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学中融入德育的重要性及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中学美术教学中融入德育的重要性及途径

王春妹

枣强县第三中学河北衡水 0531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成为现代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在这一要求的影响下,中小学课程有“主”“副”之分的观念越发淡化。毫无疑问,做事应先学做人,古人云“人以德为先,物以稀为贵”,说的正是这个道理。毛泽东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在各学科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各学科相互融合已经成为大的趋势,在这一趋势下,将德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中是必然结果,中学美术教育更是如此。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德育;重要性;途径

引言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引导,教师要在各方面教学中注意渗透德育,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在中学美术教育优化的过程中,教师将美学与德育融合在一起,寓德于美,既能丰富学生的美术课堂学习体验,又能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

1鼓励学生自主创作作品

为了进一步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教师应该在美术教学中给学生布置一些自主完成的课后作业,带领学生参加省级、市级举办的美术比赛和绘画活动,在提高学生的个人绘画水平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生在自主创作完成作品的过程中会进一步加深自己对美术理解,深刻自己的思想,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比如教师在进行八年级上册《造型的表现力》这一章节的教学时可以先给学生观看一些古今中外有名的视觉冲击力的作品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想象,然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些与观看作品相似的题材让学生进行构思并随后组织学生发言。教师应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仔细聆听学生的想法并加指导,以此来优化学生的构思。

2把握教育时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的内容十分宽泛,不仅包含传统的道德教育,同时也包含心理健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众多内容,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握住教育时机,给予学生最及时的教育,疏导学生的心理,解决学生在绘制美术作品时遇到的问题。比如,在学习“造型的表现力”一课时,学生绘制马蒂斯的现代油画作品《舞蹈》时,出现最多的问题是掌握不好颜色运用的技巧,并由此产生了不良的学习心理,认为是因为自己的绘画能力不足和缺乏对颜色的领悟能力,导致在绘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此,教师可以把握住教育时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在正式学习新知识前,教师给学生做铺垫:“不管是普通儿童的绘画制作,还是著名画家的绘画制作,都需要一定的表现手法和手段,比如线条、明暗对比以及空间等,对于这些造型艺术的应用构成了造型的表现力。”通过教师的课前讲解,学生能够做好心理准备,对接下来的知识产生了一定的学习心向。其次,教师针对部分学生对色彩运用把握不到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一方面是因为中学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训练,因此与色彩学理论相关的知识掌握不透彻,所以在色彩的实际运用时出现各种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的教学主要集中在美术知识上,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对于美术实践和应用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在长时间的训练过程中如果学生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产生对美术知识学习的抵触心理,基于此,教师应该在美术教学时把握住教学时机,给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首先,教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对色彩运用把握不准的原因展开分析,便于在给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更有针对性。其次,教师利用课下时间专门找到出现学习困难的学生聊天,在聊天时清楚了学生对待问题的想法和做法,教师给学生讲述了奥运冠军全红婵的故事,全红婵是我国南方地区一个农村家庭出生的孩子,她14岁就走上了东京奥运会的领奖台,这不仅仅是运气的问题,更多的是艰苦训练的结果。全红婵从小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有美味的饭菜,各种各样的零食,更没有游乐场相伴,有的只是一次次、一天天艰苦的训练,正是因为她的坚持和努力最终获得了成功,有人说全红婵会“水花消失术”,殊不知这是她多少年如一日训练的结果。通过小故事,学生意识到在知识学习生涯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抱怨和牢骚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有从实际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直面挫折。学生的自信心树立起来后,教师在课堂上集中讲解了关于色彩运用的方法,解决了学生心中的疑惑。最后,教师还特地组织了一次“直面挫折”的主题讨论活动,在讨论中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克服困难的方法。

3以文化之美,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

不同的文化孕育了不同的艺术形式,美术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化的反映。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带领学生了解文化作品的背景与内涵,可以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所蕴含的情感的理解,加深其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归属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动力。美术教育的过程也是育人的过程,教师将文化与艺术结合起来,能充分地发挥人本主义的育人观点,利用有效的课堂实践实现美术教学的多效并举。例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下称“美术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创意的字》一课的教学时,便可以文化之美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增强学生对变体美术字的了解,提升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认识到变体字的艺术性、创意性与实用性。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展开课堂导入:“方块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有着数千年的发展历史。祖先们在追求美与个性的历程中创造出了许多不同的字体。大家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吗?你又知道哪些字体呢?”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感受中国汉字的发展历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分享、欣赏文物图片,了解汉字发展的历史,感受了汉字与书法艺术之美,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在感受汉字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创作灵感,为学生的美术创作提供了充足的文化土壤。

4在创作课程中加入传统元素

中华上下五千年,浩如烟海的典籍、耀眼夺目的文物、宏伟庄严的建筑等,都是传统文化的见证。在中华儿女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今天,如何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为此,笔者时刻注意在美术课堂上融入传统元素,尤其在创作类课程中,以便督促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感受和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比如人教版八年级《书林漫步》一课中,介绍了古书的几种包装方式,但内容不够详细,所举例子也不够具体,于是笔者在搜索和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为学生们详细介绍了古书的包装方式及步骤,并举出一些实证,以便学生领悟。

结语

德育在美育的基础上赋予了美术学科更高层次的教育功能。不论是哪种教育策略,都应与当前的社会发展、教育环境、学生生活等密切相关。学习美术、领略艺术是一种多管齐下、高度综合地认识世界的方式。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美术教师不仅应努力提高个人认识,重视美术学科的德育作用,还应紧抓实践,把相关策略切实落实到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以从整体上提高中学学生的审美素养及道德素质等。

参考文献:

[1]吴青.“美”“德”同行助力发展核心素养——谈谈将德育融入美术课程的几点思考与实践[J].教育界,2020(42):20-21.

[2]耿晓月,史肖.中学美术核心素养时期的多媒体情境教学实践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2(03):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