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肺结核,科学防控肺结核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8
/ 1

正确认识肺结核,科学防控肺结核

杨璐

屏山县人民医院  四川宜宾  645350

    肺结核就是解放前人们俗称的“痨病”,是一种通过呼吸道传染的疾病,20世纪50年代以前抗结核药还未问世的时候,只要得了肺结核几乎是必死无疑的,所以在人们的眼中肺结核就是不治之症,谈之色变。随着人们对肺结核的进一步认识,抗结核药物被研发了出来,肺结核病只要早期发现,正规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但是目前每年仍有一定数量的肺结核新发患者,究其原因,是有很多人对肺结核缺乏了解,不能做到有效的防治所致,所以本文将以科普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展开探究,让大家能够正确认识肺结核,并能够科学防控肺结核。

1、一起了解肺结核

不少人对肺结核的认识常停留在电视剧中的情节,病人拿着手帕剧烈咳嗽,然后咳出鲜血。在现实中,咳血只是肺结核的典型症状之一,大多数病人不会出现咳血,大多会出现发热、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消瘦等表现,出现咳嗽、多以干咳为主,部分病人出现胸痛、咯血,女性还可能发生月经不调甚至是闭经。但是,患上肺结核后,如果发现不及时,治疗不彻底,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由于肺组织被结核菌所破坏,形成肺纤维化、肺空洞,进而引起呼吸衰竭、死亡。如果出现持续2周以上的反复咳嗽、咳痰,甚至痰中带血、长期发热,且经普通抗感染治疗无效,就应高度警惕肺结核的可能,及时到医院检查排除。

肺结核的传染问题一直都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作为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它主要由空气传播,在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带菌飞沫就会从其呼吸道排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后就可能被感染。由此可见,传染的关键在于病人飞沫中是否带有结核杆菌,首先在结核活动期,病人的痰液中带有结核杆菌,具有很强传染性,需要住院隔离治疗,在家治疗者最好能单独居住。在规范治疗2周后,痰中95%的结核杆菌可被杀灭,此时传染性已很小。肺结核的家人应帮助其坚持治疗,定期复查,直至治愈。但我们也要注意,结核杆菌十分狡猾,经治疗后可能完全被消灭,也可能只是暂时在病人体内“隐藏”起来了,一旦身体免疫力下降,比如出现营养不良、肥胖、肿瘤、糖尿病、长期应用激素、HIV感染等情况,则复发风险很高,当临床症状卷土重来后,传染性也会恢复。

2、肺结核的主要并发症

①气胸

肺结核是自发性气胸的常见病因,胸膜下病灶破入胸腔,肺大泡破裂等情况都可能引起气胸,如胸腔渗出液较多,还可能形成液气胸,脓气胸。

②支气管内膜狭窄

支气管内膜狭窄主要是因为支气管内膜病变而引发的。

③支气管扩张

肺结核患者如果病情反复发作,会导致肺部出现纤维化,肺内支气管的正常构造出现破坏,引发继发性支气管扩张,出现咯血。

3、肺结核的预防

因结核病是通过吸入传染病肺结核患者的飞沫而感染的,所以在预防中要从传染源入手。另据不完全统计,一个没有经过临床治疗的传染病肺结核患者,在一年之内可以传染10—15个健康人,所以做好肺结核的防控、预防至关重要。

①在生活当中要保证其规律性。避免因长期的过度劳累或者精神紧张而引发的其他问题,且生活当中还要做到饮食的均衡性,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加以完善与调整,提高抵抗力。

②要预防与结核病相关的其他疾病。积极做好预防十分关键,预防与结核病相关的其他疾病也是防控结核病的关键所在,比如患者如果患有糖尿病那么引发肺结核的机会增加4倍,艾滋病往往会导致肺结核的发生率高达30倍,除此之外,胃肠道疾病、肿瘤等也会导致肺结核发病率提高,所以在生活当中如果患有慢性病或者其他疾病,要及时的前往医院治疗,避免其他疾病而导致肺结核发生率增高。

③要避免结核菌的传播。首先要减少结核菌的散播,尤其是要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让人们能够对肺结核的危害以及传染方式加以了解,在生活当中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在他人面前咳嗽时要用纸巾或者手帕遮挡。肺结核患者将痰吐在纸上后进行焚烧是最简单有效的处置办法;肺结核患者应自觉不近距离的与他人大声的说话;其次要减少环境当中结核菌的浓度,一般而言,结核菌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极易传播,所以在生活当中要开窗通风,加强对湿度与温度的把控;最后要做好隔离,减少接触传染源、隔离排菌,教育肺结核患者要积极治疗,不可到拥挤的地方与他人进行接触,做好通风换气,治疗过程中最好让患者独处一室。

④是保护易感人群。接种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一个有效措施。同时还要注意对于新发现的排菌肺结核患者家庭,要注意做好防治措施,特别是有5岁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老年人同住的,则更需要给予重点预防,定期消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