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保护水资源  科学利用水资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节约保护水资源  科学利用水资源

胡新艳

利辛县水利局    安徽利辛 236700

要:我县水资源匮乏,存在对水资源现状认识不足,水资源利用率低,缺水与用水浪费并存,超计划用水严重,河道因库容小导致水资源量小,供水结构不合理,污染比较严重等问题。急需提高水资源保护意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统筹兼顾、科学规划、节约用水,加强水资源管理能力建设

关键词: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

1、我县水资源基本状况

利辛县位于安徽省淮北平原中西部,黄淮平原南部,隶属于亳州市。国土面积2005平方公里,人口170万人,耕地面积178万亩,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76.6㎜,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6.86亿m³(地表水资源量4.134亿m³,地下水资源量3.476亿m³,重复水量0.75亿m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403.4m³,不足安徽省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1/2,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1/4,属于缺水地区。在供水方面:根据水资源公报,2020年利辛县总用水量2.47亿m³,其中工业用水量0.2亿m³,农业用水量1.928亿m³,城镇生活用水量0.31亿 m³,农村饮水0.41亿 m³(实际数大),生态环境用水量0.032亿m³;在用水水平及效率方面:2020年我县万元GDP用水量60.9m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48m³。

2、存在问题

2.1、对水资源现状认识不足

我县是一个比较缺水的县,无论是企业、还是农村,不了解我县的水资源现状,传统的认为水是天上下来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东西。今天用了,明天一场雨就补给了,任意开采地下水、随便利用地下水,大手大脚,没有节水意识,没有惜水心理。

2.2、水资源利用率低,缺水与用水浪费并存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水资源与经济布局不相匹配的矛盾显现出来,水资源供需紧缺矛盾将长期存在。目前缺水与用水浪费并存,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水资源粗放利用方式尚未明显扭转。全县农业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不足11%,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0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为40%,城镇供水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管网漏损率达20%左右,特别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浪费水现象更为严重,整个社会用水效率普遍不高。用水浪费现象突出,少数企业至今还没有用水计量设施,也未采取任何节水措施。污水处理回用与雨水资源化利用几乎为零。公民节水意识不足,用水方式尚未完全转变。城乡节水管理力度不够,尚未建立起有利于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价格体系。

2.3、超计划用水严重

通过对我县企业用水量调查,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取水量超过计划。他们超计划用水不申报,随意性很强,导致我县年年水资源用量超指标;再者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它是我县最大的用水大户,但由于管理力度不够,农民用自来水浇菜、建房、养鱼、抗旱、清洁庭院等现象非常普遍,致使农饮水厂的取水量远超过设计值;还有的企业,不申请,不办理用水许可,随意开采地下水,也是导致地下水急剧下降的因素之一。

2.4、河道因库容小导致水资源量小,供水结构不合理

境内有骨干河道3条,分别是西淝河、阜蒙新河、茨淮新河;有大中沟53条,总长度750公里。虽然来水面积大、水量丰富,但这些河道多属于过境河流,有效蓄水空间小,库容调控能力低,雨水利用率不高,只能在汛期或丰水期通过涵闸拦截部分地表水灌溉河道周边农田,在非汛期或枯水期则会因缺水导致干旱。再者,人们避洪险不避旱险,在梅雨季节,一有大暴雨预报,就将河道水放空,结果是降雨未达到预报的程度,河道却成了空河道,到了旱季无水灌溉。工业用水、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全部靠开采中深层地下水,供水水源单一、供水结构不合理。中深层地下水年补给量为0.452亿m³/a,补给是有限的,长期开采导致的一系列严重后果已显现出来:2006年中深层地下水的静水位在17米~20米左右,现在静水位是48米~50米左右;2006年浅层地下水静水位在3~5米左右,干旱年份也只是6~7米,现在是20米左右。

2.5、水污染比较严重

随着工业发展、城镇化提速以及人口数量的膨胀,我县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环境形势,大部分河道水质较差、有的水体水生态系统丧失功能,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65%。污染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业废水,是引起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它面广、量大、含污染物较多、组成复杂。二是农业污染,耕作、开荒使土地表面疏松,在土壤和地形还未稳定时降雨,大量泥沙流入水中,增加水中悬浮物;农药、化肥、除草剂的使用量日益增多,其只有少量附着或被吸收,大部分都残留在土壤和漂浮在大气中,通过降雨,经过地表径流的冲发进入地表和渗入地表水形成污染;城乡居民生活污水、垃圾和废气引起的水体污染,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的混合液,其特点是有机质含量高易造成腐败,在厌氧细菌条件下易产生恶臭物质,如硫化氢、硫醇等。我县污水处理能力及配套设施不健全,污水处理深度不够,致使部分未经处理的废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农村没有水处理设施,污水直接排入河道。这些都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据统计,我县每年排入河道的COD为7716.9吨。NH

