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评分法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8
/ 2

超声评分法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

汪越君 ,王海婷,吴仲兰通讯作者

             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  719000

摘要:目的研究超声评分法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2月在医院新生儿科住院并经临床及胸部X线确诊的120名NRDS患儿和80名对照组新生儿。受试对象均进行超声评分法(LUS)检查,确定LUS评分和肺实变面积。结果NRDS患儿的LUS评分高于非NRDS患儿(P<0.05)。NRDS患儿的LUS评分随着NRDS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对照组新生儿无肺实变区,NRDS患儿的肺实变区数量也随着NRDS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超声评分法诊断价值较高,可结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超声影像学特征表现,判断病情状况,提高疾病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值得优选。

关键词:超声评分法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引言

目前,呼吸窘迫综合征已成为危及早产儿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因此,尽早诊断、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已成为改善患儿临床结局的关键。近些年,我国影像学技术的改进、完善,检查种类明显增多,考虑到新生儿的安全及自身特殊性,为此采用超声检查技术,加上该项检查的操作简便、价格低、可重复性强等方面的优势较明显,所以更易得到患儿家长的接受、认可。近些年,超声检查在肺部疾病的监测及诊疗中体现出良好的应用效果。超声评分法在肺部超声检查中较常用,为了进一步明确其诊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价值,现本研究选择我院符合研究筛选条件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为例,现将有关诊断情况进行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12月在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经临床、胸部X线确诊为NRDS患儿120例,其中女性67例,男性53例,早产儿89例,足月儿31例,平均胎龄(34.89±2.64)周,出生体重850~3940g,平均(1972.40±1059.60)g。入组标准:新生儿出生后临床表现为发绀、呻吟、鼻翼煽动、呼吸急促(>60次/分)及三凹征。排除标准: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肺部疾病、肺不张等。对照组:同期住院的非肺脏疾病患儿80例,排除先天性畸形和超声检查前插管的患儿,其中女性43例,男性37例,早产儿24例,足月儿56例,平均胎龄(37.10±2.44)周,出生体重2860~4450g,平均(3518.12±673.47)g。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方法

检查前与受检者家长主动交谈、沟通,强调超声评分法的目的、配合事项、操作流程等,并耐心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以促进检查的顺利进行。检查中如下:(1)在受检者处于安静状态下选择侧卧位、仰卧位、俯卧位,充分显露检查部位;(2)将受检者肺部划分为6大区域,即前胸壁(胸骨至腋前线,包括左前胸壁、右前胸壁);胸外侧壁(腋前线至腋后线,包括左外侧壁、右外侧壁);胸后壁(腋后线至脊柱,包括左后壁、右胸后壁);(3)在保证探头与受检者躯干长轴平行及与肋骨呈垂直状态基础上自右向左沿着每个肋间隙常规扫查各区域;(4)获取、保存双肺超声图像。检查后由同一组医生进行阅片,给出最终结论。

1.3观察指标

临床数据包括临床表现、胸部X线检查和动脉血气分析。新生儿科医师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胸部X线检查和动脉血气对NRDS进行诊断。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

NRDS组患儿平均年龄为(2.87±1.05)h,其中轻度NRDS25例(20.8%)(图1A、B),中度NRDS59例(49.1%)(图1C、D),重度NRDS36例(30.0%)(图1E、F)。89例(74.2%)NRDS患儿接受了NCPAP治疗,31例(34.8%)接受了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患儿平均年龄为(3.84±0.75)h。

图1NRDS不同程度超声图和X线图

2.2NRDS肺超声征象

NRDS患儿出现胸膜线异常、双侧白肺和肺实变。25例轻度NRDS患儿中,16例可见肺实变伴空气支气管影,主要位于胸膜下区域。36例重度NRDS患儿中,肺实变向其他区域扩展,甚至累及肺深层组织,并且空气支气管影更明显。15例出现胸腔积液,20例重度NRDS患儿出现肺搏动。

2.3LUS评分与NRDS分级相关性

LUS评分、肺实变面积均与NRDS分级有显著相关性(均P<0.05)。NRDS患儿的LUS评分高于对照组[(25.16±3.49)vs(15.06±2.28),P<0.05]。在NRDS的患儿中,LUS评分随着NRDS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20.85±0.61)vs(23.66±1.63)vs(29.16±1.51),均P<0.05]。对照组无肺实变区,而NRDS组有(1.7±1.2)个肺实变区(P<0.05)。肺实变区的数量也随着NRDS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0.32±0.29)vs(1.73±0.65)vs(4.16±0.69),均P<0.05]。轻度NRDS和对照组肺实变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通常根据患儿的表现、血气分析、病史、影像学检查等,其中影像学检查对其后续诊治起到重要的决定性作用。胸部X线检查是最早使用的检查方法,可获取较高的诊断敏感性,然而为了取得准确的诊断效果,往往需要多次进行胸部X线检查,进而增加对患儿的放射性损伤程度,造成致畸、致突变等严重后果。除此之外,胸部X线检查对患儿的体位变化、呼吸运动的要求较高,如若体位不正,则会造成误诊、漏诊等现象。因此,寻找一项相对安全、诊断性较高的检查方法成为诊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理想方法。示肺部12分区超声评分法可保证患儿诊断效果,即X线分级越高,诊断敏感性越高,特异性降低,以指导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值得注意的是,超声检查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难以检出气漏综合征(心包积气、纵隔气肿等);(2)仅可识别胸膜线下肺实变,难以检出远离胸膜线的肺实变,特别是心脏后方、肺门周围;(3)针对深部肺组织病变,声束未因病变区域影响,最易出现假阴性征象,造成漏诊现象;(4)并不适用于胸壁厚/钙化等特殊患儿。

结束语

综上所述,超声评分法的作用更高,可提高患儿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通过结合超声参数、肺部12分区超声评分,即可有效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状况,以指导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延长患儿生存期限,降低病死率。介于相关报道较少,建议在今后工作中继续探究超声评分法的应用价值,旨在为后续相关报道的顺利开展提供数据支持,以及提升我国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梁梅馨,廖凤花,骆启霞,毕雷,方颖,陈美佑.肺超声在评价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20,21(12):103-106.

[2]梁振宇.肺超声评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20.

[3]刘治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危险因素研究[D].山东第一医科大学,2019.

[4]高淑强,巨容,杨胜,杜逸亭,董文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超声评分法表现[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15(01):68-72.

[5]刘博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床旁超声评分法诊断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