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下的命题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小学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下的命题策略研究

刘巧玲

三明市宁化县教师进修学校 福建 三明 365400

摘要:长期以来,小学语文课程中始终存在套路化命题现象。这与当前推行的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相背离,不利于开展语文学科素养教育。除此之外,小学语文在知识点考查以及课程评价方面也有着不足。而基于小学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下的命题思路,能够以核心素养作为出发点,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点和核心素养。本文就此提出几点学业质量标准下的命题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业质量标准;命题;策略

受到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思想的束缚,当前在小学语文课程命题方面存在着套路化现象。在考查知识点以及考试评价上过于僵化。这与国家推行的素质教育思想不相符。基于学业质量标准下的命题思路,将考查学生核心素养作为重点,可以在有效的情境创设与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中,全方位对学生发展状况进行考查,进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观以及评价观的积极转变。学业质量标准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有着重要地位,一方面可以引导教师有序的开展课程,确保学生学习质量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能够对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设计提供指导,让教师能够对小学语文课程拥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由此可见,对小学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下的命题策略研究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以及推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本文从核心素养、真实情境、科学标准、语言表达等四个维度出发,针对性构建小学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下的命题策略。以期在本文的探讨下,为后续小学语文课程命题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以核心素养为前提,有效融合情境和生活实践

最新版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课程阶段性学习完成之后,学生在学业中的成就与表现就是学业质量。通过学业质量能够充分反映出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因此,小学语文课程命题过程中,必须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前提,重点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主要来自于语文课程中的情境与生活实践。通过真实的情境以及生活实践,可以使得学生持续积累以及建构核心素养,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拥有良好的品格与关键能力。从义务教育不同学段学业质量标准要求出发,小学语文命题应当注重以情境和实践应用类试题来取代以往静态的考试。根据拼音写词汇或者是根据课文填空这样的方式过于僵化,不利于考查学生真实情境和实践中知识应用能力。

例如小学四年级语文,设计命题“观察一周月亮变化并写日记”。要求学生先对一周月亮变化进行观察,并能够通过图画、文字等来记录所观察到的情况。该命题可以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能够间接看到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习习惯等。同时该类命题也可以考查学生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和表达能力,以及学生面临问题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能够体现出学生的核心素养。再如小学六年级语文,设计命题“给自己最喜欢的教材单元写总结词”。这一命题能够让学生基于教材出发,建立大单元思想,从而结合单元的主题、内容、情感体现、语言表达等,总结出本单元的特色。该命题下既能够考查学生的整体理解能力、欣赏评价能力,也可以考查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以真实情境为依托,注重融合命题和评价理念

小学语文课程命题应当改变以往的固定模式。以往命题测试主要建立在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和习作表达三个方面。基于学业质量标准下的命题,则需要打破传统命题测试的局限性,强调以真实情境为依托,做好对各种要素的有效整合,从而设置具有进阶性的任务。通过真实情境任务的体验,学生能够在进阶性任务的不断完成之下,积极主动的开展深度学习。同时学生在持续完成进阶任务时,其核心素养水平也将会同步得到发展。同时还要注重将命题能够与评价理念有效融合,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比如在小学三年级语文上,设计命题“我们在语文课程学习中的新发现”。在该命题下设置情境“走进我们身边的自然世界”,让学生能够基于教材内容出发,有效结合学习要求、学习方法、知识技能等,走进和感知自然世界。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语境来写出相应的词汇,这一过程能够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读音、字形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诗句的运用情况以及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等。再如小学二年级语文上,设计命题“争当故事王”。在该命题下可以相应的设置四个情境活动,包括字词宝盒、记忆探索、秀场表演、书海交流等。这四个情境事实上经历了从识字到诵读再到表达交流、阅读分享,具有着进阶性。这种结构化的安排和设计,不只是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兴趣,也能够有效的考查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同时,故事情境的安排提升了命题的挑战性以及趣味性。在学生表现方面,教师可以结合运用星级评价,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表扬,这样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加入情境,参与实践活动。

三、以科学标准为依据,重视融合评价和学生素养

新课标明确考查评分标准需要注重试题的开放性以及主观性,要能够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传统命题往往有着标准化的答案,这无法适应核心素养考查的要求。学业质量标准下的命题改革需要建立在核心素养考查之上,所以需要注重小学语文命题的开放性,强调开放性试题比例的显著增加,并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科学的评价标准不只是有着清晰的指向性,同时还有着明确的层次。这样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依靠科学明确的评价标准,教师在命题评价中会知道应当将什么作为评价的重点,以及如何才能够更好的开展评价。

例如小学三年级语文,设计命题“续编故事”。基于考查学生素养水平,可以针对性划分不同水平层级,包括:水平四,学生能够合理想象,语言生动,表达流畅;水平三,学生能够合理想象,语言较生动、表达较流畅;水平二,学生能够合理想象,语言不够生动流畅;水平一,学生回答与故事无关或者没有回答。并赋予每一个水平层级相应的得分,依次对应5分、3-4分、1-2分、0分。这种科学标准下的评价,不仅仅拥有比较明确的评价标准和内容,而且清晰的告诉教师应当如何进行评价,由此可以更好地考查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水平。

四、以语言表达为方向,加强融合表达和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下的命题改革,要求从学习内容、考核评价等多个方面,促进学生语言表达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一过程中,要加强融合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命题时,需要以语言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内容方面要注重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能力,积极鼓励学生通过个人思考来对实际的问题进行解决,培养其能够建立好的习惯,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形象。与此同时,还指导学生将语文知识应用到实践,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提高,通过学生周边生活来发现语文元素,进而全面启发学生的实践力、创新力以及思考力。

例如在学业质量标准中,要求学生对常见图文资料阅读,并注意观察图文关系,然后掌握材料的重要内容。学生要善于通过书面表达和语言表达来观察身边的世界,将有印象、有趣的内容可以说出来和写下来。如小学四年级命题“观察并交流分享一周植物变化”,该命题下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图画、文字等记录植物的变化,并且能够通过语言表达在班级或小组中进行分享,这样可以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方式、习惯进行观察。与此同时,要求学生能够记录植物变化过程,从而也考察了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这种命题建立在语言表达的基础上,在考核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使得学生语言表达以及实践能力得到有效融合。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下的命题策略,应当始终以核心素养为前提、以真实情境为依托、以科学标准为依据、以语言表达为方向,这样才能够在命题中,将情境和生活实践相融合、命题和评价理念相融合、评价和学生素养相融合以及表达和实践能力相融合,从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型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廖丽萍,郑舒瑜.小学语文学业质量监测命题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 2022(29):66-69.

[2] 吴逸秋等.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小学语文评分规则设计--以义务教育第二学段为例[J].语文建设, 2022(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