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校拓展发展新格局的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3
/ 2

基层党校拓展发展新格局的探索与实践

赵锦芳

中共和顺县委党校  山西省晋中市 030600

摘要:本文通过对基层党校拓展发展新格局进行了重点分析。在基层党校拓展发展过程中借助于基层党校的干部培训工作,能够有效提高基层党员的理论水平,强化他们的党性修养。创新他们的工作方法,具有十分积极且重要的作用。能够更大范围、更加有效地提高地区党员干部的政治修养与专业业务水平,从而更好对意识形态进行牢牢地把控。提高自身的领导权与话语权,在做好舆论宣传工作的同时,凝聚农村地区的人心党心,从而为基层党校拓展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基层党校拓展发展新格局的探索与实践

引言

基层党校是传播贯彻党和国家意志、塑造主流意识形态、推进国家治理在基层实践,协调维护基层社会秩序、组织实施基层社会动员、形成增进基层社会凝聚力,引导培育基层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基层党员干部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基层党校的所有课程都应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此,本文通过对基层党校拓展发展新格局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1.基层党校的优势分析

1.1基层党校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必要人员培训

乡村振兴属于十分明智的决策,因此必须进一步得到落实。在有关乡村振兴的举措当中,需要打造一支执行力较强的基层干部工作队伍,为工作战略的推进提供必需的人员保障。基层干部工作队伍工作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决定乡村振兴实施的顺利与否。基层党校在乡村地区属于党员干部一类基层人才参与培训的主要阵地,基层党校的一大核心职能就是培训与教育广大的乡村党员,致力于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与思想觉悟。在党校的工作条例当中,明确指出了基层党校属于党委的一个重要构成,属于党委直接领导的为理论与领导干部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的一个主要机构,更是基层党员通过培训提高自我的一个主要渠道,从而促进基层党校的拓展发展。

1.2基层党校能够为乡村舆论扩展有效宣传渠道

伴随着市场经济与城市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农村地区的人民在利益诉求与思想意识等方面也出现了明显的转变。乡村振兴属于一项庞大又系统的工程,其中的工作内容往往会涉及到农村地区的方方面面。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高度认同与强力支持,将更有利于战略的推进。人们对待这一战略采取的态度,包括是否愿意大力支持、共同参与,这些都将直接影响战略推进的效率与效果。基层党校肩负着为基层人民做好舆论宣传的重要使命。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基层党校能够将以民为本的理念深入到人民群众当中,解决中央的文件精神,宣传中央的方针政策,奠定乡村振兴推进的基础。

2.制约基层党校拓展发展的问题及原因

2.1课程体系设置的规范性和系统性有待提高

思政课在基层党校被“矮化”和“窄化”。基层党校在设置课程体系时没有充分尊重党校课题体系和思想政治课程体系融合构建的内在逻辑,存在规范性和系统性不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没有建立起完备的课程体系,课程模块之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界限不清晰、权重不明确,课程计划散发性、随意性较大。二是没有建立起规范的课程标准,课程与课程的边界模糊,课题同质化、重复化较多;同题课程的内容结构没有建立相对统一标准,课标差异化、分散化明显;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性不紧密,课程体系持续性较弱。三是没有建立起统一的课题体系评价标准,课程质量验收标准不一、要求各异。

2.2课程内容的思想性和理论性有待提升

当前,基层党校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重在宣传和灌输,缺少阐释和阐发,其思想性和理论性不深刻。一是课程解疑释惑、疏导心灵的作用还不明显,思想引导价值发挥不充分。二是课程学理性不强,阐释理论与应用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还不明显,理论引导价值发挥不充分。

3.基层党校拓展发展新格局的实践策略

3.1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大思政”工作理念

基层党校要顺应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创新,发挥全要素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一方面,要站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忠诚干净担当基层干部的战略高度,认识和理解发挥基层党校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意义。另一方面,要站在全社会育人的大链条上建设基层党校课程体系,规划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党校系统上下贯通的基层党校课程体系,构建符合基层干部特点、成长规律、现实需求的课程内容。基层党校课程体系建设要具有“大思政课”思维,并且兼具基层特点,突出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基层实践、用党性教育规范基层干部行为、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激励基层干部干事创业。

3.2强化队伍建设,确保教学水平不掉队

(1)内部学习提素质。学校牢固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在基层党校拓展发展过程中绝不放松。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叠加学”、专题学习与分篇学习“结合学”等方式,每年组织学习。内容涵盖党的理论、党性教育、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等方面。

(2)外出培训开眼界。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党校要积极创造和提供外出培训机会,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同时,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进行远程网络学习,及时吸收最新信息。通过培训,教师开阔了眼界。扩宽思路,提升技能,增添动力。

(3)教学研讨促提升。按照定课、备课、说课、试课、评课、改课六步法,严把课前关。力求课题专业化、领域深入化,努力提高备课质量。在基层党校拓展发展过程中,促进教学成果。

3.3“用学术讲政治”教学理念持续发力

“用学术讲政治”是新形势下党校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教师要掌握好的必备功底。但是,真正理解并运用好“用学术讲政治”并不容易。为此,在基层党校拓展发展过程中,探索新格局的实践策略至关重要。

(1)以赛促讲提士气。作为用学术讲政治的主力军,年轻教师在面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时存在种种畏难情绪。例如,党校可以举办“用学术讲政治”青年教师赛讲大赛。明确要求在赛讲过程中要体现出“用学术讲政治”的特点。并邀请专家评审,设置各类奖项,激励教师勇于尝试。

(2)以研促改避误区。究竟什么是“用学术讲政治”?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用学术讲政治”?如何搭建“学理框架”?如何设置“问题导向”……针对这些问题,在第二环节将教师分设为不同的小组。由教研组长主持,经过充分讨论,将小组教师存在的共性及个性问题梳理出来。再逐个提出解决办法,最后由专家评审总结。这一环节,教师明显对“用学术讲政治”这一理念有更深层次的思考,也对自己的掌握运用更有把握。

(3)以讲促学再提升。做好前面两步,教师再将赛讲课程扩充为完整的教学课程。试讲之后安排在主体班次上讲授,并通过为学员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反馈效果。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授课效果,课后通过反馈信息能够有针对性地学习提升。

结语

在基层党校拓展发展过程中,通过发挥基层党校的优势与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完善。能够进一步提高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创新方法增添亮色。克服困难筑牢底色”为工作重点,主动作为,真抓实干,高标准推进,严要求落实。教学工作提质升级,党校教师积极深入基层开展理论宣讲。用群众语言宣讲党的历史和理论,在基层党校拓展发展过程中做到组织推动有力度、学习宣讲有热度、为民服务有温度。从而奠定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推动农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提高当地农民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崔自明.浅谈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创新[J].考试周刊,2017.

[2]彭恋.新常态下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思考[J].福州党校学报,2016.

[3]梁亚丽.基层党校“用学术讲政治”教学改革的实现路径[J].现代职业教育,2020(37):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