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教学理念与体育教育师范专业认证融合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4

OBE教学理念与体育教育师范专业认证融合策略

庄立

云南工商学院   云南   昆明 651701

摘要:专业师范认证提出的“产出导向”,即以学生学习效果为导向。OBE是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逆向设计教学体系的一种全新教学理念。OBE教学理念更加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与新时代背景下师范专业认证要求一致。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高校体育教育师范专业认证,需构建体育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促进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型,推进以结果、产出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完善体育教育课程建设机制,强化思政教育,实行多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有机联动。以学生成功获取学习成果为目标,反向设计教学环节和过程,制定个性化学习要求和评价等级,根据学习和产出目标配备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和场地设施,推动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OBE教学理念;体育教育专业;师范专业认证

引言

2017年10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我国师范类专业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认证工作全面启动。学生中心,强调遵循师范生成长成才规律,以师范生为中心配置教育资源、组织课程和实施教学;产出导向,强调以师范生的学习效果为导向,对照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评价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强调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教学改进,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师范类专业认证是针对教育专业,以培养“四有好老师”为目标,解决培养什么样的老师基本问题。而OBE教学理念,以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更深层次的解释《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中提到的“产出导向”最后的结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师范类学生素质。师范类专业认证体系(第二级)“以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引领,推动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强化教师教学责任和课程目标达成。”所谓“内涵式发展”,是指要抓住人才培养的本质属性,强调“质”的发展,通过对高校内部的深入改革,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提高竞争力,在由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实现质的跨越。而毕业要求决定了专业培养学生的出口规格和标准,“教学责任和课程目标达成”是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核心内容,向上支撑着培养目标的预期达成,向下决定了课程体系和目标。“产出导向”强调明确学习产出标准,对接社会需求,OBE教学

1 OBE教学理念的核心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也称为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OBE有五个基本内涵:一是强调人人都能成功。所有学生都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功,即成功学习会促进更成功的学习。二是强调个性化评定。根据每个学生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评定等级,并适时进行评定,从而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对教学进行及时修正。三是强调精熟。教学评价应以每位学生都能精熟内容为前提,不再区别学生的高低。只要给每位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机会,他们都能达成学习成果。四是强调绩效责任。学校比学生更应该为学习成效负责,并且需要提出具体的评价及改进的依据。五是强调能力本位。教育应该提供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能力,教育目标应列出具体的核心能力,每一个核心能力应有明确的要求,每个要求应有详细的课程对应。可见,OBE要求学校和教师应该先明确学习成果,配合多元弹性的个性化学习要求,让学生通过学习过程完成自我实现的挑战,定期评价和监测学生的课程目标达成度,根据评价结果持续改进,将成果反馈来改进原有的课程设计与课程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2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

第一,以《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为依据,注重知识点、能力点和素质点的梳理,夯实知识、训练能力、达成素质,帮助学生实现从理论性知识向实践性知识的转换。在课程中主要体现在《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等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课程,例如篮球、足球、排球、田径、体操、羽毛球、乒乓球等专项技术学习。第二,以培养专业突出、底蕴深厚的卓越教师为目标,引导学生从中学教师视角体验教育教学行为,逐步认同基础教育的独特价值。例如《教育学》《教学心理学》《学校体育学》《课程与教学论》等。第三,对照《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中所罗列的各项技能要求及标准,制定对应的实践模块,强化技能,帮助学生掌握站稳讲台的能力。例如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

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以扎实学生理论基础、训练教师职业技能、提升专业素养为主线,以模块化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解构重组,以主题学习为导向划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模块,模块间联系较松散,模块内部联系强。

课程以线下课堂为主阵地,学习资源的建设与使用首先满足课堂教学需求, 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内容主要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实践教学又包含实验课程和实训课程两大类别。重视增加课程内容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丰富课程知识、提升课程质量,把教育教学研究前沿动态、研究成果和实践新经验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及时把教育部门颁布的教育法规、教材建设、学科教学赛事等资料提供给学生学习参考。

3体育教学理念变革

3.1学会教学:从“教会学生做”到“教会学生教”

