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运动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研究

苏蔓蔓,刘春璐(通讯作者)

陕西省人民医院   710068

摘要】目的:分析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实施运动康复护理对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抽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80例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双盲法分入实验组与参照组当中,各40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运动康复护理,比较患者的心功能与运动耐量(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6min内步行距离)、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对比参照组较低(P<0.05);实验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6min内步行距离、护理满意度比参照组较高(P<0.05)。结论:在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中实施运动康复护理能改善患者运动耐量与心功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运动康复护理;冠心病;慢性心衰;运动耐量

慢性心衰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等,各种心血管疾病终末阶段就会导致慢性心衰。如今有不少医护人员通过应用减少运动量方式减少心脏负荷。如今有不少医护人员通过减少运动量方式减轻心脏的符合,但是由于运动量减少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1]。近年来已经有研究分析通过运动康复护理能改善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但是并不知晓其对运动耐量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在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中实施运动康复护理对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收的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80例,经双盲法将患者分入实验组与参照组,实验组4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为57岁到87岁,平均年龄(68.46±3.04)岁。参照组4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55岁到88岁,平均年龄(68.02±3.42)岁。比较患者的一般资料,为P>0.05。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内容为: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对患者进行体征监测、知识宣教等,出院后要及时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病情变化情况,指导患者在病情好转后适当运动。

实验组患者接受运动康复护理,内容为:(1)基础运动:可为患者进行创伤关节弯曲活动等被动活动,为患者的四肢肌肉进行按摩,是每天2次,每次10min左右;每天需要每3h翻身1次。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四肢运动,缓慢抬起双腿维持3-10s后收回,每天坚持锻炼3次;在患者可坐起情况下可进行坐位运动,协助患者在椅子上进行活动,每天1次,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适当增加次数。(2)全身运动:包括被动运动、主动运动、放松运动、抗阻运动以及助力运动,通过播放相关视频让患者了解到运动的要点,每天运动1次,每次20min左右;指导换则会进行6min步行训练,第一周的基础运动量比6min步行试验最大距离的1/5低,在院内进行步行,观察患者的心电图、血压等情况;第二周根据患者的情况适当增加步行量,训练之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步速训练20min之后需要休息10min,每次训练时间为20min~40min,结束前要慢走5min;训练过程中运动量应该要从低到高循序渐进,指导家属陪同,并主动与体质比较弱者讲解训练要求,示范动作要领。

1.3研究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与运动耐量(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6min内步行距离)、护理满意度。

1.4数据处理

选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患者的心功能与运动耐量

实验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6min内步行距离比参照组较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比参照组较低,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心功能与运动耐量对比±S

组别

例数

左室射血分数(%)

左室收缩末期内径(mm)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mm)

6min内步行距离(m)

实验组

40

62.85±6.37

48.37±1.66

45.26±1.58

397.52±67.15

参照组

40

51.49±3.78

54.82±2.68

50.28±2.62

293.67±62.45

t

9.6997

12.9402

10.3771

7.1624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参照组较高,P<0.05,见表2。

表2: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实验组

40

21(52.50)

18(45.00)

1(2.50)

39(97.50)

参照组

40

17(42.50)

15(37.50)

8(20.00)

32(80.00)

6.1346

P

0.0133

3讨论

冠心病慢性心衰是一种进行性疾病,由于心脏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导致体循环与肺循环静脉淤血导致,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2]。常规观念认为出现慢性心衰应该要尽量保持卧床休息,不适合运动锻炼,但是近年来逐渐有研究表明合理运动能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运动康复护理是以时间作为横轴,康复内容作为纵轴,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制定针对性运动康复护理措施,由专业人员对患者进行指导,能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患者经济负担,也能恢复患者的运动耐量[3]。从结果上看:实验组患者的心功能、运动耐量与护理满意度都优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中实施运动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梁小锦. 运动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31(8):1024-1025.

[2] 高丽闪,李玉丹. 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光明中医,2022,37(17):3220-3222.

[3] 牛喜娟,付翠翠,李颖柯. 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J]. 临床医学工程,2020,27(1):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