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下如何实现农业绿色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8
/ 3

乡村振兴下如何实现农业绿色发展

 ,梁保林, 张贤铭 ,陈小平

罗平县农业农村局 655800

摘要:“十四五”时期工作部署明确指出要优先发展农村农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3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农业是农村的经济命脉;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全面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一环。顺应中国经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趋势要求农业绿色发展;农业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要途径。虽然农业绿色发展之路是大势所趋,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很多现实问题。本文以促进乡村振兴为出发点,探讨农业路色发展的现实依据,新形势下绿色农业的涵义,当前农业实现绿色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探讨应对措施,以及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意义。系统地讨论农业绿色发展这一话题。

关键词:绿色农业、乡村振兴、科技

一、农业实现绿色发展的依据

1、理论依据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重大。农业发展不好就会影响全国农产品供给侧,影响社会和经济的正常运行。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发展的重要地位。新形势下实现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和谐,推动绿色农业显得尤为必要。 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十四五”时期工作部署明确指出要优先发展农村农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由此,“十四五”规划为农业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自2007年中央发布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以来,各级政府跟随其后,制定了各种农业政策,涵盖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以及销售各方面,加之农业补贴、贷款等资助支持以及各种配套措施,为农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2、现实依据

现阶段我国在农村、农业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城乡发展存在鸿沟,城乡收入差距悬殊大;农业生产积极性不高,农业生产粗放,浪费、污染严重。马克思主义事物的普遍联系性以及矛盾的观点表明,这两方面存在的矛盾相互制约,愈演愈烈。首先,城市发展一直优于农村。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被城市的就业机会、收入以及物质生活所吸引,大量迁入城市,这就导致推动农村发展的劳动力减少,进而导致农业发展缺乏创新力和动力。农业发展低效、缺乏活力,农民收入不乐观,进一步加剧农村人口流失,加剧城乡发展失衡。由此可见,实现乡村振兴,平衡城乡发展,留住农村人口必须发展好绿色农业,实现增收创收。另一方面,现阶段农业生产流通等存在很多问题。在生产阶段,部分农业产区仍过度依赖农药化肥,使用有机肥较少,导致土壤污染、水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农药残留等食品安全问题;农业生产粗放,有的地区仍使用大水漫灌方式进行灌溉,由此水资源匮乏地区情况愈加严重;由于农民无法掌握市场情况,盲目跟风种植,导致市场供需不匹配,当供大于求时,后果有二:其一,农民手中弄产品积压过多,农产品滞销,导致入不敷出,甚至破产。其二,农产品得不到消费,过度积压,农民被迫进行倾倒处理,导致农产品以及资源浪费。农民容易出现一贵就种、一种就多、一多就降价、一降价就不种、一少就贵等周而复始现象。由此,要解决农业生产生产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必须通过绿色发展来解决。

二、农业绿色发展的涵义及基本特征

1、基本涵义

农业绿色发展是指有效利用科学技术,将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收入有机、高效统一起来。以技术为重要支撑,在生产过程中既要要求农产品有机、绿色、无公害,在生产端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又要保证对环境无污染,做到农业生产与环境相平衡、协调。作为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农业实现绿色发展不是对传统农业的否定与批判,而是在继承其传统农用生产资料的基础上,增加科技、人才、信息等新的要素,具备了新的时代特征。

2、基本特征

2.1、生态友好

农业绿色发展的生态友好性主要表现在生物多样性上。 以杂合作物为例,一方面,杂合作物的培育和种植克服了传统作物不耐旱、易遭虫害、种植区域受限等问题。杂合作物的耐旱性有助于缓解农业在水资源上的竞争压力,从而为整个生态系统让渡更多自然资源;其不易遭虫害的特性有利于减少对农业化学物质的依赖和过度使用,从而降低对自然环境污染的风险。杂合作物的优势除了对整个生态系统、生态循环大有裨益,同时也增加了物种多样性,使得人类在农业生产上有了更优质的选择。

2.2、科技支撑

农业实现绿色发展离不开科技作为强大支撑,其贡献作用日益凸显。从农业的生产环节来看,从选种、育种,以及新品种的培育,到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有机肥料研制、土质分析以及气象分析等环节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从农产品的流通分配环节来看,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以及供应链节点间的信息交流,物流、快递、运输离开科技也是无法正常运作的。农业生产者要掌握市场供需信息,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精准生产,减少成本以及资源浪费,对大数据的运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2.3、资源节约

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是在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上情况并不乐观,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耕地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1/3,矿产资源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水资源为25%。一方面,资源短缺现实严峻;另一方面,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浪费、污染严重。因此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也是农业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土地资源为例,进行集约化生产,将分散土地集中起来实行科学化的规模生产,提高单位产能,从而减少对耕地的占用。以水资源为例,通过改良传统灌溉模式、培育耐旱作物等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或达到节水目的。通过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土地、水以及其他资源的节约。

2.4、标准化

标准化体现在农业绿色发展的各个环节。农业生产前的品种的选择、考量,生产过程中的运转、对环境影响的评估, 生产后期的收获、加工、储存、运输等一系例环节都符合绿色标准。对于绿色标准的制定、评估、实施以“高标准、严要求”为原则,以确保产品安全、绿色、无污染,使消费者消费放心,使本土农产品提高国际竞争力。在产品溯源、生产资料的使用、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标准可依。