教学能力不突出,就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代学校体育发展需要,也难以更好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也明确提出“学会教学”的毕业要求,其中对“教学能力”的内涵作了详细阐释,要求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在教育实践中,能够依据体育课程标准,针对中学生身心发挥在那和学科认知特点,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具备教学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体育教育专业的术科课程是“学会教学”这一毕业要求的重要主体支撑,术科教学理念的突破是“学会教学”毕业要求达成的关键。传统教学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扮演着“受训者”角色,教师的目的是把动作教会,学生的目标是把动作学会,教学关注点在技能掌握,在某种程度上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竞技训练过程。这种理念下因学生对教学技能的感知和实践不足,培养的人才与基础教育体育教学需求的不适性主要体现在教学基本功缺失;技术原理分析、教学组织、保护帮助、纠错等教学能力欠缺。高校中不乏具有职业运动员经历的术科教师,这也导致术科教学理念偏向技能化。师范专业认证工作给师范办学准确“把脉”,强调师范生培养的社会适用性,重塑对师范性的追求。这就要求各体育教育专业修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拓展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突出师范生教学能力与从教信念的培养;毕业要求主动对接认证标准,详细诠释学科素养与教学能力等具体要求,并细分指标点支持毕业要求达成。进而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明确各项目课程目标,凸出教学能力培养在课程目标中的重要地位。“学会教学”是对师范专业认证政策的响应,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条件,更是对师范性的应然追求。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理念的转变不是对“教会”理念的颠覆,而是在教会基础上的丰富与提升。

3.2明确培养目标,围绕学生需求

基于OBE理念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更注重以目标、能力等为导向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可以更好地实现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明确培养目标,更重视学习成果。学习成果不仅能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达到了解、掌握基础知识的目的,还能够在认知的变化下不断积累更多感悟,并在内化后能够促使学生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所以,明确培养目标需要以学习成果作为基础,具体内容为结合多种因素实现确定学习成果的目标,可以涵盖社会、企业对学生应有能力的要求。并且学生经过不同阶段的学习后,能够在毕业时达到的能力水平等。只有上述内容能够得到充分确定,才能保证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具备较强适用性与针对性,通过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确定学习成果后,明确教学目标便可以达到更具科学性的水平。目标的确定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体育专业实操的技能技巧,也可以提高学习的体育理论知识水平以及对体育文化精神的理解和感悟,从而实现增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将学生的学习成果作为主要教育目标,也就是在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掌握哪些基础理论知识、相对应的毕业能力是否得到显著提升,不只注重在课上传授了什么、学生能够了解多少等。可以将愿意学、会学、主动学等学习能力作为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喜欢学习和会学习的情况下,内心的情感变化会形成价值观念,并发挥推动作用,帮助学生达到学会的目的。

4 OBE教学理念与体育教育师范专业认证融合策略

4.1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体育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OBE理念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基于OBE理念能够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细化明晰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设计从最终学习成果反向设计,以确定所有迈向最终学习成果的教学的适切性。纵向上,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及指标点、课程目标支撑关系,体现出毕业要求的支撑度和完成度。横向上,以师范专业认证为标准,优化课程内知识结构,理顺课程间逻辑关系。明确培养目标定位、毕业要求及其相互的支撑关系,是构建体育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要从顶层设计上加强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进行一体化的制度设计,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管理、组织保障等进行系统研究和一体化的构建,并重视课程建设和效果评估。强化学校层面人才培养体系顶层设计,探索按照OBE理念,融合学生、课程、教研、教师、场地等诸多因素,才能切实提高人才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

4.2凝练核心素养,促进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型

以核心素养为根本,支撑课程的学习成果,将素质作为课程目标体系建构的一个重要因素。课程不再只是关注学科和学科知识本身,而是更多地注重学生个体的生命成长与价值实现,强调以人为根本。体育教育专业强调培养面向社会生产和就业岗位的具有体育教育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服务,其课程设置、教育教学的专业性更强,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跨专业融合性、专业技术的特殊性、理论知识的广博性,引领学生融会贯通知识,能够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3加强课程建设,推进以结果、产出为导向的课程改革

