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电子电工类课程改革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中等职业教育电子电工类课程改革探索

赵宏

唐山市开平区综合职业技术学校 ; 河北省唐山市 ;邮编063021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人们对于中等职业教育也越来越重视,电子电工类课程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中职教育相比于普通教育来说,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因此学生们需要在学习过程当中具有更加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经过不断的实践来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本篇文章就是以中等职业教育电子电工类课程改革为中心而展开讨论和分析的。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电子电工;课程改革;问题;途径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方面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并且中职院校是当前社会发展过程当中主要的技能型培养人才基地,需要在日常的教育发展过程中加强实践类的课程,从而才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1中等职业教育电子电工类课程教学问题分析

1.1教育理念陈旧落后

电子电工类技术专业在日常的教育过程当中,依然会采用那种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因此缺少对学生的能力方面的培养和。在日常的教学思想上,会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和约束,学生们通常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当中,进行学习,缺少自身的思考和研究,很难发挥出高职教育自身的特色和水平,主要还是由于当前的教育理念较为落后。

1.2教学方式单一落后

中职院校当中的电子电工专业教学,通常会以教师为主体来开展教学活动,并且在上课时只是按照课本当中的内容来给学生们进行简单的讲解,这种教育方式只能让学生们简单地去掌握一些理论知识,很难对其中的理论进行深入思考和推理,不利于学生们去运用知识。除此之外,教师在上课时没有充分发挥出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因此就会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1.3教学计划滞后

目前,很多中职院校在制定学习计划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当前社会的主要需求以及自身教育的特色,在教学大纲上会存在落后的问题。比如,《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没有对集成稳压电源,可控硅等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所以会导致学生们在学习过程当中存在空白,或者是学习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在课程的设置上,也会存在重复比例过高的问题,教师可能会针对于一些重点内容,重复对学生们进行讲解,从而就挤压了其他知识学习的时间,并且会给学生们带来更多的学习压力,从而影响到其他技能的培养。

1.4教学模式亟需改革

在原来的教学规划中,课程的模式选择比较单一,通常会划分为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等内容,然后再具体的课程教学中会采用分段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的方式并不利于学生能力方面的激发和培养,并且会导致学生们的思维产生滞后性。因此,在教学的模式上,也需要进行积极的创新和改革。

2中等职业教育电子电工类课程改革的途径探析

2.1转变教育理念

在当前教育事业发展过程当中,中职院校的课程需要结合自身学校发展的特色来进行合理的设置,并且也需要充分考虑到当前社会方面对于人才的具体需求,将教学重点设置在技能培养方面。首先,教师需要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就进行充足的准备,并且要让学生们处于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们进行主动的思考和探索。其次,电子电工类课程在发展过程中会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当前的实际需求来进行技术方面的侧重,从而才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2.2创新教学方式

电子电工类课程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能够表现出较强抽象性,如果只是采用口头讲述的方式,很难让学生们进行深入的理解,因此,为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需要在课堂当中采用更加丰富的教学手段。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来给学生们进行演示,特别是针对于一些重难点内容,可以采用PPT来进行讲解,这样学生们能够以一个更加直观的方式来进行学习。除此之外,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将一些小型的设备带入到课堂当中,通过示范讲解来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其次,班级当中的每一名学生都会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学生们在学习过程当中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教师需要正确看待学生之间所出现的差距,可以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们进行专业教育,避免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这样会消磨学生们对于课程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不同的学习程度来制定出相应的计划以及课堂目标,从而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来让学生们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展。在日常的教学课堂当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来让学生们进行自主探究,这样学生们在讨论过程当中不仅能够进行思维方面的发展,同时也能够培养互帮互助的精神。在小组讨论过程当中,教师也需要积极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

2.3实现教学模式的优化

在中职学校的教学过程当中,所采用的主要模式就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通过一些理论的讲解来给学生们简单介绍新的知识,帮学生们简单了解理论知识之后,就可以进行简单的操作和演示,学生们在课堂当中的动手机会较少,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和优化,增加学生们能够动手实践的机会。比如,学校方面可以采用以练促教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校企合作的模式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们增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定期的实习来将课堂当中所学的理论进行运用。

2.4改革课程体系

集群两段式的教学模式一种非常丰富有趣的教学方法,相比于传统的三段式更加适合电子电工类的课程教学。宽基础就是通过文化课程来对学生们的理论基础进行教学,而活模块就是要根据社会当中的具体岗位来对学生们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们掌握具有一些针对性的技术和能力。在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对证书进行充分管理,同时也需要按照弹性化管理的模式来对学生们进行一定的激励,充分考虑到当前学生们的已有能力,适当进行拔高训练,既要保证学生们能够顺利毕业,但是又不能够过度增加学生们的负担和压力。

3结语

总而言之,电子电工类课程的教育改革,需要教师以及学生多方面的配合,并且要在课堂当中充分发挥出学生们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从而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们的思维,让学生们主动的去进行探索和实践。学校方面也需要在课程规划上进行一定的创新,采用更加先进的教学模式来对学生们进行良好的教育,从而才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吕运来.电子电工类课程改革之我见[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

[2]李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电工类课程改革[J].科技视界,2013.

[3]左辉.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研究[J].才智,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