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增量成本解析及管控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装配式建筑增量成本解析及管控措施

张文涛

山东安邦置业有限公司

摘要:现阶段,发展装配式建筑施促进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然而相对于传统现浇建筑所产生的增量恒本严重制约了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在我国还不能作为产品的“卖点”进行宣传,相应的成本增量也难以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来消化,在这种情况下成本增量的管理面临较大的压力,需要从各个维度去管控、落地。

关键词:增量成本;影响因素;装配式

装配式建筑是一个系统工程,由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组成,其建造是一个集成过程,由策划、设计、生产、施工等一体化集成,而非传统建筑的叠加。装配式建造与传统建造方式的增量成本约500元/m2(仅供参考),其中专项咨询费(装配式策划咨询、专项设计、监理等)增量占比3%、部品部件(结构预制构件、ALC条板等)价格增量占比75%、现浇部分(PC以外的现浇结构设计增量、价格增量)成本增量占比11%、施工现场措施(塔吊、堆场)增量占比11%。前期的建安成本中专项设计费投入比例仅占3%,应加大投入,引入外部专业的顾问团队(少走弯路)、减少无效成本的投入;如何管控、平衡能达到盈余是装配式建筑增量成本控制的重点。

1影响装配式建筑之建安成本增量分析

1.1专项设计咨询增量成本

    专项设计咨询增量成本:指装配式建筑在设计及其其他咨询上所要额外发生的成本支出,包括装配式建筑咨询、试验及评审论证、专项设计、监理等费用。

1.2部品部件增量成本

部品部件增量成本:指同一个部品部件,分别采取现浇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现场施工或工厂生产与现场装配(非钢筋混凝土构件)等不同建造方式时的供应、安装全费用综合单价差所导致的建安成本增量。

1.3现浇结构的增量成本

现浇结构的增量成本:包括装配式主体结构中的现浇结构部分的钢筋、混凝土在设计和生产环节增加的钢筋、混凝土用量,及装配式主体结构中的现场现浇施工的钢筋、模版、混凝土这三大工序的工程量变小、难度加大而单价提高等原因产生的成本增加。

1.4施工现场措施增量成本

施工现场措施增量成本:指部品部件运输至工程现场卸货开始(含卸货)、直至吊装完成所发生额外措施费用,包括施工道路加固、堆场地面加固、卸货、围栏、塔吊等移速产生的成本差。

2装配式建筑增量成本管控方法

2.1加大专项设计咨询增量成本投入

专项设计咨询费,建议加大投入,但要约定好设计成果的经济性和质量,同时要在事前导入相应的技术保证措施;装配式建筑的实践性强,我国目前在PC建筑上的遇到的困惑,基本来源于我们没有经历过装配式,没有数据积累,没有经验教训积累。而借鉴标杆企业的经验和数据,又存在信息不对称,信息是否全面、是否准确、是否与我们的项目最相似,这些都影响我们的判断和估算。因而,在这样的一个时间点上,聘请优化顾问公司是比较明智的。

专项设计咨询建议增加成本:①设计费,按地上建筑面积单价计取12~25元/m2之间,根据项目规模和装配率指标不同而不同,规模越小、单价越高,装配率越高,单价越高;②装配式专项咨询顾问费,按地上建筑面积单价计取3~12元/m2计入。

2.2做好部品部件替代选择

主要部品部件的选择,在满足当地评价指标中最低限值要求,且不考虑申请政策奖励的情况下,按以下前后顺序选择

①优先做创新加分项,需要注意各地评价标准中都有“其他项”、“加分项”等内容,一般应优先多应用、多拿分,这些内容的成本增量一般较低,对工程进度影响较小,但实施难度较大。

②优先做非预制构件,结合全装房或成品房要求来做内装部品,具有工程影响小、增量成本低的优势;而内外维护墙体采用ALC条板的增量成本相对预制构件低,且有利于提高工程进度和质量。

