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内外理念差异视角看我国学前教育走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8
/ 2

从国内外理念差异视角看我国学前教育走向

刘慧竹

黑龙江双鸭山友谊县红兴隆农管局直属第二幼儿园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在追赶国外发达国家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且在硬件基础和师资条件上有了比较大的超越。从“少走弯路获得捷径”的思想出发,选择理念比对检视方法研究,可帮助我们找准差异,用“它山之石攻玉”,明确努力方向。本文着重从核心的理念差异视角就我国学前教育走向问题展开思考议论,是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实现追赶超越无法回避的命题,也是不断完善路径和方法的必要研究。

关键词:学前教育  理念差异  发展走向

一、国外学前教育方式折射的教育理念

美国学前教育——让孩子们充分感受自由轻松。美国的幼儿园是按照不同风格提供幼儿活动区域设施,让其随意选择游戏种类活动项目,主要特点是自由玩乐,充分抒发孩子的天性。在不同的活动区域,有图画书、小型可变换种类的植物园、各种玩具和教学用生活物品等,孩子们可以很直观找到自己喜好,无须幼师刻意安排去哪个区域,同样喜欢一种类型的孩子往往有更多共同语言,增加了交流机会。当发生冲突的时候,幼师主要任务是用一视同仁的处理方法,引导孩子树立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意识,逐渐学会与人和睦相处最基本道理。同时,注重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及时纠正他们错误的行为。对孤独的孩子,主动与其交流,并借助玩具、游戏等引导其它孩子接近他。上述内容十分简单,但却很适合学前儿童心理成长。

英国学前教育——让孩子们更早接受的熏陶。英国幼儿园每天上课的时间2个多小时,其余时间都是游戏活动,有人称英国的学前班主要以吃喝玩乐为主,这话也不无道理。英国的幼儿教育理念认为: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爱,要通过吃喝玩乐过程,培育幼儿健康心理,从而助推健康成长,这是最重要的基础。充分给予这些孩子爱的感受,是幼儿园的首要任务,享受这份爱的关怀,是幼儿充分的权益。幼师的考核,总是把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和友善关怀每一个孩子作为主要标准,幼儿园的一切工作都不能背离这个要求。社会机构参与幼教的活动也要用是否体现对孩子们的爱来做衡量。在英国,宗教活动比较多,作为社会团体组织,他们会把宗教的社会角色融入幼儿教育,例如,牧师会带着唱诗班来和孩子门一起唱歌,通过宗教方式把友善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会期待、感受被爱和渴望给予他人爱的荣誉感、幸福感,可以解释为友善做人的绅士礼仪基础教育。在特殊的活动环境下,有时候会安排让大一些的孩子与小班孩子组合在一起活动,在被爱的过程中学会爱。培养孩子互助互爱的理念和自信的人格,学会社交的能力,培育善良感恩的品格。

 二、国内外学前教育核心理念比对的结论

我国学前教育以为小学做知识储备的核心理念弊大于利。这一理念的形成,实际上是我国幼教借鉴欧美国家经验30年的步入后尘在走人家走过的弯路,最根本原因,是我国多年应试教育弊大于利的连锁反应。国外学前教育的共性特点也可称之为核心理念,是培养孩子人格的独立性、思考的自主性,有益于品格意志和习惯养成,知识获取不占教育主体地位。

在我国,受大传统的文化课分数至上的应试教育大环境思维意识影响,幼儿教育也偏重于各种文化知识的传授。例如,文静的游戏活动、阅读识字、简单算术、唱儿歌、背古诗词、学儿童画,还有幼儿园开设所谓的特色项目,这些内容不失为丰富,看似都比较健康,但从侧重点、目的和最终效果上看,在智力第一教案的捆绑下,孩子自身没有主动性选择,只有被动跟随。

