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股份成本控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0
/ 2

伊利股份成本控制研究

邓家泰,雷国鹏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市 404100

摘 要随着国内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乳制品等营养物的需求日益增加,基于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给乳制品行业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机会,诞生了众多的乳制品企业,在行业竞争剧烈背景下,企业对成本控制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乳制品行业的典范企业伊利股份进行成本控制分析,分析乳制品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激烈的情况下,是如何通过对成本进行优化控制来提升自身的行业竞争能力,实现业绩的持续提升。

关键词:成本控制 伊利股份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收入与生活需求也日益提升,对牛奶的需求也在逐步增长。同时,在开放的市场经济背景下,乳制品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环境与压力。由于我国的奶价近几年处于持续下降的趋势,导致养殖户亏损,以及受相关环保政策的影响后,导致我国的奶牛存栏量持续下滑,原奶的供给紧张,导致原奶成本持续上涨。对于乳制品企业而言,如何对原奶成本进行成本控制,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战略性问题,当原奶成本上涨的风险时,会给企业的正常运营、业绩目标等产生负面影响

基于此,通过分析乳制品行业中的典范企业-伊利股份有限公司在面临原奶成本上涨的风险时所采取的成本控制的措施,维持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和满足管理层业绩目标,并针对其所采取的成本控制措施和现状,识别所存在的问题和所引起的影响,比如成本控制措施单一、产生的消极影响,提出成本控制优化可行性建议。

2行业现状

由于奶牛养殖户的亏损、环保政策的出台、奶源的供给逐渐减少等不利因素导致原奶的生产规模持续缩减供给紧张、供需不平衡,相关数据显示,每年全球有1/5的出口奶制品都被运到中国[1]原奶价格不断上涨,加大了乳制品企业经营风险。同时,由于原奶的供给不平衡,导致乳制品企业加大对奶源的争夺,大型企业占据主要争夺优势,导致行业的竞争加剧、竞争不平衡,不利于行业整体的健康发展。

3公司成本控制现状

1主要成本构成情况

根据产品分类,伊利股份的收入与成本构成主要为液体乳、奶粉及奶制品、冷饮、其他,为保证数据的客观性,避免新冠疫情的影响,统计其在2018年度和2019年度产品的收入与成本,以及毛利率,如表1

                     表1:(数据来源: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提供)

   成本

产品收入

2019年收入(亿)

2018年收入(亿)

2019年成本(亿)

2018年成本(亿)

2019年毛利率

2018年毛利率

液体乳

737.61

656.79

477.97

425.53

35.2%

35.21%

奶粉及奶制品

100.55

80.45

52.17

36.37

48.12%

54.78%

冷饮

56.31

49.97

30.12

27.45

46.51%

45.06%

其他

5.00

2.56

3.25

1.70

35.03%

33.49%

2(数据来源: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提供)

2019年收入同比与2018年收入的增长率

2019年成本同比与2018年成本的增长率

液体乳

12.31%

12.31%

奶粉及奶制品

24.98%

43.42%

冷饮

12.68%

9.72%

其他

95.31%

91.17%

依据收入与成本的占比,伊利股份的主营业务为液体乳,液体乳的2019年度收入占比为81.95%2018年度的收入占比为83.16%2019年的成本占比为84.82%2018年度的成本占比86.82%。通过分析,伊利股份的公司过于依赖液体乳的收入,其收入占比近几年来超过了80%,与此同时,其产品成本的占比同期也超过了80%。这样的收入构成情况,暴露了伊利股份经营的主要风险,由于液体乳的主要原材料是原奶,原奶也是液体乳的主要成本,同时也是伊利股份第二大收入产品类型奶粉及奶制品的主要成本和主要原材料,原奶的价格波动,将直接影响伊利股份的运营情况和业绩目标,所以原奶的价格可视为其经营的主要风险。