③不得以才做预制构件,在非做不可的情况下才考虑预制构件,且优先预制水平构件(如楼板、楼梯)且尽量不要预制梁,最后才考虑竖向预制构件。

④优先考虑施工难度,施工难度小、进度影响小的构件,如外立面构件难于室内构件、竖向构件难于水平构件、功能多的构件难于功能单一的构件、三维构件难于平面构件;以上均不是绝对的,即使再难的构件,只要有足够多的重复数量,成本一样低。

优先选用哪一类部品部件进行装配,受多因素影响,例如是否有市场资源、是否有可实施的技术、经济上是否可以承受等,此外还要结合项目所使用的装配考核指标、技术体系、奖励政策,以及是否采用外立面装饰一体化技术来提升项目质量和档次等多因素。

2.3现浇结构的增量成本做减法

现浇结构构件的增量成本,可控性不高,一是规范原因、二是客观原因,不建议作为控制重点,而是需要从发挥装配式优势的角度去落实现场应该减量成本,例如免抹灰、免外架、免内架、免模版、免维护等可以减少建安工程成本,以及通过提前穿插施工来缩短综合工期减少财务成本,通过外立面装饰与结构一体化设计可以减少运维成本。其中,缩短工期、减少财务成本是现阶段的重点目标,减量成本大多是对应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2.4加大施工现场措施管控

对于施工措施成本管控,重点是塔吊成本控制,难点是与构件标准化相互协调,在吊重(构件重,塔吊成本高)、吊装效率(构件重、吊装成本低)之间进行平衡,避免走极端;同时因为塔吊设备选型等级的提高,结构工期一般会延长、施工现场临时道路和堆场成本增加,而结构工期的延长同时会导致内外脚手架租赁成本上升。

3装配式建筑增量成本管控经验总结

3.1从建安成本角度看,装配式的成本增量很难通过专业努力降下来,只有当人工成本、环保成本上涨到一定程度时,到达临界点时,装配式的建安成本=传统建造的建安成本。降本途径一般是降低主材用量中无效部分;提高周转材料的周转次数;降低生产和安装难度;减少临时措施内容等。

3.2从建造成本的角度看,通过充分利用装配式可以提前生产、提前穿插施工、并行施工的优势,以空间换时间,缩短建设周期获得财务成本节省、拆迁安装补助节省、资金周转加快收益等间接收益,则可以做大建造成本“零增量”。

3.3经研究表明,装配式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低于传统建造,从全寿命周期角度看,装配式比传统建筑节省2.5%。原因之一是建安成本增量虽然高,但基本属于一次性固定支出,而在整个50-70年的使用期间内可能需要多次的装修维护、改造,节省的成本虽然少但时间长,减量成本属于持续性发生。由于使用成本、再生成本的天然优势,装配式本身可以做到全寿命周期“零增量”,关键因素有三项,一是使用期成本可以减少多少,这涉及装配式建筑所采用的技术或工艺是不是按此目标设计;二是建筑物的实际使用年限问题是我国很多建筑还没有理论使用年限就拆除重建;三是折现率大小。

结束语:本文基于成本管理视角,通过挖掘、分析对比,过往装配式建筑的管控经历,结合实证,最后得出以下结论:①通过测算分析,装配式建筑较传统现浇式建筑在建安成本上产生500元/m2左右增量成本,与市场情况基本相符。②装配式建筑增量成本的主要增项为材料费中的预制构件成本。对预制构件综合单价的影响的比重较大。③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增量成本与装配率呈正相关关系,装配率在30%~60%之间时较为经济合理,此时增量成本增幅随装配率提升基本不变。④与之相关的建筑业,可从优化机构构件拆分设计、提高产业工人生产效率、提高管理者管理水平、扩大构件生产规模和确定经济合理的装配率等方面减低装配式建筑的增量成本。

参考文献:

[1]胡卫波. 装配式建筑成本管理3.0版[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