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风险影响因素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3

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风险影响因素研究

王芳

浙江中诚永健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310000

摘要:随着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计算机技术在社会经济中逐渐深入。传统的数据手工处理方式开始转变为计算机处理,这一转变引起了审计活动中各种要素的变化,在这种新形势下,纸面的凭证、账簿和财务报表的重要性被信息符号替代,传统手工审计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审计风险也因此变大,信息化审计便因此诞生了,并逐渐壮大。本文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包括技术环境、审计人员素质、审计程序等方面,为提高审计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 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审计师未能发现某些重大错报或遗漏,从而影响了审计报告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可能性。由于复杂的商业环境:随着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深入发展,企业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涉及的交易和合同也日益复杂,这给审计带来了更高的风险;而且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更加复杂,审计师需要更高的技能水平来适应这种变化。另外审计师和客户之间的关系也会影响审计风险的产生。如果审计师和客户之间存在利益冲突或者合作关系不好,就会增加审计风险的产生。

目前审计风险的研究趋势,一是探讨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如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审计师素质等。二是分析 应用数据、机器学习等新技术方法,对审计风险进行预测和识别。三是研究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以更好地发现和评估审计风险。(4) 基于审计风险评估结果,发展出更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和控制措施。通过理论研究可以为审计风险的防范提供指导意见。

一、本文的理论基础

1、风险管理理论

风险管理理论是指在业务运营中,对可能的损失进行识别、评估和处理的一种管理方法。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控。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对其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确保审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风险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识别:通过对业务的了解和分析,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

(2)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等。

(3)风险处理:对已评估的风险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避免风险、转移风险、降低风险和接受风险等。

(4)风险监控:对处理后的风险进行监控,确保措施的有效性。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通过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会计估计、财务报告披露和财务报表披露的合规性等方面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然后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保证审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内部控制理论

内部控制理论是指对企业运营过程中的财务报告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控制的一种管理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流程和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管理和监督,从而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并在评估结果的基础上决定是否依赖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环境:包括企业管理层的道德和价值观、人员素质、组织架构和企业文化等方面。

(2)控制流程:包括业务流程、财务流程、信息流程和人员流程等方面。

(3)控制制度:包括企业内部控制政策、制度和程序等方面。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流程和制度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有效性和可靠性。对于弱内部控制的企业,审计人员需要更多地依赖于其他审计程序,以获得足够的审计证据。

同时,内部控制理论在现代审计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内部控制理论的要求,评估企业的风险管理和控制制度,确定关键控制点,并针对性地开展审计工作,从而提高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部控制理论也在不断演化和更新。例如,企业在信息系统中实施内部控制,需要考虑网络安全、数据隐私保护、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以更好地保障企业信息资产的安全和可靠性。因此,内部控制理论在现代审计中的研究和应用,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理论分析

1、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审计风险概念分析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审计风险指的是,在计算机化环境下,由于信息系统的复杂性、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以及网络的全球性等因素,导致审计人员难以获得足够的、可靠的审计证据,进而影响审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与传统审计相比,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审计风险更加复杂和难以预测,包括数据完整性、安全性、准确性等方面的风险。审计人员需要根据企业信息系统的特点和内部控制环境,对风险进行充分的评估和控制,保证审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审计风险独有特征分析

一是自动化程度高。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企业的业务和财务活动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量数据的处理和交互也实现了自动化,但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需要更专业和高效的审计方法和工具。

二是数据来源复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来源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包括来自不同系统、不同平台、不同格式和不同地点的数据,这些数据的获取、整合和分析都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是数据安全。信息技术环境下,企业内部的数据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例如黑客攻击、病毒感染、网络窃密等,这些安全问题可能导致企业数据的丢失、泄露和篡改等问题,给审计工作带来更大的风险和挑战。

四是风险隐蔽性高。信息技术环境下,企业的业务和财务活动更容易隐藏风险,例如在复杂的IT系统和应用程序中,可能存在漏洞和错误,这些问题可能在审计过程中被忽略,从而增加了风险。

另外对审计人员专业技能要求高。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人员需要具备更专业和高级的技能,例如对复杂的IT系统和应用程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以及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还有技术变化快。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技术更新换代快,审计人员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技术知识和审计方法,以适应新技术环境下的审计需求。