十多年来,我国很多幼儿园把智力知识储备当做头等大事的作法,做到了真正的执迷不悟我国公立幼儿园有系统编制的智力课程,好像不这样做就是误人子弟。幼师照本宣科地念着大纲,能不能听懂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喜不喜欢和幼师没关系,幼儿超前进入小学基础课程,不仅无形剥夺了孩子的天性释放的空间,还制约了幼教创新的动力。欧美发达国家更重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以孩子的兴趣作为幼教方式选择的依据,幼儿主要是通过参与活动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直接的智力培养行为放在辅助地位,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更彰显以人为本精神,顺其自然,水到渠成,更容易激发孩子潜能和天赋。

国内外的实践告诉我们,学前教育与其注重智力教育不如注重突出育人。即,将培养孩子未来尽可能做个心智健全、体质健康的人放在第一位,注重个体思维的能动性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以此为基础和前提,把智力培育列为其次。很多学者评价我们的学前教育说——幼儿园的教育,越来越像是小学读书。很多幼儿园以凤毛麟角不具有普遍意义的早育神童为样板,让走不稳的孩子跑起来,这样的方式,也带动了不同阶段教育的早熟化,幼儿园像小学,小学像初中,初中像高中,以此类推。很显然,这是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留下的功利性后遗症。这种现象在全日制公立幼儿园里相当普遍。

三、今后几年我国学前教育的走向建议思考

其一,尽量给学前孩子一种自由成长的潜能发挥空间。

国外有一种学前教学方法叫自由探究式教学,主要特征是,幼儿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不加限制,自由表现,鼓励其对未知事物进行广泛探究。幼师给孩子布置一个课题,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寻找答案,这个过程足以锻炼学前儿童的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出更多潜能。找到答案的孩子会受到表扬,找不到答案也不批评,而是引导性介入,给孩子提示启发,让其在思考中激发学习实践的兴趣,给孩子自由发挥潜能空间。我们的学前教育也该借鉴改进一下教学方式。

其二,注重技能教育,培养独立的自主能力已迫在眉睫。

学前灌输智力知识不是必须否定的选项,保留部分基础知识传授及其教学方式,将幼教重心向独立性的人格培养转移才是首选。从以下例证中可以找到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理由——我们大多数学前孩子,可以熟练背诵诗歌、课文,但却毫无自主能力,连基本的生活事务认知和情感规范都没有,诸如摆放物品、关闭电灯、简单扫除、穿戴衣物等等,完全要靠父母完成,很多孩子与人相处的基本礼貌都不懂,更谈不上独立思考和自我能力培养。目前我们已经看到的一个很惊恐的现象是,很多大学生的自立能力弱到令人惊讶的程度,不能说与学前教育无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八十年代就提出过的态度、技能、知识教育目标体系的新三级层次,也说明对幼儿进行生活技能教育远超过智力知识教育。

其三,中西融合是完善学前教育理念和方式的最佳路径

归纳对比我们与欧美国家学前儿童教育的差异可以找到融合点。欧美国家的教育理念是重点促进孩子如何发现自己的存在和能力,注重孩子释放自己的鲜明个性,衍生出个体创造性活力;我们则注重超前储备知识点,教育让孩子早一点发现社会的存在,为长大做准备;国外把孩子自我表现能力、兴趣、追求喜悦感放在首位,我国则注重智力知识的灌输储备。二者比较,都各有利弊。问题在于,虽然我们正在努力通过健康、语言、人际关系、环境、表现五个层面的体验来促进学前儿童身心成长,但依然在实际操作上偏重孩子的智力开发,也难免忽略了孩子品德、健康和能力、习惯的养成。

在很多有关走向问题的讨论中,很多观点认为,完全西化的教育,有助于和发达国家的学前教育拉进距离,也有观点认为国情不同,还要突出适应中国教育体制大环境要求。其实这两种观点都过于偏执。既要根据国情,保留传统文化灌输和适宜的智力训练,又要有选择性借鉴世界先进的育儿理念,去粗取精加以融合,才是理性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华中师范大学 杨佳 《西方元素对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影响》 知网[C]2012

[2]西南大学 刘小红 《中国现当代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流变反思》知网[C]2013

[3]青海师大 王雯《3-6岁幼儿独立性发展影响研究》期刊数据库[DB]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