通过产品收入与成本的增长率的对比分析发现(如表2),产品业务类型液体乳和奶粉及奶制品这两类产品生产需依靠大量的原奶,其产品生产成本增长率,即使在良好的成本控制措施下,也只能降低到与产品收入增长率同步。但是并不能说明不受原奶价格上涨的影响,产品业务类型奶粉及奶制品的成本增长率是其收入增长率的1.74倍,产品生产成本的大幅度上升,表明原奶价格上涨对企业的业绩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2成本控制措施

首先,伊利股份通过目标成本法运用理论,结合供应链资源整合管理理念,设定成本目标,加强供应链生产的上下游一体化的运营,打通从产品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到产品下线的整个环节,实现了生产一体化[234];在供应链各个环节下进行成本细分和控制,提高运营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比如,将生产系统与销售系统无缝对接,建立生产与销售一体化网络结构,进行实时网络系统监控,减少沟通成本,将成本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实现预期的盈利能力水平。再者,通过奶源供应环节与生产环节的整合,在奶源附近直接建立生产线,有利于节省运输费用的支出,间接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升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同时,基于供应链销售端,在产品下线处设立大型的仓储物流基地,实现物流环节直接对接,减少由于二次运输所来的产品成本。

其次,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伊利股份强调产品质量的持续提升,对造成成本变动的各个成本要素进行质量优化控制,减少生产过剩、生产缺陷、因人工因素导致的产品不合格、返工等现象出现,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产品质量成本,将产品的成本控制在预期范围内[5]

为了进一步防范成本风险,伊利股份要约收购了拥有大型牧场的中国中地乳业,提升自身在上游大型牧业资源掌控的能力,保障奶源的稳定供应和成本控制,提高对主要成本的控制能力,巩固公司行业地位。

3现行措施的问题

基于目标成本法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伊利股份着重于通过掌控奶源来控制成本,过重于依赖并购收购奶源企业这单一方式,结合公司资本结构分析,认为一系列大型收购行为势必会导致企业短期资本性支出大幅度的增长,在不考虑通过证券市场融资的情况下,财务费用会因此大幅度增加,间接性地增加了产品成本的负担;收购行为还需投入企业大量的资本运作,占用了运营资金和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由于伊利股份并购收购了大型牧场,大型奶源牧场所面临的饲养材料价格上涨、运输成本上涨、牧场人工成本上涨、饲养安全的经营风险期,也会直接影响伊利股份的成本控制。

4可行性建议

针对奶源成本控制,公司可采取在畜牧业发达地区与奶牛养殖户签订长期的原奶采购合同,锁定原奶成本区间,而不是通过直接收购的成本控制方式,确保成本优化控制的有效性,减少成本负担,定期开展免费的养殖培训,保障奶源质量,拓展利润空间,释放一定的成本控制的弹性区间[6]。此外,成本控制应着眼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局势的动荡、各国贸易之间的摩擦也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可能会导致伊利股份部分进口材料、人力成本有所上升,由此可知,伊利股份也应该随时关注环境的变化,加强防范意识,做好这一类成本控制。对于自有牧场,企业应当关注饲养材料、运输成本、牧场的人工成本的波动,这些原奶成本因素也会间接性地导致原奶成本的波动,加强这方面的成本控制,将更有利于原奶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同时,结合乳制品行业特征,乳制品企业的成本控制应该依据其自身情况而进行设定,不能盲目跟风,应该基于其自身的供应链成本控制体系进行成本控制的优化,降低相关的供应链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大对企业内部的成本管控力度,依靠头部资源的利用率,促使企业能够以更加稳健的步伐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启,吕曼.金秋时节 奶价进入新一轮价格上涨周期[J].乳品与人类,2018(05):13-19.

[2]雍芝平.价值链在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总会计师,2016(10):126-127.

[3]张雪.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W公司成本控制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20.

[4]朱方妮.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浅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04):131-132.

[5]本报记者 徐建华. 落实“四个最严”亮点纷呈 助力行业质量安全提升[N]. 中国质量报,2021-01-06(001).

[6]何秋杏.乳制品企业供应链成本控制体系建设[J].财会学习,2019(24):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