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8
/ 2

立德树人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研究

王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实验小学

843200

摘要:基础教育阶段,美育包括音乐和美术等学科教育,合理运用教育措施对小学生艺术欣赏、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将德育方面的知识应用于美术课堂中,能够让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及文化素养,为素质教育的落实奠定基础。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美术;教学研究

引言

小学美术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本身就具有较高的德育价值,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有不少美术老师并没有将德育与审美能力提升无痕结合,美术学习仍然处在一个较低、较为浅显的层次,学生无法习得深层次的内容。如果无法深入研究美术教学,学生只可能获得技巧类的美术知识,而蕴含于美术教学中的隐性目标则无法实现。为此,将德育与美术教学整合起来,能够为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提供载体,实现课堂增值。

一、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美术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

虽然小学美术是一门典型的基础学科,但是小学美术需要学生知道和理解的知识性元素也是非常多的,其中不仅包括一些简单的美术绘画知识,还囊括简要的美术发展历史、美术人物信息以及基本的美术风格、流派划分等,可谓海纳百川。通过富有质量的小学美术课程德育渗透,学生得以在学习美术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同步接触和了解更多社会性的美术资讯,对其中涉及的美术人物的生平经历、美术名作的主要内容和内涵、美术艺术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人类智慧以及基本的美术风格所对应的社会情感等,都能形成初步的理解和感知。这就在客观上丰富了学生的美术知识,让他们的美术基础素养得到进一步的塑造和提升。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对学科教学的升华

在小学美术学科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德育的渗透能够促使学科教学得到深化,更具有建设性作用,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科课堂教学得以优化。德育有效渗透至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中,一方面能够促使小学美术课程建设逐步完善,促使教学系统和课程体系更加全面和完善,更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这对于学科教学的有效性意义非凡;另一方面,德育渗透到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中,有利于小学校本资源的全面开发和有效整合,对于资源的系统性共享与合理利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诉求。

、立德树人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一)强化认知教育,提升学科教师对德育的重视程度

教育工作的开展必须注重以终为始,充分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这一角度而言,教育的对象不仅仅是小学生,学校的学科教师甚至家庭中的家长,同样也是教育和学习的主体。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渗透德育需要保障学科教师充分重视德育工作,认识到德育渗透的重要性,这就需要开展系统性的认知培养,通过学习、宣贯、宣导和宣传等多种方式,使小学美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理解“教师”的身份含义,真正地将学生的全面成长与系统发展和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每一个流程、每一个环节进行关联。同时,学校也可以举办教师德育渗透工作的演讲比赛、主题文化沙龙等多种方式,让教师的内心有明确的认知,将德育的烙印内化于心,外显于行。

(二)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公德意识

在实践教育组织实施中达到德育目标虽然美术课程的教学引导过程从本质上来讲是思想维度和能力维度的教育与引导工作,但在小学阶段的美术课程教学中,针对性的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也是提升学生美术课程教学质量和有效性的关键方法。另外,德育教育的目标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实现。教师在教学组织的过程中,可结合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通过举办相应主题的实践活动,达到依托具体实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标,并且同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具体的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结合不同的课程教学主题选择适当的实践活动进行组织开展即可。例如,在课程《走进昆虫世界》的课程教学中,基于昆虫与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教师在组织相关的课程教学内容时,可通过开展以昆虫观察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入到自然博物馆进行观察和学习,使其对昆虫的基本类型、花色特征以及生活习性等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知,随后再基于实践感受绘制自己感兴趣的昆虫形象。教师在基于实践课程进行教学引导时,要注意从昆虫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维度出发,告知学生应当积极保护有益的昆虫,最终达到生态平衡维护的目标,达到更高层次的德育教育目的。

(三)延伸美术课程主题开展德育

美术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但它的出现、存在和发展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与其他多种文化形成了丰富而密切的联系。小学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应当只局限在美术作品本身,还应引导学生发散性地了解与作品有着较强关联性的“周边文化”,并从中提炼出具有较强道德教化作用的文化资源,让学生能够在丰富知识摄入、完善美术认知的同时,进一步受到精神道德层面的洗礼。例如,在学习“妈妈的节日”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在开始教学前要求学生了解和分享与妈妈有关的节日、妈妈有什么爱好、妈妈对自己的疼爱等。基于课程教学铺垫,教师可以在板书上写下“我的妈妈”四个字,询问学生:“既然知道了与妈妈有关的节日以及妈妈的爱好,那么在妈妈的节日这天,同学们有没有想送给妈妈的礼物?”然后以“妈妈的节日”为主题引导学生为自己的妈妈做一张贺卡。整个教学过程会让学生回想起妈妈对自己的疼爱,然后再通过做贺卡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从而让学生明白“孝”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实现德育与美术教学的紧密结合。

(四)开展作业讲评方式

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他们的脑海里有各种新奇有趣的创意,教师要善于借助任务的方式让学生说出他们脑海里的创意,从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布置完任务以后要善于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反馈,从而充分发挥作业的最大效用,让学生能够从作业中有所收获,以完成作业的认真程度来帮助学生意识到认真做事的态度,从而完成德育。传统的美术作业讲评方式大多专注于学生作业的外在形式,即教师夸奖几份优质的作业然后批评几份质量较差的作业,此类评价作业的方式较为粗糙,学生并不能从原有的作业中获得相关的启发,也就不能够取得进步。因此,教师要注重改变评价作业的方式,在注重评价质量的同时让学生参与到作业评价的过程中来,从而充分发挥作业评价的作用。比如,在学完三年级上册第14课《纸盒之城》以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根据课本上所提供的操作步骤制作一纸盒。当学生交上自己的作业之后,教师不能仅仅评价作业的质量为学生进行打分,而应该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理念,介绍作品背后的故事,制作的过程。当学生介绍完这些内容以后,教师为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从而保证评价内容的公正。可以说,教师要善于更新作业讲评的方式,让学生能够从作业中有所收获。

结束语

总之,小学美术教师要善于打破原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切实地参与到美术课堂中来,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从而帮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进行德育教育。所以,小学美术教师要借助形象化的图片、演示练习、作业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创新,帮助学生能够有所收获,从而逐渐成长为一个具有健康审美意识的青少年。

参考文献

[1]林燕丽.小学美术德育教育路径探讨[J].文理导航(下旬),2023(03):73-75.

[2]苏亚南.德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智力,2023(03):115-118.

[3]杜秋颖.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J].吉林教育,2023(03):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