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应激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4
/ 2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应激的影响

严后丽

上海市长宁区仙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市 200336

【摘要】目的 围绕老年肿瘤临终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开展安宁疗护干预,分析其对心理应激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特定时间内(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肿瘤临终患者50例,各例患者均对应选取1例照顾者,然后将其分成2组(随机数字表法,每组即为25例),A组给予常规护理,B组以此为基础,实施安宁疗护,对比两组心理应激情况[家属应激量表(RSS)]。结果 B组干预后RSS评分较A组低(P<0.05)。结论 针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的主要照顾者,通过对其实施安宁疗护干预,能减轻其心理应激。

【关键词】肿瘤;安宁疗护;主要照顾者;心理应激

近年,我国恶性肿瘤无论是发病率,还是病死率,均呈现持续升高趋向,且以中老年人群最为多发;而受人们不良生活、行为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肿瘤患病人群越发有年轻化倾向。据相关统计[1]得知,在各种疾病中,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位居第2位,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需指出的是,恶性肿瘤除了会对患者本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之外,对于其家属,特别是承担主要照顾任务者,还是一个较长期且严重的“应激因素”。安宁疗护实为一个具有人性化特质的医疗服务模式,其实际就是以无治愈希望者,特别是晚期恶性肿瘤者为对象,提供全面且优质的照护,帮助其及家属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如生、心理及社会、灵性等),是患者平静、安详的死亡,且对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给予最大程度改善。本文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主要照顾者,实施安宁疗护干预,现就其效能剖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21年11月-2022年11月这一期间,把老年肿瘤临终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为对象,共选取50例,按照当前常用的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在A组25例中,最小年龄30岁,最大60岁,平均为(40.37±5.12)岁,男性15例,其余为女性(10例),所照顾患者的原发病:肺癌8例,肝癌8例,胃癌7例,其他2例。B组中,年龄30~60(40.34±5.10)岁,男、女比值为14:11,所照顾患者的原发病:7例肺癌,7例肝癌,8例胃癌,3例其他。两组上述数据通过逐项比对,并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1)恶性肿瘤都经病理检查给予明确;(2)患者年龄均≥60岁,且预期生存时间均>3个月;(3)照顾者都是患者的直系亲属,且意识、认知都正常,能配合调查。排除标准:(1)照顾者年龄<18岁;(2)照顾者存在精神疾病、认知异常;(3)照顾者对照顾工作持排斥态度。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如镇痛、休息及放化疗等。A组基于此,实施传统护理,即对照顾者开展宣教。B组基于A组,给予安宁疗护:(1)对照顾者实施宣教。先讲解疾病知识,使照顾者对疾病有一深入、全面的认知,再讲解疾病的治疗方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所需注意事项等;最后对患者开展死亡教育,即帮助患者及照顾者接受死亡。死亡实为所有人最终的归宿,过程其实并不痛苦,让患者以乐观、平静的心态对自己有限的时光进行安排,并勇于接受死亡,减轻身心痛苦。医护人员需有爱心与耐心,与其构建优质关系,依据患者的心理特征,采用合适的沟通技巧来进行交流,赢得其信任。细致倾听,从中对患者及主要照顾者对待死亡的态度进行观察,与此同时,对主要照顾者采取强化式教育,让家属正视死亡,且积极参与到患者的死亡教育当中。(2)将安详而逝的理念灌输给教育者。需指出的是,由于许多抢救措施对于晚期肿瘤患者已无意义,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仅会使患者痛苦增加,但照顾者受社会舆论或情感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决定放弃治疗。对此,可通过举办讲座、面对面开展宣教等方式,将自然死的观念普及于患者及照顾者。(3)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与不适,比如便秘、疼痛及恶心呕吐等,实施对症处理。(4)对照顾者实施哀伤辅导。实际就是协助照顾者在合适的时间、地点进行正确的悲伤,且健康的完成悲伤,以此对其重新回归生活的能力给予增强;另外,还需要对照顾者实施心理疏导,给予同情与安慰,引导其将不良情绪宣泄出来。

1.3观察指标

就两组心理应激情况进行对比,采用家属应激量表(RSS)[2]展开评价(分别在干预前、后),此量表共设置有问题15个,由3个因子构成,即心理痛苦、生活被扰乱、负性情感,实施3级评分(0~2分),总分0~30分,分值头越低,提示有着越轻的应激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SPSS22.0展开数据处理,计数、计量资料分别行X2、t检验,P<0.05提示差异显著。

2.结果

干预前,两组RSS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均有降低,而在降幅上,B组较A组大(P<0.05),见表1。

表1  对比2组的RSS评分(±s,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t

P

A组(25例)

13.28±3.05

10.58±1.67

3.882

<0.001

B组(25例)

13.25±3.01

9.61±1.13

5.661

<0.001

t

0.035

2.405

P

0.972

0.020

3.讨论

针对我国而言,恶性肿瘤多见于肝癌、胃癌、肺癌等,不仅病死率高,而且还具有全身消耗性特点。恶性肿瘤患者通常需实施放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及手术治疗等,而肿瘤自身及治疗所产生的副作用,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特别是临终期将患者,承受着沉重的身心折磨[3];在此影响下,其照顾者也会产生悲伤、焦虑心理。需指出的是,对于整个家庭而言,临终患者实为一个严重的应激源,特别是对主要照顾者,更为这样,会提高家属的应激水平,产生负性心理,如恐惧、焦虑等。有报道[4]指出,临终患者家属有着强烈的心理应激状态,并且负性心理较重,住院的老年肿瘤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多有着焦虑等负性心理,且照顾者的负性心理水平还会反向影响患者本人。安宁疗护实为一门较新型的边缘性交叉学科,实际就是对难以治愈者及其家属实施干预,使患者在临终前获得良好且优质的服务,消除照顾者的负性心理,使其证实这一切,消除不良状况的发生[5]。本文从多方面对照顾者实施干预,结果发现,与A组进行比较,B组有着更低的RSS评分,提示安宁疗护在改善照顾者心理应激上,有着突出效能,更具适用性。

综上,将安宁疗护应用于老年肿瘤临终患者的主要照顾者,有助于其心理应激的减轻,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袁艳,陈雯,虞智杰.临终病人初入某社区安宁疗护科其主要照顾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分析[J].全科护理,2022,20(6):813-817.

[2]李彩英,刘苗苗,魏亚红,等.安宁疗护对临终期肿瘤病人心理状态、睡眠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21,35(17):3188-3190.

[3]雷双燕,王雁,谢娟,等.多学科协作安宁疗护模式对肿瘤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和心理应激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1,28(9):1071-1074.

[4]孙文艳,徐瑾,杨明.康复期癌症志愿者参与安宁疗护模式在晚期癌症患者临终关怀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0):153-155.

[5]叶佩娟,毛晓芬.安宁疗护对终末期肿瘤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生命态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21,38(4):625-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