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心理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及满意度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2
/ 2

分析心理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及满意度影响

唐小花

衡阳市中医医院 血透室 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目的:此次课题主要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其护理工作中辅以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和满意度进行了分析。方法:选取了近1年左右时间内到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本次课题所研究的样本,从中抽取样本量为90例,同时对这9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以入院就诊先后顺序法分成两个组别,其中一组仅采取常规护理,并将该组设定为常规组,该组有4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另外一组则针对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将这组设定为研究组,该组同样有45例患者;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临床效果进行统计,之后对所得出数据予以评估分析。结果:针对实验研究期间所得数据进行评比,可以掌握到,经过护理后,两组护理满意度分析,研究组总满意度为95.56%,常规组总满意度75.56%,前者概率更高(P<0.05);两组临床效果分析,研究组总有效率95.55%显著高于常规组82.21%(P<0.05)。结论:通过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充分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护理效果。

关键词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心理护理;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由糖尿病引起的不良并发症,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身体内分泌失常所引起的[1]。在早期患者会出现尿频的现象,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头晕、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以及泡沫尿等病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影响[2]。由于该疾病极难治愈,且治疗时间较长,因此患者极易出现焦虑、抑郁、排斥、不安的心理情绪,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所以在为患者提供治疗的过程中加以护理干预十分重要。基于此,本次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选取了到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90例)作为样本进行研究,探讨对其采取不同护理方法后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现做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课题研究的样本来源区间为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研究样本选取的方式为入院就诊先后顺序法,抽取这段时间内到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共90例并均分成两个组,一组研究组:45例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在48-82岁,年龄均值为(58.89±3.10)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6.59±1.87)年;另一组为常规组:45例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在47-83岁,年龄均值为(59.18±3.52)岁,病程2-11年,平均病程(6.82±2.10)年;所有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对比数据无差异性(P>0.05),可以纳入对比分析。所有患者均同意本次课题研究且签署知情的意向书,排除有肺部感染病史,认知障碍以及正参与其他研究的患者。

1.2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保证患者的病房环境干净整洁,嘱咐患者按医嘱按时服药,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指导患者正确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

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1)制定护理方案: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然后制定针对性、全方面的心理护理方案,在治疗期间需要严密监控患者的心理状态。如果患者的心理状态发生改变,需要及时对方案进行调整,以确保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2)心理开导:患者疾病确诊后,极易产生焦虑不安的不良情绪,因此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将发病原因、治疗方法等情况告知患者,加深其对疾病的认知,可以有效的树立自信心。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实际的心理状态,倾听患者的需求并尽可能地满足,增加患者的配合度,建立好医患关系,可以有效地提升治疗效果。(3)辅助护理:针对患者的实际病情状况,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开导,例如在病房内播放轻音乐、按摩减轻患者的疼痛等。

1.3评价标准

(1)分析组间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以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评价表,分析所有患者经过不同护理后的满意度情况。该量表内容主要包括护理服务、护理方式、护理环境以及行为语言等。量表总分100分,非常满意:95之上,满意:85-94分,不满意:84分以下;分数高者表示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3]

(2)分析组间患者护理效果情况: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要记录并统计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然后对所得出数据进行评估。临床效果评估的标准:显效:患者血糖水平及病情均得到控制,临床症状完全好转;有效:患者血糖水平及病情基本得到控制,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患者血糖水平、病情及临床症状没有任何改变。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在进入到数据分析环节之后,SPSS 23.0软件包处理结果指标数值,本文研究中所示的指标数值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即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在检验计量资料时选择t,结果为(±s)标准,在检验计数资料时选择卡方,结果为百分比,在分析两组是否有差异存在时,主要依赖于P值,临界值为0.05,小于临界值为组间有差异存在。

2、结果

2.1组间患者护理满意度统计评估,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分析(%)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研究组

45

36(80.00)

7(15.56)

2(4.44)

43(95.56)

常规组

45

30(66.67)

4(8.89)

11(24.44)

34(75.56)

χ2

-

-

-

-

0.45

P值

-

-

-

-

P<0.05

2.2  组间患者护理效果调查评估,见表2

表6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调查分析(%)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45

35(77.77)

8(17.77)

2(4.44)

43(95.55)

常规组

45

25(55.55)

12(26.66)

8(17.77)

37(82.21)

χ2

-

-

-

-

1.05

P值

-

-

-

-

P<0.05

3、讨论

糖尿病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概率,且患病后需要终身服药降糖药对糖尿病进行控制,并通过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4]。患者需要长时间的受疾病的折磨,患者及容易产生恐惧不安的不良情绪,影响着患者的预后水平和治疗效果,因此需要通过护理干预来提高治疗效果。心理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一种护理干预模式,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制定针对性方案;护理人员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进行疏导,同时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配合度,树立患者的自信心,从而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将常规护理与心理护理形成对照,对照结果中,经过护理后,研究组对自身所接受到的护理效果总满意度为95.56%,常规组对自身接受到的疗效总满意度为75.56%,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而前者概率更高;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5.55%,常规组护理有效率为82.21%,前者比后者概率更高,组间数据的差异性比较明显,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来说,采取心理护理进行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其效果十分显著,同时患者对这种护理方式的满意度比较高。

参考文献

[1] 杨圣莲. 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 2020, v.23(08):12-13+16.

[2] 刘英, 王红燕. 心理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 27(8):1.

[3] 成嫄, 蔡明玉. 探究心理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 饮食保健, 2020, 007(008):192.

[4] 张金凤.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J]. 糖尿病新世界, 2020, 023(008):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