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意识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7
/ 2

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意识的培养

文圣

海南省东方市大田镇大田初级中学  572624

摘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不仅可以达成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心智的健康发展。终身体育思想的确立,可使初中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主动积极地参加身体锻炼,继续从各方面接受健身的指导及教育。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体育意识;培养策略

引言

体育运动是保持人体机能、增强体质、使体能处于最佳状态的有效手段。《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可以说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服务,使他们在青少年时期起打下良好的终身体育基础。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体育意识的概念

所谓体育意识,就是人脑特有的对体育和体育活动的态度控制系统。体育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体育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对体育感觉、思维和判断的总和,是人对体育运动总的认识和看法。体育意识是相对稳定的,它主要由态度状态和体育素质构成。态度状态包括人们对体育和体育活动的认识状态、情感状态和意志状态。体育素质,既包括人们关于体育和体育活动的认知及其水平,也包括人们关于体育和体育活动方法和技能的熟练程度,以及对体育和体育活动的接受和吸收能力。

二、初中体育意识的特点

内在性:体育意识不等于体育行为,体育意识是内隐的,是一种内在的结构;

客观性:体育意识一方面是人脑这个自然物质的机能和属性,另一方面体育意识的来源是客观存在的;

社会性:任何人的体育意识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相互作用,通过社会环境持续不断的影响,通过大量的体育实践活动而逐步形成的;

能动性:体育意识能够支配和调节人们对体育和体育活动的意志和情感体验,能够限制或推动人们的体育活动;

稳定性:体育意识形成后,将持续较长时间而不轻易改变;

对象性:任何体育意识都是针对体育和体育活动中的某一对象,因而它具有主体与客体的对应关系;

系统性:体育意识是一种态度控制系统,各态度之间彼此相连,紧密相关,形成有机联系;

历史制约性:体育意识的反映对象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一定的社会体育需求和社会体育能力下产生和进行的。

三、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策略

(一)转变体育教学观念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式意识观念逐渐发展的成熟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开展的教育工作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因此,这个阶段的体育教师应该重视对孩子观念意识的引导。

首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同时给学生灌输正确的体育认识,使其正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优化学生的体育观念。其次,体育教师必须要对教育观念进行完善,从长远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强化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正确理解。最后,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系统的体育观念,使其充分的意识到体育意识对今后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及积极意义。

(二)改革体育教学模式

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在新的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已不再适用,和终身体育的发展要求相冲突。我们要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开放的体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可以让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提高,保证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升,保障学生自觉地学习体育知识、坚持体育锻炼,这样才能让终身体育的实施具有坚实的基础。

在初中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有必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制订学习计划、学习目标等中让学生参与。例如开展排球教学,学生需要开展垫球的练习,此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符合自身能力的垫球数目并如实地向老师汇报。老师组织进行教学,一定要深切地认识到统一标准带来的缺点,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挥。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在一些限制上会放宽甚至取消某些规定,这不仅尊重学生的意愿,更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做法,让学生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宽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进行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对其体育意识的培养更有利。

(三)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充分的调动起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体育所带来的乐趣。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才能够使其产生学习的动力积极的投入到体育学习之中,从而更好的提升学习效率。要想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就必须首先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以此来调动起学生投身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这种方式可以很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首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创新活动形式,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生活动方案融入教学中,既能增强学生自信心,又能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其次,教学创新体育教学方式,更新体育教学理念,在传授体育技能的基础上,与学生加强沟通和交流,营造良好课堂环境。例如,在短跑技巧讲解中,为增强教学成效,教师可通过4×4接力的比赛活动,对学生技能掌握情况加以检验,同时可创新教学方法,缓解传统枯燥乏味的课堂束缚,调动学生的体育参与热情。最后,在体育教学中,要求教师和学生必须端正态度,教师虚心教学和学生主动学习,能够为体育意识的渗透创造有利条件。

(四)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

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注重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因此,教师的体育意识应增强,以发挥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从根本上引导学生树立体育意识。

首先,教师在完善自我过程中,应从学生基本心理需求视角着手,将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能力相融合,并将体育锻炼活动深刻融入至学生的日常体育锻炼和基本技能训练中,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同时,体育教师坚持体育锻炼,为学生树立榜样作用,对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奠定良好基础。其次,初中体育教师将终身体育理念融入教育教学中,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等,以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后,教师鼓励学生做示范,有利于使学生感受体育魅力,可促进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是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机,如若能够坚持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则有利于其体育习惯的养成。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把握机会。

首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做系列热身锻炼活动,或针对学生编制一套健身拳,使学生能够坚持体育锻炼。其次,学校可组织学生进行晨跑,根据学生特点而制定合理的晨跑计划,如女生1.5公里,男生2公里等计划,有助于激发初中学生的激情。最后,要快速达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目的,体育教师应定期更换体育锻炼计划,避免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奠定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意识养成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要素。不但教师要重视,也要将这份重要性传递给学生,并且合理的对学生进行意识渗透。要从身体素质和思想上进行全方面的意识提升,让学生重视体育,从而强化终身意识的养成。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结合学生的特性进行优化,在其中渗透体育意识,深层了解体育意识的意义,从而提升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黄军锋.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意识的培养[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旬刊,2012(2):275.

[2]杜剑峰.浅谈初中体育教学[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0(4):21.

[3]姚雨泽,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终生体育意识的培养[J].中国环保,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