基于OBE理念,探索体育教育教学学科目标,进行核心课程建设试点,通过核心课程建设加强学生体育教育的思维及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的意识与能力。第一,透析跨学科课程。打破学科壁垒,不同的学科相互交叉融合,以此为导向,可进行跨学科课程内容的探索,开发综合性、整合性的体育教育课程,例如医学类课程和体育类课程结合的专业理论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心理学类课程和体育类课程结合的专业理论课程《体育心理学》等。第二,设计开发市场需求的、特色化的体育技术技能课程。必须立足自身实际,依据学校学科优势,考虑学生的特点与社会时长需求,设计和开发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形成由OBE理念、培养目标与核心素养组合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作为进行体育教育专业师范认证的基本依据。例如通过人才需求调研,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和人才需求在体育教育专业开设《演讲与口才》《啦啦操》《轮滑》《跳绳》等选修课程,以培养与市场调研目标相适应的人才。

4.4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完善体育教育课程建设机制

根据OBE理念,加强课程和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联系,课程体系里的每一门课,都要承载着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的要求,确立各门课程和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作为一个共同的目标,促进单门课程和专业毕业要求之间内容的相互渗透。设立课程组和教研室,负责对单门课程和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整体规划,制定科学的体育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方案,明确体育教育课程目标与定位,建设核心课程体系,邀请校外体育教育专家学者对教学体系、内容设计给予指导,来推进体育教育师范专业认证改革。

4.5强化思政教育,将知识技能培养与德育有机融合

立德树人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要求,教学中要深化工程教育理念,就必须牢固坚持立德树人任务。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体育教育专业课教学的全过程,真正做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相结合、协同育人、全方位育人。专业课教师要充分挖掘专业课自身潜在的思政教育元素,通过翻转课堂设计、学习成果互评活动,建立师生教学联合体,把德育教育元素融入课程评价中,以OBE教学理念为基础,融入思政教育,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创新实践、追求卓越、协作奉献等大国工匠精神。在教学设计上,把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项课程技术教育与思政教育融为一体,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通过线上教学,为学生提供体育教育发展、体育竞技发展、大众健身发展等取得的成就、学科前沿技术和国家体育队伍、比赛等拓展性资料;线下授课内容与线上资源相对应,再融入体育对人类文明进步、体育与中华文化传承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增强社会责任感。

4.6实行多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有机联动

传统教学方式难于满足师范专业认证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要求,为保证体育教育师范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多种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有机联动。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探索了基于专业认证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对线上学习任务精心设计,对课堂讲授内容采取有效教学策略及互动方式。课前:在“蓝墨云”等教学平台,针对授课内容发布预习任务,包括微课视频、讨论题目、作业布置、测试习题、自主学习课时、多元弹性的个性化学习任务单等,以辅助学生学习。课中:“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重点难点。开展多样化的课堂互动,如问卷投票、随机选人、抢答、签到、分组讨论等,给学生创造尽可能的参与机会,增强教学吸引力。课后:“以产出为导向”,结合课程内容OBE教学目标,布置学习任务和练习,得到最终学习结果反馈。

结语

师范类认证办法的出台是对当前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宏观审视,“倒逼”师范专业回归培养人的“初心”。从政策层面来看,师范类专业认证办法的实施为体教专业术科教学改革提供政策支撑,认证标准的颁布为改革指明方向。从理论层面来讲,如何将专业认证理念转化为教学改革的实操策略是关键,“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三大核心理念与认证标准具体指标点的关系问题是指导术科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利用OBE教学理念,能够有效解决“产出导向”这一核心理念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办法(暂行)[EB/OL]. (2017-11-08). http://www.gov.cn/xinwen/2017-11/08/content_5238018.htm

[2] 楼俊超,徐献杰. 习近平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与重大意义[J]. 体育学刊,2019,26(3):1-7.

[3] 俞海洛,方慧,刘洋,等. 习近平新时代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 体育学刊,2020,27(5):76-81.

[4] 胡启林,丁小博,陈莉,等. COVID-19疫情下线上大学体育课程体系建构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0,46(6):48-59.

[5] 肖爾盾.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混合学习模式探索[J]. 中国电化教育,2017(10):123-129.

[6] 雷敏. 我国大学体育课程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J]. 体育学刊,2017,24(3):101-105.

[7] 陈传浈,周威. 大学羽毛球“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 体育学刊,2017,24(5):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