此外还存在数据量大,信息技术环境下企业的数据量非常庞大,包括各类交易数据、客户数据、生产数据等,这对审计人员的数据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还要注意数据质量问题,由于企业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和数据量大,数据质量的问题经常出现,例如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等问题,这会给审计人员带来审计证据的获取和分析的困难。

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程序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审计人员需要掌握新的审计工具和技术,以便更有效地进行审计工作。信息技术环境下,数据安全问题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例如数据泄露、黑客攻击等问题,这会对企业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产生影响,同时也会给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本文认为,由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审计风险具有快速变化、复杂性高、技术化程度高、数据量大、数据质量问题、审计程序自动化和数据安全性问题等特点。审计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以应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审计风险。

三、案例分析:

L公司是一家以制造业为主的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然而,由于公司规模不断扩大,管理体系日益复杂,公司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审计风险。同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公司也面临着新的审计风险,例如网络安全风险、数据处理风险等。

1、风险表现: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发现公司存在以下几个审计风险:

(1)系统风险:由于公司信息系统采用的是过时的技术,系统缺乏必要的安全措施,易受到黑客攻击,存在重大安全风险。

(2)数据处理风险:公司大量采用手工操作,数据录入过程存在错误的风险,导致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受到威胁。

(3)财务报表风险:由于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公司的财务报表变得越来越复杂,难以保证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2、审计建议:

针对以上审计风险,审计人员提出以下审计建议:

(1)建议公司尽快更新信息系统技术,加强网络安全措施,以保障企业的数据安全。

(2)建议公司加强内部控制,采用自动化操作,减少手工操作的风险,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建议公司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建立完善的财务报表制度,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信息技术下审计风险防范建议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审计风险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信息技术的应用加速了数据的处理和交换,但同时也增加了数据的复杂性和风险性,使得审计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和风险。为有效预防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审计风险,需要采取多种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

1、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

内部控制是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建立规范、严密的内部控制体系来加强对企业财务和业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内部控制体系应包括制度建设、职责划分、风险评估和监督检查等方面。制度建设应针对企业的业务特点和信息系统环境,建立相关的信息技术和数据管理制度,确保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符合法规和业务规范。职责划分要明确,确保职责清晰,防止信息系统管理中存在漏洞和疏漏。风险评估应定期进行,防止风险的扩大和发展。监督检查应建立定期的监督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

2、充分应用数据分析技术

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快速发现异常情况和数据错误,减少审计风险。数据分析技术主要包括数据挖掘、数据清洗、数据可视化和数据模型等方面。数据挖掘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发现数据之间的关联和规律,从而快速发现异常情况和数据错误;数据清洗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清理无用的和错误的数据,提高审计数据的质量;数据可视化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更直观地了解数据的情况,提高数据分析效率;数据模型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建立风险模型和预测模型,提高风险预测和防范的能力。

3、建立风险导向的审计方法

风险导向的审计方法是以风险为导向,通过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和业务流程进行评估和分析,发现潜在的审计风险,建立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风险导向的审计方法是以风险为导向,通过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和业务流程进行评估和分析,发现潜在的审计风险,建立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风险导向的审计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风险评估:在进行审计之前,审计师需要对企业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财务风险、商业风险、操作风险等。评估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业务流程以及信息系统等因素。

风险识别:通过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的分析,识别出潜在的审计风险。审计师可以采用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对大量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识别出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的可能性、影响程度和发生概率等方面。评估的结果将有助于审计师制定相应的审计计划和控制策略。

风险应对:审计师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包括加强内部控制、强化监管和督促改进等方面。同时,还需要对潜在风险进行跟踪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风险控制: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包括加强内部控制、完善信息系统、加强监督和检查等方面。同时,还需要加强审计师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审计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风险导向的审计方法需要充分考虑信息系统的特点和作用,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估和分析。同时,还需要采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此外,还需要加强与企业管理层和内部审计部门的合作,共同推进风险管理和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周培培.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审计风险研究. 湖南大学, 2006.

[2]李琳, 裴林. 信息技术环境下控制审计风险的对策[J]. 中国内部审计, 2012(5):2.

[3]董晓平, 雷虹.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审计风险研究[J]. 商, 2015(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