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体制机制 提升服务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7
/ 2

优化体制机制 提升服务能力

曹正文

湟源县自然资源局规划服务中心 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 812100

摘要:本文通过围绕健全体制机制、完善议事规则、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事项,工程审批制度改革等重点工作,论述如何切实提升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工作水平。

关键词:体制机制 优化流程 精简审批事项 工程审批制度改革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城乡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遵循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整合资源、统筹发展的基本原则,多措并举,不断健全体制机制、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事项、提升工程项目服务能力,切实提升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工作水平。

一、调整优化领导小组设置,不断健全管理体制

为认真贯彻落实以规划领导小组为核心的规划管理体系,形成集中统一、全域覆盖、权威高效、科学规范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机制要求,县委、县政府先后印发《关于成立县城乡规划领导小组》的通知等相关文件,调整优化县城乡规划领导小组体制,设置审批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监督委员,明确工作职责,及时研究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印发了县城乡规划领导小组及各委员会规划审查审核标准、内容、要点和审批流程,切实提高城乡规划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确保城乡规划依法、规范、有序实施。

二、完善审批委员会议事规则,不断提升审批效率

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县城乡规划工作的指导、协调,制定并印发《县城乡规划领导小组审批委员会议事规则》,明确工作程序,建立了三级审查制度,完善决策机制,提升规划引领水平,提升规划审批效率。根据《议事规则》,对政府投资类项目,用地面积小于1亩、建筑面积小于500平方米且投资额度小于150万的项目下放审批权限至县城乡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上述举措的落实,对照国家标准,压缩了近60%的办理时限。

三、着力精简审批事项,严格落实工程审批改革要求。通过坚持以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抓手,重塑项目审批模式,合理压缩建设周期,精简审批流程,全力确保项目落地高效、便捷。一是严格按照工程审批制度改革要求,进一步优化项目规划审批流程,为更好更快方便企业项目选址,将前期分别征求相关部门意见调整为部门联席会议,由县城乡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各相关部门对申报项目进行意见征求,并取消除划拨项目外的选址意见书办理和规划区外的设施农业选址意见书办理事项。二是调整审批事项,项目选址阶段不再将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前置条件,极大地压缩了企业申报项目的前期手续办理时间。三是严格履行规划核实工作。机构改革前我县未开展单独的规划核实,导致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未按审批规划实施等问题。为进一步完善规划全过程监管,明确了规划核实作为竣工验收前置条件,严格履行单独验收,切实提升规划权威性。四是扎实开展多审合一工作。严格按照自然资源部《关于以多规合一为基础推进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的通知》要求,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合并,统一核发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合并,统一核发新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同时,县城乡规划领导小组围绕优化、精简事项,以项目为抓手,通过部门反映、自查对比等方式,分析梳理政策、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审查程序繁琐,规划方案质量不一。按照《议事规则》和工程项目审批流程,项目从选址到设计方案提交规审会审议需要经过项目选址会、土处内审会、土处会、方案部门内审会、专家评审会、分管领导专题会、县城乡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及县规审会等8次会议,项目审查程序、时限有待优化、合并。另外一方面,还存在项目单位委托的规划设计团队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设计方案融合本土特色不明显,在各级审查会议中汇报单位未能严格按照《议事规则》的审查内容要点进行汇报。二是部门对项目流程不清,设计方案突破相关要求。由于当前很多项目均为下达资金后再编制设计方案,各部门尚无法做到带着方案争取项目的要求,导致很多部门在未通过规划选址、未取得用地手续(用地规划指标)等前提下仓促设计方案,导致方案提交至领导小组办公室初审时存在用地红线不明确、占用其他地类、规划指标不符合要求等问题,多次修改,严重影响审批效率。三是规则执行不严格,项目前期论证不足。《议事规则》印发后,部分部门不能正确处理设计方案、实施方案等之间逻辑关系,存在实施方案代替设计方案、可合并会议未合并等问题。由于相关部门尚未编制完成行业专项规划,部分项目在未充分论证要素保障可行性基础上开展方案设计,在审核、实施阶段反复修改,影响审批效率。四是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审查水平亟待提升。城市规划具有多领域、多学科、多交叉等特点,在规划编制和审查时,区位、经济、历史、人文等因素显得尤为重要,单一的城市规划专业能力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国土空间规划综合业务的需求,同时,县规划服务中心仅1人为城乡规划专业,力量不足、专业能力不够突出,一定程度影响了审核的效率和水平。

围绕存在问题,县城乡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以自身短板为出发点,改革不停步,不断优化工作举措,确保城乡规划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高效履职,主动服务,切实提升规划审批效率。严格按照议事规则审查程序和时限要求,积极与各部门对接,做好规则解释、方案把关及时跟进主动衔接各部门严格落实审查制度,合并召开相关会议。同时,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审查效率,对选址会和土处会的审查议题进行内部互动,符合相关要求的合并审议。二是严格落实四匹配要求,提高项目谋划能力落实好选择匹配的中介机构、给予匹配的研究时间、支付匹配的服务费用、得到匹配的方案效果的要求,建议相关单位编制行业专项规划,主动靠实在规划中谋划项目”“带方案争取项目。以匹配的设计单位,谋划匹配的项目,储备匹配的专家智库,落实匹配的审查要求。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发展根基。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新要求,坚持以发展需要为导向,拓宽和疏通人才引进渠道,加大城乡规划专业紧缺人才引进力度。结合东西部协作契机,采取结帮对人才帮扶计划,选派东部优秀规划人才挂职交流。实行以项目实施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措施,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着力提高规划编制和组织实施工作的能力。四是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夯实规划引领基础。严格落实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四统一要求,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以此次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契机,逐步构建起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主体,以详细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为补充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捋顺现有规划管理体制,逐步解决规划欠缺、未按规划执行等遗留问题。扎实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同步启动城镇开发边界内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镇开发边界外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统筹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大华工业园区转型、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等工作,协调各行业主管部门做好全域旅游规划、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高原美丽城镇、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严守三条控制性,做好与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的衔接,强化与各职能部门的衔接,逐步形成以总体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划为基础,详细与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以规划为引领,提升城市建设与治理现代化水平,全面夯实规划引领基础。

参考文献:

1.《自然资源部关于以多规合一为基础推进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的通知》》

2.《湟源县关于成立县城乡规划领导小组通知》

3.《湟源县城乡规划领导小组审批委员会议事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