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9
/ 2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杨红霞

怒江州兰坪县中医医院  兰坪县671400

目的: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实验组中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中使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结果:两组的治疗效果,6min步行试验,FEV1/FVC,EFV1%,EFVC等肺功能相关指标,治疗满意率,生活质量评分相比(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可以改善肺功能指标,提高治疗效果,满意率,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会出现气流受限的特征,伴随咳嗽症状[1]。随着病情不断恶化,会发展成为呼吸衰竭以及肺心病[2]。在治疗中常规西医治疗一般使用喜炎平注射液或者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治疗,但是治疗效果有限[3]。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本文中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其中实验组:男,女分别为16例,14例,年龄:最小为46岁,最大为71岁、年龄均值(81.51±1.91)岁。对照组:男,女分别为17例,13例,年龄:最小为47岁,最大为72岁、年龄均值(83.56±1.92)岁。纳入标准:(1)选择患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在短时间内具有喘息,咳嗽加重的症状。(3)选择患者的痰量出现明显增多,并且呈现黏液脓性以及脓性。(4)选择患者伴随发热,并且外周白细胞计数明显提高。(5)选择患者的肺功能降低。排除标准:(1)选择患者存在支气管哮喘疾病。(2)选择患者合并肝、心、肾功能不全的疾病。(3)选择患者具有严重前列腺疾病、窄角型青光眼、尿潴留疾病。(4)选择患者合并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治疗。(5)选择患者具有严重糖尿病,或者具有激素药物的禁忌症。

1.2方法  在对照组中使用车行规西医治疗,主要使用喜炎平,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治疗。7喜炎平注射液在治疗中成人每次使用50毫克到100毫克,每天使用2次。在应用中需要添加100毫升的5%的葡萄糖注射液,通过静脉点滴治疗。在实验组中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中西医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在中医治疗中,药方为12克五味子,30克黄耆,12克人参,9克桂心,12克麦冬,9克白石英,9克茯苓,9克干地黄,9克厚朴,9克紫菀,9克桑白皮,12克甘草,9克干姜,9克当归,9克橘皮,9克远志。如果患者存在咳痰稀薄的情况,需要添加15克紫菀,12克苏子,12克款冬花。如果患者具有偏阴虚的情况,需要添加12克百合,12克玉竹,12克沙参,15克麦冬。如果患者具有咳痰稠粘的情况,需要添加12克桑白皮,12克百部,15克川贝母。将药物放入水中进行煎熬,每天使用1剂,分为两次服用。

1.3观察标准  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6min步行试验,FEV1/FVC,EFV1%,EFVC等肺功能相关指标,治疗满意率,生活质量评分的情况。疗效判定标准[4]: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咳嗽,呼吸困难,咳痰,紫绀等症状消失或者明显减轻。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咳嗽,呼吸困难,咳痰,紫绀等症状有所减轻。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咳嗽,呼吸困难,咳痰,紫绀等症状没有减轻,甚至有加重的趋势。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软件分析统计,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卡方检测。P<0.05,那么差别较大。

2  结果

2.1两组的治疗效果的情况  两组的治疗效果相比(P<0.05)。

表1两组的治疗效果的情况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验组

30

23(76.67%)

6(20.00%)

1(3.33%)

96.67%

对照组

30

15(50.00%)

9(30.00%)

6(20.00%)

80.00%

Χ2

11.915

P值

<0.05

2.2两组的肺功能指标的情况  两组在治疗前的6min步行试验,FEV1/FVC,EFV1%,EFVC等肺功能指标相比(P>0.05)。两组在治疗后的6min步行试验,FEV1/FVC,EFV1%,EFVC等肺功能指标相比(P<0.05)。

表2两组的肺功能指标的情况

组别

例数

时间

6min步行试验

FEV1/FVC

EFV1%

EFVC

实验组

30

治疗前

362.75±1.57

47.62±1.02

61.32±3.85

1.05±0.05

治疗后

455.35±3.38

65.75±1.75

79.85±1.36

1.28±0.13

对照组

30

治疗前

362.95±1.65

48.97±1.55

62.77±1.09

1.03±0.02

治疗后

412.35±2.68

55.37±1.68

69.51±1.77

1.09±0.01

2.3两组的治疗满意率的情况  两组的治疗满意率相比(P<0.05)。

表3两组的治疗满意率的情况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实验组

30

21(70.00%)

8(26.67%)

1(3.33%)

96.67%

对照组

30

15(50.00%)

9(30.00%)

6(20.00%)

80.00%

Χ2

11.915

P值

<0.05

2.4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的情况  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P<0.05)。

表4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的情况

组别

例数

生理功能

躯体疼痛

情绪职能

社会功能

总体健康

实验组

30

93.29±1.37

95.22±1.87

96.67±1.57

95.22±1.88

93.66±1.87

对照组

30

80.33±1.67

80.19±1.58

80.37±1.62

80.11±1.57

80.13±1.58

T值

13.629

13.058

13.575

13.098

13.33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在发病后会出现咳痰,慢性咳嗽以及气短等症状[5]。在中医中归到肺胀的范畴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久病肺虚导致,病灶主要在肺部,进而对肾,脾造成影响,随着病情加重,会对心脏造成影响[6,7]。在中医中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治疗中重视因时制宜,因人制宜。人体的器官,组织为一个整体,在治疗中病理或者生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能孤立地看待一种生理现象,通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中医治疗中根据患者病情,使用调节虚实,补益肺气,滋阴助阳的药物治疗,可以稳定患者的内环境,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中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较高(96.67>%80.00%),6min步行试验(455.35±3.38>412.35±2.68),FEV1/FVC(65.75±1.75>55.37±1.68),EFV1%,(79.85±1.36>69.51±1.77)EFVC等(1.28±0.13>1.09±0.01)肺功能相关指标较高,治疗满意率较高(96.67>%80.00%),生活质量评分较高(93.66±1.87>80.13±1.58)。在治疗前的6min步行试验(362.75±1.57,362.95±1.65),FEV1/FVC(47.62±1.02,48.97±1.55),EFV1%(61.32±3.85,62.77±1.09),EFVC(1.05±0.05,1.03±0.02)等肺功能指标没有较大差别。

综上,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可以改善肺功能指标,提高治疗效果,满意率,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桑栎楠.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分析[J]. 医药前沿,2021,11(20):70-71.

[2] 王春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分析[J]. 家庭医药,2019(10):141-142.

[3] 邱文达,谢飞.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1):50-51.

[4] 孙运宝.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5):335.

[5] 郭美珍,李晓芳.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20,36(10):1288-1289.

[6] 谢旭,谭泳梅,麦明杰,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20,36(5):594-595.

[7] 辛酉银,彭芳.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湿壅肺证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11):1337-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