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妇幼医院感染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9
/ 2

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妇幼医院感染率的影响

黄明红

四川锦欣妇女儿童医院    四川成都    610066

摘要:目的 本文观察妇幼医院感染控制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本院于2022年8月推进PDCA循环管理模式,以此为节点,选取2022年3-7月(SQ组)、2022年8-12月(SH组)收治患者各220例,及医务人员40名,观察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后感染发生率、感染质量评分及医务人员感染行为遵从情况。结果 SH组感染发生率低于SQ组,感染质量评分高于SQ组,感染控制行为遵从除手部卫生外均优于SQ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有助于降低妇幼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院感质量评价,促进医务人员感染控制行为规范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模式;妇幼医院;感染

院内感染对就诊患者、患者家属乃至院内工作人员健康安全威胁极大,而妇幼医院感染发生,更不利于女性及婴幼儿这一社会弱势群体[1]。PDCA循环管理模式被证实为有效控制手段,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于妇幼医院感染控制,能够促进院内基础管理更加规范、系统,对降低医院感染有较好效果[2-3]。基于此,本文观察2022年3-7月、8-12月前后住院患者各220例,验证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妇幼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报道下述。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22年3月~12月期间就诊患者440例,其中2022年3-7月(SQ组)、2022年8-12月(SH组)前后各220例,并选取同期医务人员40名。SQ组患者年龄3岁~55岁,平均年龄(34.47±3.31)岁;SH组患者年龄5岁~56岁,平均年龄(35.38±3.42)岁。医务人员中医生4名,护士36名;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2.47±2.26)岁。比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不具备统计意义(P>0.05),可比。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开展。

1.2方法

SQ组:常规管理。医务人员口头叮嘱住院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用药、个人卫生等注意事项,另医院信息栏、警示墙等位置张贴卫生、消毒等提醒标语引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习惯。

SH组:PDCA循环管理模式。①计划阶段。组织PDCA循环管理小组,包括医生4名、护士36名,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对成员进行院内感染控制相关知识及行为培训,同时针对培训内容,制定感染控制知识、行为评分细则及问卷(针对医护人员),感染质量评分细则及问卷(针对患者)。②实施阶段。实施培训计划,对期间住院患者进行院内感染控制知识及正确行为宣教,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流行病毒、呼吸道感染等,为患者发放宣传册或通过视频、图片微信群发放等形式。针对医护人员,进行消毒及无菌技术、手部卫生、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等操作行为培训,指导医务人员以身作则,加强院内感染管理。③检查阶段: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调查医务人员感染控制行为遵从程度、患者对医院感染控制质量评分及感染发生情况。④改进阶段:总结检查结果,根据结果调整医院感染控制措施,进入下一轮PDCA循环管理。

1.3观察指标

统计院内感染发生率(胃肠道、上下呼吸道例数,单位-%),医务人员感染预防行为遵从(正确手部卫生、无菌操作、药品/器械管理例数、环境卫生管理,单位-%)、患者感染控制质量评分(分,满分100)。

1.4统计方法

研究所有数行统计分析,软件SPSS24.0。计量资料t检验,表示为(±s),计数资料检验,表示为n(%)。p<0.05时,表明组间差异具备统计意义。

2结果

2.1感染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比较,SH组低于SQ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见表1。

1院内感染发生率(n,%

组别

上呼吸道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

胃肠道感染

感染发生率

SH

n=220

1(0.45)

2(0.91)

0(0)

3(1.36)

SQ

n=220

5(2.27)

4(1.82)

9(4.09)

18(8.18)

11.251

P

0.001

2.2感染控制行为遵从

SH组无菌操作、药品/器械管理、环境卫生均高于SQ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意义;手部卫生情况,SH组、SQ组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2。

表2 感染控制行为遵从(n,%)

组别

手部卫生

无菌操作

药品/器械

环境卫生

SH

n=40

38(95.00)

39(97.50)

40(100.00)

40(100.00)

SQ

n=40

33(82.50)

33(82.50)

29(72.50)

32(80.00)

3.130

5.000

12.754

8.889

P

0.077

0.025

<0.001

0.003

2.3感染控制质量

SH组感染控制质量评分(96.43±2.72)明显优于SQ组(88.64±2.15),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

3讨论

传统妇幼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仅局限于医生、护士层面,通过对消毒、无菌操作及药品设备管理等方面进行培训,确保新进医务人员执行感染控制正确行为。但针对就医患者,一般仅限于口头宣教,医院内部也缺乏卫生及感染预防相关知识指导,使得医院感染时有发生,不利于患者就医

[4]。儿童、婴幼儿机体抵抗能力较弱,一旦发生感染情况严重威胁其健康,影响其就医体院,同时非常不利于妇幼医院自身形象建设。

PDCA循环管理模式包括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四个阶段,对于妇幼医院感染预防管理而言,可通过逐层检查、逐层改进的方式进行感染控制,对于医院消毒物品管理、药品及器械使用、医护人员手部卫生保持、无菌操作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积极意义,能够保障妇幼患者就医环境卫生安全[5]

研究观察我院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施前后住院患者共440例,并选取医务人员40名,探究其感染控制效果。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施后,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对医院感染控制质量评价升高,且医务人员感染控制遵从行为明显提升,(P<0.05),差异具备统计意义。证明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于妇幼医院感染控制具有较好效果,能够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情况发生,提高医生、护士预防感染相关行为规范性,且使患者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评价提升。

综上所述,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升医生护士感染预防行为规范程度及患者就医体验,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伍红玲,吴娟环. PDCA循环模式在医院感染管理控制中对感染率及管理质量的改善作用[J]. 保健文汇,2021,22(1):211-212.

[2] 张冬红,周新英,陈新媚.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医院感染控制情况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24):3530-3531.

[3] 罗燕芬,郑玉珍,江玉桂. 消毒供应室应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及手术器械感染率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60):303-304.

[4]陈偲,陈卫丹,金亮,郑玮.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医院感染控制的影响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2(4):19-22

[5]李燕,高岸英.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提升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效果的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6):2251-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