三、当下农业实现绿色发展的制约要素

尽管国家战略和中央政策为农业绿色发展指明了路径和方向,但在现实层面,我国农业绿色发展仍然困难重重、挑战多多,这其中主要包括来自劳动力、技术、产业三个方面的问题。

1、劳动力问题

在劳动力上主要表现为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素质以及劳动力观念意识三方面问题。长期以来,固守农村带来的收入有限;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吸引了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农村只留下老人和儿童,这就导致在农村在发展绿色农业的过程中缺少主要劳动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也间接体现了农村对农业发展意识的淡薄。农村地区“弃耕抛荒”问题日益严重,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闲置浪费,也减少了国内粮食供给量,进而使得我国对粮食进口依赖性越来越大,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另外,农村地区缺少高素质劳动力,掌握农业技术、会科学管理农业生产的年轻人不多。

2、农业技术问题

从全国来看,在农业发展问题上,各地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小部分地区形成了系统的技术一体化农业,但大部分地区仍受小农经济影响。受地理、经济等因素影响,农业技术实现高水平投入、运作地区或者已经 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地区难以对周边农业发展形成带动作用。由于长期受小农模式影响,大部分农业地区生产粗放,在生产过程中浪费了很多资源,且对农业化学物质的过度依赖还造成了环境污染问题。由于农民收入有限缺乏投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等原因, 农民对农业生产进行科技投入的意愿不高。农民受教育水平不高,环保、科技意识淡薄,没有意愿和能力参与到农业技术的研发;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年轻人对农业科技参与度积极性不高,也是农业技术滞缓的重要原因。

3、产业化不足

我国农业实现绿色发展,产业化不足问题较为严重。在国内主要表现为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产业链条不完善。在国外表现为产品标准化不足,在国际农业市场缺乏竞争力。 国内大部分农业产区以散户种植为主,对市场情况掌握不充分,盲目跟风种植,容易出现生产过剩问题;这样就增加了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大以及农产品售卖难的风险。另外,大部分农产品只经过简单加工就流入市场,在深加工环节缺乏活力、创新能力,导致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低。

四、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举措

1、着力推进绿色农业技术研发应用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依靠科技进步,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政府部门以更为详实的政策为依托,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突破农业绿色发展的瓶颈。增加对高素质人才投身农业发展事业的奖励机制,鼓励农业发展创新;强化产、学、研联合攻关,增加科技成果转化率,着力推进绿色农业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2、提高农民的绿色意识和素养

农业的绿色发展最终还要依靠农民实施,农民是现实、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主力军。首先,要积极宣传绿色农业, 提高农民对生态、环保、科技对农业发展重要性的意识;全面普及农业绿色发展新理念。其次,要积极探索适合农民的农业教育方式,对农民进行知识上的普及和技术上的培训。 比如,农广校每年高素质农民培育,以村社为单位,设立培训点。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和农业示范区奖励机制,吸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守住家园,回乡创业。

3、探索因地制宜的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模式

我国面积广博,气候多样,各地区农业发展各具特色。 根据地理区位因素,各地可根据当地气候、地理位置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例如,云南罗平利用种植油菜带动乡村旅游。其他自然资源优越地区也可因地制宜,发展旅游农业,以旅游业带动农业生产发展。近年来,罗平县根据市场区位,大力发展油菜、小黄姜、蜂蜜等高原特色农产品,小农户与大企业联合,以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将散户整合;利用龙头企业的技术发展产品深加工。以当地农业特色和市场为导向,构建农业绿色发展的“三链”,即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促进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建立绿色农业产业体系,罗平小黄姜荣获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为罗平生姜产业的进一步做大做强增强了发展信心,提供了市场保障,为绿色农业发展起先锋带头作用。

4、绿色农业与数字化深度结合

有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数字化科技, 推进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加强对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气象条件变化、土水气环境质量状况等的长期跟踪监测和分析,提升对气象灾害、病虫害的预测能力,集合人工智能发展智慧农业。利用互联网的普及性探索农产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新模式;利用大数据分析市场、准确定位市场需求;追踪物流信息,使得农产品在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都有迹可循。

五、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意义

农业实现绿色发展对乡村振兴意义重大。现阶段,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突出,尤其是在农业发展方面。农民赖以为生的农业首先在收入这一经济层面上得不到满足,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相关的基础设施落后。与快速推进的城镇化、工业化相比,农业农村在各个方面的现代化进程明显滞后, 基础设施和巩固服务差距加大,“跛脚”现象突出。优先实现农业绿色发展,能够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发展水平,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进而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农业绿色发展要求“绿色”,呼吁生态文明、环境良好。农业在得到发展的同时,农村环境也随之受益,优美的乡村环境提升乡村居民幸福感。农业绿色发展,有利于巩固农村发展基础、补齐发展短板,增强农业发展内生动力,进而从根本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王静. 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路径及对策研究——评《 助绿乡村振兴:农业绿色发展理论、政策和评价》[J]. 生态经济,2020,36(11):228-229.

[2]牛若峰.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特点与方向[J].中国农村经济, 2002(05):4-8+12.

[3]李跃萍.发展绿色农业促进农业经济发展[J].中国农业信息,2013(07):270.

[4]倪玥敏,张亚雄,倪吾钟.农业绿色发展的要素制约与对策措施[J].浙江农业科学, 2020,61(11):2349-2354.

[5]黄国勤.绿色农业及其若干特征探讨[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12):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