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经济发展的创新思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水利经济发展的创新思维

赵建兰

连云港市临洪水利工程管理处  江苏连云港  222000

摘要:现代水利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是指在水利经济领域广泛应用当代世界先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观念、现代化技术设施、新型技术装备、科学管理方法和管理信息系统,优化水资源分配,不断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实现水经济与社会、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水利建设进程。与传统的水利经济相比,现代水利经济更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可以利用水利建设对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恢复破坏的生态环境,减轻水环境污染,并借助社会力量,在现代水利建设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支持经济与环境的和谐理念,真正实现水利建设的发展和现代化。

关键词:水利经济发展创新思维

引言

水利经济是我国经济体系构成的要素之一,随着我国水利工程不断建设,水利设备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为水利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的水利工程都是公益事业,并不以营利为目的,导致水利经济发展相对较慢。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脚步,水利工程体系也发生改变,逐渐向经济体系转变,构建现代化水利经济体系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满足水利经济发展需求的必然要求。

1现代化水利经济发展建设的重要性

1.1 现代水利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水利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经济体制现代化的基础和必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城乡人口、社会功能、城市建设等方面对水资源的需求显著增加。现代水利经济的发展与建设,从生态环境与水利经济的相互协调、水利设施建设、水资源保护与开发、社会生产与用水的综合规划与周密规划、水利经济发展大规模模式转变、水资源分配与水环境保护周密切结合,对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1.2 现代水利建设是解决社会供水问题的必由之路

尽管改革开放后中国水资源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由于历史遗留的水资源管理模式,现有的水资源管理和经济体制无法解决新时期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如农村饮用水质量差、政府与水市场关系界定不清、水资源综合管理技术和工程设施不完善、水资源管理分散、浪费和过度消耗仍然居高不下。在此背景下,寻找最佳水资源分配模式,建立水资源管理的综合责任体系,完善水资源开发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水资源市场主体的创新意识,已成为水资源发展的主要趋势。发展和建设现代水经济,可以立足于实践,着眼于问题,着眼于未来,兼顾大局,单独克服制约社会和谐稳定的水资源问题,从而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和恢复水环境,扩大水经济的社会效益。

2水利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制度欠缺完善

目前,水利相关部门在经济管理体制上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为工作依据,完善的规章制度以及法律法规是水利经济体制管理的中心和工作指导原则。缺少完整的经济管理规章制度,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不能够对相应的问题进行规范,导致经济管理体制落后,不利于水利经济发展。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对水利经济管理体系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对体制的相关认知,导致在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时对相关问题没有进行细致明确化处理,使得整个规章制度不够完善,水利经济管理体制无法发挥出真正作用。

2.2经营理念滞后,制约水利经济现代化转型

目前,中国水资源管理一般采取分水岭的形式,即省、市、县水资源主管部门规划水资源分配、水文工程建设、水价确定、供水等。按部门和地区划分的水资源管理和管理制度,在防洪减灾、城乡供水、水污染控制、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产生了许多矛盾。事实上,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元素,构成了流域或水文地质单元的整体。地表水和地下水可以向上和向下切换,上游和下游之间的水资源相互作用,灌溉和供水相互关联。水资源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特征与以孤立性、孤立性、利益无关性原则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发生了严重冲突,导致一些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下游地区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甚至可能在一些地区引发自然灾害。

3利经济发展创新思维分析

3.1创新发展路径,突破发展瓶颈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水利经济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水利经济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水利建设方面,如水利建设防洪安全质量要高、安全稳定供水及保护生态环境,因此要提高水利建设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提高水利建设水平,促进水利经济平稳发展。相关人员一定要创新水利经济发展途径,突破发展瓶颈,保证水利建设事业高效发展。要大力挖掘水资源的经济潜能,发挥最大经济价值。在水利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水利经济现代化发展,提升水利经济发展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2经济与环保发展相融合的一体化模式

众所周知,水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水资源是水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没有载体,水经济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要保证新时代水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改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模式。相关人员要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做好水利发展知识和意义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深刻认识水利发展的迫切性,让更多的人积极参与水利建设和发展,不断扩大水利的影响范围,为水利发展创造有利的市场环境,为水利发展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同时,地方政府和水利部门也应该注重水利经济的发展过程,积极实施和实施适应当地条件的原则,避免盲目发展,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到环境的实际承载能力,减少环境污染,注重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只有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才能继续推进水利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3.3创新发展机制,提高发展实效

不健全不完善的机制将会阻碍水利经济可持续发展。所以,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创新水利经济发展机制,推进水利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保证水利事业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创新发展机制包括,第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水价成本测算,相关工作人员要开展实际调查,使灌溉水价达到成本水价,合理制定水价,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水资源经济收益,还有利于当地居民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第二,要加强当地政府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获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同时在水利建设上给予大力支持。政府和事业单位可以在资金上提供帮助、为水利工程建设输送专业人才、在税收上给予政策优惠、建立信息化平台管理等。第三,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人才是经济发展的重点,要培养优质人才,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队伍的专业水平。总之,一定要创新水利经济发展,加大水利建设力度,充分发挥水利经济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4深化水利经济改革

江西省在深化水利改革方面取得了如下突破:不断深化水利经济管理体系,使体系更好地适应当前市场需求,建立经济管理和过程管理模式。要求经济管理者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明确的权利义务、明确的产权、国家与企业分工、科学的管理制度;参与公共用水经济的管理人员需要一个永久性的州,州和州;江西省水利企业大多采用原有的经营模式和管理制度,导致经济管理相对低效,设备闲置。为此,江西省政府鼓励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和拍卖,使企业实行股份制,扩大总量,吸引增长,实行水利股份制。

结束语

水利经济的发展关系着社会发展水平,水利经济的发展需要创新发展思路,创建更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手段。创新水利经济发展思路、路径以及模式是促进当前我国水利企业发展的主要手段,是水利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相关部门必须完善政策以及法律法规,保障水利经济创新的开展。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必须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完成水利经济升级转型。

参考文献

[1]张俊华.水利经济发展的创新思维[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0

[2]苗勇.地方水利经济发展途径探究[J].中国市场,2020

[3]张雯.新时代下中国水利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建议[J].财经界,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