊家庭学生教育档案。做好分类指导和个案分析。针对个案的不同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帮扶措施,及时疏通辅导,做好辅导记录,以备跟踪。

4、开设心语室,建立悄悄话信箱。由受过专门培训的,富有教育经验的老师担任心理辅导老师,对有需要的特殊家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疏通。经过重视和关注以后,特殊家庭学生的思想表现、学习努力程度 总体上向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而且个别特殊家庭学生还转化成了成绩、品德优秀的学生。

)、家长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

从家长的反映来看,通过家长会,经验交流会,普遍提高了家长对教育子女重要性的认识,家长感到责任重大。

最近,我们对特殊家庭学生家长又进行了测试,和前测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这次测试总发出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05份,有效问卷105份。)

前测

后测

认同棒棍出孝子教育观的家长

39 %

7%

认同多多鼓励教育观的家长

46 %

87%

孩子厌学,自己没办法的家长

49 %

8%

对孩子的了解大于70%的家长

30 %

82%

主动参加有关孩子心理健康方面专题讲座的

23 %

80.6%

主动学习相关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知识的

16 %

75%

同时,我们对特殊家庭学生也进行了一次测试,前后两次的结果对比如下:

(这次测试总发出问卷110份,收回问卷110份,有效问卷110份。)

前测

后测

认为父母关心自己的

42 %

84.5%

自己出现错误时,父母耐心教育的

48 %

90.3%

有心事能主动寻找帮助的

40 %

90%

主动学习,充满自信的

23 %

83%

自觉遵守学校的纪律和常规要求的

32 %

91%

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完成的

46 %

87%

和同学在一起时感到快乐的

49 %

94.3%

我们从班主任和家长的反映汇总了解到,大部分特殊家庭学生自主能力、自理能力有所增强,学习态度明显好转,部分特殊家庭学生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的态度明显好转,能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

、问题与思考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也深深感到还有许多有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

1、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为特殊家庭学生的行为问题很多都是心理问题。但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何能以更有趣味的形式出现,让更多的孩子自觉自愿地参与其中,并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每一名老师,都理应对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有更多的了解,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推动者。但现在大部分老师对心理学相关的知识还相当缺乏。因此,如何能尽快建立起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3、在目前情况下,学校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老师很难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管理和辅导特殊家庭学生。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建立社会帮教体系,发动家庭教育志愿者担当义务辅导员,选定特殊家庭学生作为帮教对象,一对一长期结对,跟踪帮教,关心特殊家庭学生的思想、学习和行为习惯。尽可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