3-N为803吨。

2.6、节水意识不到位、节水管理基础薄弱

2.6.1节水制度不健全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力度不够,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缺少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缺乏全面节水管理的得措施,造成节水工作存在“职责不明、动力不足、监督不力”现象,使得节水型社会建设面临很大困难。

2.6.2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未考虑水资源承受力

在经济发展中,忽视了水资源条件,以对水资源过度消耗换区片面经济增长,加剧了水资源危机,增加了社会成本。我县地处平原水网区,虽然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缺乏有效的蓄水空间,缺水问题日益突出。加之在经济建设中,考虑水资源承载力不够,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布局和城镇发展与水资源的承载力不协调。在生产、生活领域还较为普遍的存在结构型、生产型和消费型浪费,供、用、耗、排循环用水效率和效益比较低。

2.6.3节水设施建设和技术推广力度不够

人们对节水意义的认识比较模糊,对节水与治污及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高效利用的工程技术体系不完善,高效节水技术开发和推广力度不够,节水工程设施建设滞后。工业用水有计量设施的不多,按计量缴费的很少;农业设施标准低、配套不完善、维修更新不及时,造成设备老化、效益低下,难以适应高效利用的要求。污水处理回用与雨水资源化利用刚刚起步,农村为零。

2.6.4水资源管理基础薄弱   基础台账不完善

目前用水总量管理、计划管理、取水许可管理、水资源论证、水资源费征收等工作还存在一定不足。水资源管理基础比较薄弱,各用水户的基本信息、基本资料尚不完善,没能做到一户一档,特别是用水大户农饮水厂本应掌握的资料却掌握的不够;水资源监控、信息化建设、人员基本技能等还不能适应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取用水计量监督管理能力不足,用水和排水计量和检测设施不完善,部分用水户未安装计量设施或运转不正常。

3、下一步工作

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围绕我县“富民强县、跨越发展、产业转型、城乡统筹、改善民生、生态立县”的总体部署与目标,转变用水方式与发展观念,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把水资源保护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3.1、提高水资源保护意识

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结合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水情教育,使群众认识到我县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使他们了解我县的水资源情况、开发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鼓励公众参与水资源保护,提高群众自觉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的意识,形成良好的水资源保护氛围。

3.2、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水资源消耗双控行动,强化“三条红线”刚性约束,最大可能地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效益,有效保护水资源和水生态系统,支撑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立和完善用水总量控制制度,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建立和完善用水效率控制制度,严禁超采地下水,严控超计划用水,严格超计划用水审批;完善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制度;建立和完善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

3.3、统筹兼顾、科学规划

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统筹考虑水资源条件、开发利用潜力、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障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需要,合理预测未来经济社会需水要求。同时协调好近期与中远期的关系,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具体做法上,建立全县所有用水户基础台账,做到一户一档,深刻了解、熟悉用水户的基本情况、基本信息,时刻掌握用水户的用水情况,以便统筹规划、科学利用水资源。

3.4、节约用水

我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03m³,远低于全国、安徽省的平均水平,而且开发利用潜力有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污染已成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大力推进节水型建设,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已势在必行。要建立健全节水型社会管理制度体系;建立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建立和完善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工程技术体系;建立公众自觉节水的行为规范体系;积极落实国家实施的节水激励政策。加强节水型社会载体建设,强化节水型社会基础建设,强化水资源保护与环境整治,全过程推进节水减排,全方位提高用水效率。

3.5、加强水资源管理能力建设

一是加强对水资源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建设一支有知识、懂技术、善管理的专业管理队伍,提高水资源管理能力;二是加快水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实现水资源的在线监测,提高水资源的动态化和信息化管理水平;三是加快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水资源管理一体化。

参考文献

[1] 逄勇,徐春晓,陆一维,姚凌伟,王瑶瑶,王一秋,赵一慧,张玉珍.利辛县水资源规划[R].河海大学.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