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护理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9
/ 2

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护理效果的影响

欧琳,王玉环(通讯作者)

重庆市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 重庆 400054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在本院20205月~20216月所收治的ICU重症患者中抽取100例,按照姓名首字母排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心理健康程度、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提高ICU重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心理健康程度。

关键词:心理护理;ICU重症;护理;效果

引言

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大部分患者病情较为危重,大多丧失言语能力并处于昏迷、昏睡或者神志模糊状态,难以与医护管理工作者进行沟通,且面对昼夜不停地监护、抢救以及全封闭式的管理,易使患者产生特殊的心理反应和需求。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护理技术,还要有娴熟的心理疏导理念,展开更为系统而又全面的护理工作,帮助患者缓解不良心理情绪,改善不良临床症状,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本院2020年5月~2021年6月收治的重症患者中抽取100例,按照姓名首字母排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5.82±2.26 岁;入院时间3~6 d,平均 5.16±0.37 d。对照组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 45.93±2.19岁;入院时间3~7 d,平均 5.25±0.41 d。两组临床症状及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作为研究样本。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密切关注;指导遵医嘱用药;按时向医师汇报患者病情进展情况等。

观察组则开展心理干预,详情工作内容包括:①术前准备。针对清醒的患者,若患者需开展手术,术前护理人员需高度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将手术安全性和手术流程需详细讲解。②护患沟通需加强。患者进入病房后护理人员需事先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当ICU患者病情稳定或昏迷患者苏醒后,需要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对患者的症状进一步掌握。讲解疾病有关知识和健康知识,做好心理准备。在此期间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交谈,并对其心理需求和存在的顾虑充分了解,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③心理支持。日常护理人员需给予患者更多的陪护,并辅以更多的心理支持,并对患者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心理状况进一步了解,并将针对性护理措施提供,使其心理需求得到满足。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对患者的心理障碍进行掌握,日常存在的疑难问题需详细解答,患者的心理诉求患者也需认真倾听,并辅以针对性心理疏通。告知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对疾病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例如针对病情稳定的患者,可直接进行语言交流。而对于气管插管的呼吸机辅助呼吸的危重患者而言,可应用本科室自制的彩图交流卡进行交流,或使用让患者猜口型,写字或打手势的方式交流。④强化自尊心的维度。不论是ICU患者是否处于清醒状态,都要避免其出现隐私部位裸露的现象。在操作时尽量减少身体的暴露,然后用隔帘为患者遮挡,穿上病号服。然后做好会阴护理等,尽量应用同一性别的护理人员进行干预,以减少患者的恐惧感。

1.3 观察指标

①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对比心理状态评分,总分90分,各部分均采用0~5分的5级评分标准,评分越低,心理健康程度越好;②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scale brief version,WHOQOLBREF)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其包含躯体健康、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职能4个维度,各维度均为100分,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③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总分100分,分值在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分析数据,研究项目为计数、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2 及 t 检验,用 % 以及 ±s 表示,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CL-90评分,见表1。

表1 两组SCL-90评分对比(±s)

组别

例数

躯体化

人际关系敏感

焦虑

抑郁

敌对

恐怖

精神病性

对照组

50

3.15±1.08

3.19±0.74

4.06±1.31

3.89±0.94

3.96±0.23

3.24±0.86

3.82±0.76

观察组

50

2.74±0.82

2.56±0.52

2.53±0.81

2.62±0.73

2.59±0.74

1.83±0.85

1.42±0.71

t

2.138

4.925

7.024

7.545

12.501

8.245

16.317

P

0.035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2 生活质量评分,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

组别

例数

躯体健康

生理职能

情感职能

社会职能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50

49.36±1.24

79.48±6.49

52.13±2.09

82.14±4.58

52.98±2.16

72.18±11.34

56.42±3.16

82.94±7.63

对照组

50

49.72±1.38

65.82±8.49

52.16±2.48

76.32±3.29

53.14±2.28

65.21±9.34

56.74±3.21

72.85±5.42

t

1.372

9.038

0.065

7.298

0.360

3.355

0.502

7.623

P

0.173

<0.001

0.948

<0.001

0.720

0.001

0.617

<0.001

2.3 护理满意度,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观察组

50

32(64.00)

13(26.00)

5(10.00)

45(90.00)

对照组

50

24(48.00)

11(22.00)

15(30.00)

35(70.00)

2

6.250

P

0.012

3 讨论

对于ICU患者而言,其病情相对严重,同时也较易出现恶化,不仅致使患者的痛苦增加,同时也会让其有较大的心理压力,久而久之会引发诸多不良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会严重影响护理配合度和身体康复。有学者研究后表明[5],ICU患者会表现出如下心理状况,首先患者进入医院后多数会由于陌生环境而不适,从而引发焦虑和紧张,又由于ICU病房患者具有特殊性,通常需接受封闭式治疗,同时会严格把控家属的探视次数,多数患者会独自在病房,从而引发孤独感,严重时会影响睡眠质量。与此同时,多数患者受到病情指导后会表现出暴躁和易怒等心理,不仅会转移至家属和护理人员等身上,同时也会降低配合度,甚至会有逆反心理发生。

在护理的全程中要注重对患者的情绪进行干预,其中患者在ICU最大的恐惧是来源于抢救其他的患者。因此在护理时,需要考虑到患者自身的感受,并注意关注一旁清醒患者的反应,避免影响患者心境。综上所述,ICU患者行心理护理可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不良情绪,降低血压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邢明明,杨爱焕,苏焕井.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研究[J].心理月刊,2021,16(15):186-187.

[2]王玥,黄世杰,刘丽丽.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康复效果及焦虑、抑郁情绪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21,16(03):271-273.

[3]黄志凤.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J].家庭生活指南,2021(02):89-90.

[4]张伟.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01):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