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基圆形池鱼苗种培育关键技术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6
/ 2

陆基圆形池鱼苗种培育关键技术初探

梁勇

广西灵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535400

要:近年来,陆基圆形池循环水养鱼新模式受到追捧有效促进农民增收。陆基圆形池鱼苗种培育的疾病预防和药物控制是渔业生产的关键组成部分是提高鱼苗种增长率的重要措施。在育种过程中病虫害要对症下药及时科学治疗。本文分析了陆基圆形池鱼苗种培育关键技术,能够有效提升鱼苗种培育效益。

关键词:陆基圆形池鱼苗种培育关键技术

一、材料及来源

(一)材料

1.苗种陆基圆形池

本项目采用陆基圆形池进行培育,水源选择半径5kmc 范围内无工矿企业、化工厂及大型畜禽养殖场的地下水、涌泉水、溶洞水或深井水,水质清新无污染,常年水温15℃—20.5℃,PH值6.5—8.0,溶氧≧5㎎/L,以上且符合 GB11607标准。

2.苗种来源及要求

本项目所用银鲫鱼苗种全部由本地鱼苗孵化场提供,苗种个体均匀、体色光润、鳞片、鳍条鳞片完整无损伤健壮、行动活泼、摄食活跃、集群性强。

3.饵料及来源

3.1动物性饵料

银鲫鱼为其摄食的种类与其生活的环境和饵料鱼的体形及规格有关。银鲫鱼苗的开口饵料是轮虫、无节幼虫等,随着生长而转向大型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如大型蚤类、水蚯蚓等,在选择饵料鱼时要考虑放养鱼苗的规格对银鲫鱼的适口性,否则,生长速度会受到极大影响,严重影响总的养殖成活率。

3.2全价配合饲料

本项目所全价配合为广东中山统一饲料生产的银鲫鱼苗种专用饲料和银鲫鱼饲料。

(二)方法

1.引种前准备

1.1陆基圆形池消毒

引种前1周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下苗前2d用3%食盐溶液清洗后,注入新水浸泡1d,将盆内食盐水排尽,重新换水后投放鱼苗。

1.2苗种投放

苗种运达目的地后,将鱼苗包装袋放入陆基圆形池内浸泡30min,当包装袋内温度与盆内水温基本持平时,打开包装,让鱼苗缓缓游出,同时捞出死鱼,防止滋生水霉。苗种放养密度为:1—3cm3000尾/㎡、3—5cm1500尾/㎡、5—10cm800尾/㎡、10—15cm600尾/㎡、15—20cm400尾/㎡、20—25cm300尾/㎡、25—30cm200尾/㎡、30cm以上100尾/㎡。

1.3饵料投喂

苗种入盆(池)当天不投喂任何饵料,让其对新环境进行适应过渡,同时人为制造饥饿状态。

次日开始投喂以水生生物轮虫、无节幼虫等动物性饵料,随着生长而转向大型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如大型蚤类、水蚯蚓等。

投喂方法:苗种入盆(池)当天不投喂,第 2~4 天,全投喂经除害处理后的动物性饵料;第 5~7天按全价粉状饲料10%+动物性饵料90%的比例做成糊状,用笔刷刷喂;第8~10按全价粉状饲料 20%+动物性饵料80%比例做成糊状投喂;第11~13天按全价粉状饲料40%+动物性饵料60%比例做成糊状投喂;第14~19 天按全价粉状饲料50%+动物性饵料50%比例做成糊状投喂;第20~23天按全价粉状饲料70%+动物性饵料30%比例做成糊状投喂;第24~30天按全价粉状饲料90%+动物性饵料10%的比例做成面团状投喂;30天后采用全价配合颗粒饲料投喂,再经过12—18个月的培育,鱼苗体重达0.5—0.75㎏时,转入商品鱼池进行养殖。

投喂次数:鱼苗1~3㎝时,8次/d;3~5㎝时6次/d;5~10㎝时,4次/d;10㎝c以上3次/d;

