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9
/ 2

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

沈玲莉,王惠,(通讯作者)

重庆市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重庆市,400054

摘要:目的: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使用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当中选取合适的实验案例,采取对比分析的方式开展循证护理工作及常规护理工作,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结合具体的对比分析情况可以看出,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院诊疗服务的满意度。而且,两组数据之间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循证护理已经成为目前医院护理工作当中的常用方法之一,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有较好效果。

关键词: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护理效果

前言

临床不完全统计证实,仅有25%左右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会并发心律失常,因此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应予以重视。同时数据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在60min内的死亡率即可达到50%左右。所以加以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行科学可行的护理模式十分重要。循证护理模式为近年来临床医学开展的新型护理方法,通过对问题制定,问题提出和对策重建,来达到护理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指的是冠状动脉骤然产生持久性、完全性的闭塞,进而导致血流发生中断,局部心肌因缺血造成损伤或者坏死,属于冠心病的一种。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在临床上,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应当配合有效的护理方法,才可以确保治疗效果。而循证护理将常规护理、临床经验以及患者需求相结合,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保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实际研究循证护理工作模式的应用优势时,本文选取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5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从一般资料的统计结果来看,试验组患者年龄27-68岁,平均(48.5±5.1)岁,其中男17例,女8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5-69岁,平均(47.8±6.5)岁,其中男19例,女6例。两组患者的基本数据没有较大的差异,可以进一步展开研究工作。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医院的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工作的基础上,还需要从环境护理、情感护理及饮食护理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科学的护理工作。

1.2.1研究和方法实施:根据WHO中关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中的临床指南、护理常规和网络资源收集资料,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情况等进行收集讨论,对照现有的操作流程,寻找目前现实和文献存在的差距。提出问题,对流程设计。

1.2.2重新设计护理程序:由护士长及护理人员对护理程序开展讨论,对操作流程和服务流程设计梳理,具体内容为:①病症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予以全面监测,患者发病后后的7~14d为急性阶段,早期对患者进行干预能够保障其治愈率,有研究显示,1d内恶性心律失常发病率可达到70%,心电监测密切关注,并倾听患者的主诉,如果出现心悸、气促和头晕等情况,则在床旁准备好急救物品和设备,根据病症合理应对;②对危险因素管控:护理人员需针对患者的心功能、生活习惯、梗死位置、梗死血管构成、面积、原发疾病等相关内容进行收集,作为患者健康档案,基于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同时,完善对心律失常的类型的调查,对可以控制的因素进行干扰,预防并发症出现。③情绪控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受到疾病及手术相关操作的影响,其心理及情绪欠佳,故造成其存在较为严重的不良情绪问题,临床中针对此类患者,需密切给予关注,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状态,所以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心理指导,对患者的心情调整,排解负面状态;④康复锻炼: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后往往需要休息,但经临床医学循证可知,长期卧床对人体的各个系统均有所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为患者介绍康复锻炼的重要性,指导患者积极开展康复训练,从而提高其血液循环及消化系统功能。急性期阶段卧床中,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四肢活动,预防血栓出现,7d以后心功能尚可情况下,帮助患者保持半卧位,锻炼过程中如果存在胸闷和气短的情况则停止活动。

2结果

2.1满意度对比

如何提高患者对医院诊疗工作的满意度是目前各个医院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而结合循证护理及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情况来看,目前,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数据。这就突出体现了循证护理模式的应用优势,需要各个医院引起重视,并积极结合自身目前的护理工作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研究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的可行方法。

2.2患者恢复情况对比

想要科学的分析出循证护理与常

规护理方案之间的差异性,必须要从日常的患者身体指标变化情况以及恢复状态进行统计。重点关注于患者的住院时长、卧床时间以及康复出院后是否存在病情反复的情况。结合数据可以看出,试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方式之后,患者的住院时长及卧床时长都有明显的降低,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而且可以尽快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这种护理方式符合新时期医院对全面优化护理工作模式,提高护理工作水平的基本需求,值得推广应用。

3讨论

新经济常态下,急性心肌梗死属于高发疾病,如果未接受及时有效的诊疗,患者生命则会岌岌可危。同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出现的风险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疗的难度,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对此,寻求一种针对性、可操作的护理方案尤为必要。循证护理是以循证医学为理论基础,以护理方法为框架,为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一种模式,可指导护理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处理,进一步强化其专业素养。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中采取循证护理,科室组建循证护理小组,接受系统、专业的课程培训,且在患者入院后用心安抚、同家属积极沟通,广泛宣传健康知识,开展对症抢救工作,不仅可强化抢救效果,而且可切实满足患者个体化差异的需求。循证护理属于一类新型护理模式,最近几年以来,在临床各类病症的护理干预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护理效果理想,和常规护理措施对比,循证护理并非通过医护工作人员自身经验为临床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而是根据监测病情,探讨并且交流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和不良反应,利用查找文献资料,找出理论依据,避免盲目护理,将临床患者作为护理核心,充分满足患者的需求,降低医疗方面浪费。根据本文对比结果表明,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方案之后的心功能分级、住院时间以及卧床时间对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本研究结果也再一次证实了以上结论,值得临床广泛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范秋萍.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5):937.

[2]高爱萍.循证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0(5):474-475.

[3]阮静,王丽娟,武茹鸽.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22(21):120-121.

[4]纪倩.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对心血管事件和心功能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39(3):363-364.

[5]乐美妮,阚海燕,李敏.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7,44(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