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超声在老年左室壁肥厚诊断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的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8
/ 2

心电图、超声在老年左室壁肥厚诊断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的比较

汪越君 ,王海婷,吴仲兰通讯作者

             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719000

摘要:目的评价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应用心电图(ECG)、心脏超声进行诊断的效果与作用。方法:将43例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择4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给予ECG、超声检查,对比两组LVEF、LVPWD、LVEDD、LVESD、LAD、E/A值,并对比了解研究组不同心功能分级下心脏超声相关指标的区别。结果:经心脏超声检查后,研究组LVEF、LVPWD、LVEDD、LVESD、LAD、E/A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心功能分级为Ⅲ级患者的LVEF、LVPWD、LVEDD、LVESD、LAD、E/A值与心功能分级为Ⅱ级患者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超声可提高老年左室壁肥厚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同时提供LVDD、LVPWD等超声参数,辅助临床对左室壁肥厚程度作出评价。

关键词:心电图超声左室壁肥厚诊断

引言

左室壁肥厚是指左心室心肌形态改变、数量增加的一种心脏病变,多见于扩张型心肌病失代偿期、心肌淀粉样变性、狭窄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左室壁肥厚是导致心脏病患者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及病死率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早对左室壁肥厚做出准确诊断,给予针对性治疗,逆转左室壁肥厚,对于降低致残率、致死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心电图(ECG)是临床心血管疾病的常用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可重复检查等优点,但对于早期左室壁肥厚的检出率相对较低。通过超声波辨别软组织,可以帮助医生更加直观、准确地观察心房、心室形态、结构,评估心室功能及肥厚程度。本文拟对比分析ECG、超声在老年左室壁肥厚诊断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时间及例数:2021年1月—12月,85例,样本选择:我院就诊的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与参加体检的健康人群,并以此分为研究组(n=43)和对照组(n=42)。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5.1±7.2)岁;研究组,男性21例,女性22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63.5±7.8)岁,根据心功能分级标准,有Ⅱ级20例,Ⅲ级23例。数据资料经组内对照后差值小,P>0.05。纳入标准:①知情同意;②相关资料完整;③无精神、认知障碍。排除标准:①合并器质性病变;②心脏发育畸形;③合并精神类疾病或感染性疾病。

1.2方法

(1)ECG:采用多功能心电分析系统(型号:日本光电6511型十二导同步心电图机)检查,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告知其全身肌肉放松,保持平稳呼吸,消毒预安放电极部位的皮肤,贴电极片至相应位置,以10mm/mV电压,25mm/s走纸速度检查。ECG诊断标准:Sokolow-Lyon电压男性SV1+RV5/RV6≥4.0mV,女性≥3.5mV;Cornell电压男性RaVL+SV3≥2.8mV,女性≥2.0mV。(2)超声: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型号:PhilipsIE33)检查,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探头频率2.25~3.50MHz,扫描心脏部位,于左心房长轴切面进行M型取样,测量左室重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最终记录值是连续测量3次的均值。超声诊断标准:LVPWD≥11mm,IVSd≥11mm。

1.3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心脏超声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②对研究组在不同心功能分级下各项心脏超声指标展开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8.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指标对比

研究组LVEF以及E/A值均较对照组低,LVPWD、LVEDD、LVESD、LAD指标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两组指标对比(χ±s)

2.2不同心功能分级下的心脏彩超指标

Ⅲ级LVEF以及E/A值均较Ⅱ级低,LVPWD、LVEDD、LVESD、LAD指标均较Ⅱ级高(P<0.05),见表2。

表2不同心功能分级下心脏彩超指标对比(χ±s)

3讨论

近年来,由于人们饮食结构、生活方式改变,左室壁肥厚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左心室作为心脏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承担着将含有氧气的血液从左心房运输到大动脉、全身各组织器官的作用,血液运输过程中会通过主动脉瓣及二尖瓣,有效预防其回流。肥厚型心肌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脏病患者由于心肌细胞受损,心脏负荷过重,会增加室壁压力,改变心肌细胞以外的基质组成部分,从而引起左室壁肥厚。左室壁肥厚患者普遍伴有不同程度心室扩张、心室肥大,影响心肌电生理功能,干扰复极及除极过程,成为导致多种心脏疾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早对左室壁肥厚作出准确诊断,及早给予针对性治疗,是预防疾病进展、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关键。ECG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安全等优势,可显示患者心脏电位改变情况,帮助医生判断左心室劳损及肥厚情况,ECG检查中将心律失常监测结果作为评估心肌功能的参考指标。左室壁质量与ECG各项指标改变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左室壁表面积增高时,心腔中的血容量也会增高,从而导致胸壁与心室之间的距离缩短,ECG检查过程中各导联的电压会异常增高。但对于部分发病早期出现左室壁肥厚的患者,ECG检查并不能准确观察到QRS波改变情况,故ECG在左室壁肥厚诊断中的检出率相对较低。另外,ECG检查容易受到桶状胸、薄厚度、导联安放位置、体形、胸腔直径、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从而降低了ECG诊断灵敏度、特异度。超声具有可重复检查、无创伤性、价格低廉、无辐射性等优点,可以进行多平面、多角度扫描,分辨率更高,可更加直观观察到患者左心房、左心室形态、结构改变情况,准确测量左室壁厚度,评估左心室舒张、收缩功能,辅助医生分析左室壁心肌受损程度及肥厚类型。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彩超与ECG诊断左室壁肥厚的特异度差异性不大,究其原因,可能与本研究样本病例数较小等有关。本研究结果还说明左室壁肥厚患者左室重量、室壁厚度及舒张末期内径均相对较高,因此,彩超检查发现以上参数异常增高,应高度警惕左室壁肥厚,必要时完善临床相关检查,综合诊断分析,最大限度提高左室壁肥厚检出率。

参考文献

[1]周秀.分析超声对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的诊断[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36):134-136.

[2]沙义珊.观察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21):159-160.

[3]何萍香.不同形态心电图标准对左室肥厚的诊断价值[J].医疗装备,2019,32(04):37-38.

[4]张华丽,张凯,闫红杰.心脏超声对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意义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1):153.

[5]于艺,潘晓芳.心脏超声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2):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