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视角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7
/ 2

基于海绵城市视角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熊丹霞

武汉沃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能够进一步完善城市内部的水循环系统,使城市能够更好地保水和储水,并通过高效吸收雨水来补充城市地下水,避免地下水过度流失。基于此,阐释了海绵城市的内涵和应用价值,分析了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滨水景观设计原则及其应用策略,探讨了海绵城市理念对于滨水景观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海绵城市;滨水景观;景观设计

引言

目前,随着“海绵城市”这一概念地运用,其不再局限于城市雨洪管理方面,而是将雨洪管理系统与城市滨水景观有机结合,让自然雨水与城市生态契合,不仅能发挥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防洪等功能,而且能起到城市景观欣赏、生态环境调节、城市地标构造等多重作用。

1海绵城市理念概述

1.1内涵

从字面意思上看,将城市建设成为具备吸收雨水能力和弹性调节能力的现代化都市,可发挥出海绵物质特征,能够在降雨时吸收雨水,并保存在相应的结构中,通过净化和下渗作业,传递到浅层地下水位置,在旱季来临时释放出来,用于市政给排水和河道网络中,以此提升城市的适应能力,对雨水实现高效利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目标,以及城市发展兼顾环境的原则。

1.2特点

海绵城市结构体含有较为丰富的水系,能够基于原本的供排水管线,将自然要素注入到城市规划中,形成协调统一的整体。与此同时,净化和存储雨水,契合资源反复利用的要求,在丰水期吸收存储水资源,在干旱期释放水资源,不仅解决了水患问题,而且能够维持城市水系统的科学运转,使得基础设施和绿地等均发挥出不同的作用效能。

1.3重要价值

海绵城市理念在环境适应性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当雨季到来时,海绵城市能够实现吸水蓄水和净水,从而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降低城市排水管道的压力。并在需要时实现放水,例如,将水用于城市道路清洁、城市公园绿化以及城市湖泊水资源更新等。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要以生态建设为核心,立足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使用人工的方法进行适当改造,从而优化城市排水防涝系统,有效收集雨水,净化雨水,实现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2海绵城市视角下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原则

2.1空间层次的丰富性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滨水区域的单纯利用应逐渐过渡到深层的开发改造层面,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充分利用,实现城市海绵系统与滨水区域的深层次结合,打造层次化、特色化、多功能化的滨水景观生态。实质上,目前我国江苏、上海、北京、广东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已开始采取新型滨水景观设计理念,着重强调空间层次的丰富性,深层次挖掘与创造更多城市滨水景观功能,将滨水景观与人居、生活、地标、生态及种植、养殖等有机结合,以提高滨水景观价值,打造一个丰富性、层次化的滨水景观生态圈。

2.2因地制宜原则

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非常大的工作量,内容复杂多样,而且海绵城市有许多特色水面景观,施工前,必须科学分析城市各个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使得水域景观的设计和城市土地利用情况相对平衡。

2.3区域生态环境的协调性

景观设计与区域生态环境相辅相成,其中,一个产生变化均会对另外一个产生影响。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既要求能给居民带来良好的居住体验,满足人们户外活动需求,又要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就要求在展开景观设计前,应深入了解和调查区域生态环境现状,在尊重生态规律和最大化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发挥区域生态环境中自然元素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注重区域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并不仅仅是指景观外观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更应是植物配置、功能发挥能更好地融入区域生态环境。

3海绵城市视角下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方法

3.1道路海绵体设计

在进行滨水区生态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加强对道路景观海绵体的设计。首先是道路铺装设计,在道路路面和停车场路面应主要铺设具有透水性的混凝土和沥青,而道路旁边的人行道,应铺设透水砖。其次,植物绿化配置中,要注意植物规划不能遮挡驾驶员的视线,以免影响行车安全,应着重对道路一侧的植物进行设计,并且在车位之间选用具有净化功能的植物,如栾树、国槐、洋槐等,以改善停车区域的生态环境。再次,雨水收集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在停车区域设置地下蓄水池、设计雨水花园,从而实现科学净化水源的目的。并且净化后的水资源还可以再次利用,可用来清洗车辆或者灌溉绿植等,进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3.2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

在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可以从陆地、水域等空间维度进行植物景观配置,水生与陆生植物的选择与区域美观性与水体污染净化情况之间存在直接的联系。现阶段,为更好地体现海绵城市生态理念,植物景观规划过程中,在考虑到城市建设需要以及当地气候、土质、水文等条件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提升植被配置合理性与多样性的方式,进一步强化滨水景观的蓄水能力与水源涵养能力,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具体来说,由于滨水区域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敏感,因此,在选择规划植被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涉及地点区域性降水的特点,保证植被的自然生长规律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还要通过合理安排水生、地被、灌木以及乔木等植被组合比例的方式,保证搭配植被的美观性。一般情况下,滨水区域的水位相对较高,因此,在选择滨水景观植被种类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所选择的植被均具备良好的抗涝性,以便在该区域出现强降雨的情况时,不仅能及时吸收雨水,还能依靠自身较为发达的根系将积水引入地下,缓解城市内涝。

3.3广场海绵体的设计

广场作为当前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不仅能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是一个城市文化理念的体现。现阶段,在滨水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为保证广场海绵体的设计能够满足城市预期建设需要,在广场设计时,需要详细勘察和分析广场周边人口密度、地形地貌特征,充分贯彻低影响开发的技术理念,采用特色化铺装的方式,提升广场路面的渗水性能。另外,还可以有效结合广场的雨水储蓄设施与下沉式广场,在发生强降雨时,下沉式广场能够起到一定的蓄水作用,减少城市路面雨水径流量,降低区域防洪压力。

3.4雨水花园设计

雨水花园的设计是将雨水花园绿地的初级雨水和地表径流囤积起来,然后通过现有植被砂土分层结构,对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净化处理,净化过后的雨水则通过自然渗透的方式来补充城市地下水。不仅如此,收集到的雨水还能够用来供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以及其他城市用水等,有效缓解了城市水资源紧缺问题,同时也能够很好地调蓄水资源,防止水资源的浪费。在进行雨水花园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因素,例如地形地貌以及排水组织等,结合当地的实际水体污染情况以及常见的水体污染种类等进行综合设计和考量。如果建设地当地环境质量差时,则应当选择一些具有较强耐受性的植物,例如旱伞草、花叶芦竹等,同时在植被的附近也要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一些污染物污染水源。

结束语

总而言之,海绵城市建设中形成的雨洪管理系统,无疑为城市滨水景观的打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要素与条件,同时,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能有效拓展海绵城市功能。采取植物多样性与生物滞留结合、科学技术与环境工艺结合、景观环境与公众空间融合、滨水景观与社区有机融合等措施,充分发挥滨水景观的综合价值,以提高城市整体质量,真正实现人与大自然、城市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谭亚坤.海绵城市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22,45(01):105-106.

[2]郭健.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策略分析[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1(08):159-160.

[3]张梦娜.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概念的应用策略分析[J].产业科技创新,2020,2(34):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