投喂量:每次投喂的饵料量根据鱼苗采食的活跃度灵活撑握,控制在 20 分钟内吃完为宜。

(三)日常管理

1.水温控制

银鲫鱼苗对水温适应性广,幼苗期水温控制在16—25℃,最适水温17.5℃,当鱼苗长到10㎝以上时,水温控制在18—21℃之间,昼夜温差控制在2℃以内。

2.苗种筛选

为确保鱼苗生长的整齐度,要适时对鱼苗进行筛选,原则上每上一个规格筛选一次,将不同规格的鱼苗进行分盆培育,在保证鱼苗整齐的前提下,也避免弱肉强食现象发生,从而提高苗种培育的成活率。

3.水流控制

整个鱼苗培育期间全部采用微流水进行培育,鱼苗体长1—3㎝时,水流量控制在15—25L/min,当鱼苗长到3—5㎝以上时,水流控制在20—30L/min,鱼苗长到5㎝以上时,水流控制在35L/min,在投喂饵(饲)料时,为避免喂饵(饲)料随水流流失,可暂时关闭进排水闸阀,流水量可根据投饵(饲)量及水质情况进行调整,始终保持陆基圆形池内水质溶氧在≥6㎎/L。

(四)疾病防治

银鲫鱼在鱼苗或养成阶段,可以每隔半个月内服 1 个疗程的大蒜素,并利用生石灰、漂白粉等定期对水质、进行消毒,重点是防治车轮虫和指环虫类。否则,极容易从饲料鱼中带入细菌病及其他寄生虫病害,极容易造成出现肠炎、出血等病害;因此必须做好生物饵料的消毒和环境的消毒。另外在起捕时,操作要小心,尽量减少鱼体受伤而诱发其它疾病的发生。

由原生动物引起的鱼类疾病主要由原生动物引起。目前,银鲫鱼原生动物疾病主要包括鱼波豆状虫病、瓜虫病和毛管虫病。鱼病的主要症状是皮肤分泌粘液。病鱼的特点是偏食、食欲不振和营养不良。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如下。首先,使用流动石灰清洁圆形池,以降低细菌病原体存活的可能性;二是在鱼苗放入池之前,需要用9μL/L的硫酸铜浸泡约30分钟;第三,将硫酸铜和亚硫酸铁按约5:2的比例混合,制备浓度为0.8μL/L的池水;第四,使用盐度为1%~4%的食用盐彻底清洁鱼体,福尔马林也可用于治疗鱼病,但处理后应及时更换池水。

由蠕虫病引起的鱼病是另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这种疾病的主要原因是扁平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存在。主要类型有复合型口腔吸虫病、第三代昆虫病、黑斑病等。第三代虫病的主要症状是:重病鱼体色晦暗,体瘦,游动缓慢,食欲下降;仔细观察鱼的表面显示,由于三代昆虫的刺激,病鱼分泌一层灰色粘液。鱼鳍腐烂通常发生在患病的鱼类中。根据该鱼种的特点,治疗主要使用生石灰杀死螺旋壳的存在。然后将硫磺铜倒入陆基圆形池,进入浓度为0.8μcm的圆形池。间隔1至4小时,以相同的浓度再次洒下。

结束语

通过陆基圆形池对引进银鲫鱼苗的培育,掌握了银鲫鱼苗培育过程中采禽规律、各阶段的投饵量、水流控制、疾病防治等关键技术,为在全县广泛推广规模养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银鲫鱼苗的培育虽然取得成功,但其对水质、水温、溶氧及生态环境的要求特别严格,若需引种养殖应在引种前对当地水质、水温、PH值、溶氧监测至少一年以上,确定水质各项理化指标达到生长需要时才可进行引种,避免盲目引种造成不必损失。

结束语

[1]于本淑.陆基圆形池鱼苗种培育关键技术[J].齐鲁渔业,2022(8期):28-28.

[2]李荣庆,路福泉.陆基圆形池鱼苗种培育关键技术的初步研究[J].淡水渔业(2期):6-9.

[3] 江富美.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中的运用探析[J].现代农 业研究,2022,26(4):109- 110.

[3] 许小艳.陆基圆形池鱼苗种培育关键技术浅析[J].江西水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