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智能化技术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装配式建筑智能化技术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高祥慧

枣庄市住房建设事业发展中心   山东省枣庄市  2778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领域也获得的相应的提升,各种各样全新的施工理念和施工技术不断生成,这也使工程施工层面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和传统的施工技术相比,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拥有更多的优势。对于装配式技术的科学运用,无论是对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还是施工质量的提升都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智能化技术;施工管理;应用

引言

装配式建筑主要是将预制好的各种构件进行装配所组成的建筑,对比传统现浇建筑,装配式建筑能够在降低现浇施工量的同时增加装配作业量,可以在节约资源的同时减少污染物,进而使建筑工程的环保性能获得充分展现。所以对于施工单位,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需要对这一技术科学应用,在强化施工管理有效性的同时使施工安全和质量获得充分确保。

1装配式建筑概念简述

所谓装配式建筑其实就是预制建筑的一种,通过选择合理的预制方式设计施工结构,能够基于对工程的实际要求、所处环境条件制定合理的设计与施工方案。作为新式的施工技术类型,从装配式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来看,起到了显著提高整体施工项目效率的重要作用。由于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大量使用了通用构件。因此,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需要对构件进行个性化定制的时间耗费问题,同时避免了由于构件不匹配设计要求而导致的再加工情况,进一步提高了建筑的施工效率。标准化构件是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特点,工程设计与相关联部件的连接大大减少,对相关组件进行标准判断时更为容易。由于生产装配式建筑项目构件的生产过程完全转移到了专业的制造商,伴随建筑项目规模的逐渐扩大,对应所使用的生产工艺也将会愈发完善,从而保证所使用的零部件质量符合装配式建筑的实际建设需求。

2装配式建筑智能化技术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2.1预制构件的设计

建筑施工过程中,作为工作人员需要重点把控预制装配建筑施工环节各类构件的实时变化,确保构件的设计匹配建筑建设标准,且需要严控施工成本。部分构件形状不规则且结构较为复杂,因此需要严格遵循设计标准选择使用匹配的浇筑模式。在生产构件前需要对各个区域的实际地形环境以及现场所具备的吊装能力、运输条件等进行深入分析,确保所使用的构件满足建筑对耐火性、抗震性以及耐久性的建设要求。针对部分构件需求尺寸规格较高的情况,需要确保构件脱模与吊点预埋等工作处理的科学性,提前根据建筑所处环境的基本条件,选择使用具有便于拆卸且质地优良的隔音材料作为负担不同承重责任的内墙结构,确保主体结构衔接的有效性。构件设计过程中需确保各个功能区域规划合理,例如在厨房与卫生间区域需要强调构件的防水性与透气效果,保证楼层楼板、墙体的结构稳定性。需要注意地漏、灯具以及管线需要提前预留埋设,为后续施工提供方便条件。

2.2构件的存储和运输

运输和存储场地的设定,应具备平整性、宽敞性特点,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构件受力结构始终保持稳定。在构件存储方面,工作人员应做好防火、防盗等工作,在周围安排好相应的排水设备,对于场地的位置选择,尽可能规避低洼区域,否则容易出现雨水倒灌等问题。与场地接触层面的设定,除了垫实操作外,还要让预埋构件保持在面朝上部的状态,为后续起吊工作开展提供充分条件。在堆放程序建设上,管理者同样要做到科学合理,避免为施工工序执行带来不便。如果采取的是预制构件层层叠放模式,最下层预制构件应具备较高的抗压能力。对于预制构件垫块、吊装等,其方位应保持一致。在构件布局上,布局方式应满足实际要求。如果墙体结构相对复杂,可应用竖向布置法进行。场内运转中,相关人员要重点关注构件外部结构以及内在性能,避免其受到破坏,也可以依靠泡沫、枕木等起到衬托效果,让运输工作能够稳定开展。

2.3预制构件的吊装施工技术

工作人员需要对预制构件的吊装环节进行合理处置。提前确认预制构件的有关参数,使用正确的吊装方式进行运输。此外,在确保预制构件结构没有破坏的情况下,才可以将预制构件投放到生产步骤中。同时,还要有专门负责收集预制信息的工作人员在场,促使后续交接沟通工作更加方便。施工者还要依据准确的螺栓预埋位置开展吊装工作,采取水平转动与竖向连接的方式对结构物与附墙杆件进行接连,在确保塔吊安全安装预制构件的同时,使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起吊工作。

2.4预制叠合板的应用

预制叠合板在安装环节需要严格遵循相应施工标准对其安装流程予以控制,从而满足对叠合板的使用需求。施工过程中,需控制作业层与叠合板之间的距离的合理性以及定位准确性,且需要根据预先设计对叠合板安装方向予以调整,进而将施工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预制吊板安装环节,应特别关注可能出现的碰撞现象,因此建议预先使用相应保护措施以避免对叠合板造成损伤导致出现材料浪费。此外,还需考虑在叠合板吊装后与其他结构之间的衔接紧密性,基于标准化吊装流程执行吊装任务。临时支架的科学设置同样较为关键,需将支架之间的距离控制在150毫米范围内。完成所有吊装作业后,则需将临时支架及时拆除。双层结构安装环节,则应在确保上层预制叠合板施工完毕后展开相应的混凝土浇筑作业。待到48小时后需对混凝土整体结构强度予以检测,检测后确认能够达到预设标准70%即可将下层支架拆除,以满足对预制叠合板安装质量的实际要求。

2.5预制建筑叠合板施工

叠合楼板在建筑物的预制体系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建筑施工人员务必需要严格保证预制形成的叠合楼板满足承重强度的良好性能指标。具体在建设项目的施工开展实践当中,关键应当体现在合理分配柱体间隔距离,确保选择适宜性最强的建筑体系结构形式。在多数的情况下,应当确保限定在250mm左右的作业面与叠合楼板间隔距离长度,对于安装叠合板的施工方向需要进行灵活的改变调整。由此可见,叠合板的预制装配操作施工关键点应当体现在防止频繁产生叠合板的摩擦撞击损伤,运用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来确保叠合楼板的外观完整性。建筑施工人员在全面完成叠合板的机械化吊装操作时,基本实施思路应当体现在布设临时性的预制安装支架。安装临时性的支撑架应当限定在100mm左右的支架间隔距离,并且需要确保临时性的支撑架方便进行随时的拆解与组装处理。如果需要拆除现有的钢混体系结构,那么必须满足70%以上的建筑强度等级要求。

结语

在针对装配式建筑进行施工时,积极运用智能化技术,不仅可以使施工成本获得降低,同时也能使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施工更加高效,最主要的还是能保障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性。基于此,为了实现装配式工程技术的普及,工程技术人员要加大力度发展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全面提升装配式工程构件的生产以及安装精确度,保障项目实施的连续性和集成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侯金鹏,隗功潮.浅析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21(11):90-91.

[2]郑智元.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居舍,2021(05):56-57+89.

[3]张铭言.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BIM技术的运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2):40-41.

[4]张桂香.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10):66-67.

[5]赵欢腾,王兰英,陈大伟.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现状及监管策略研究[J].建筑安全,2020,35(04):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