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4
/ 2

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蒋志鹏,通讯作者:林璐,曹元香,蓝雯

龙岩市第一医院 福建龙岩364000

摘要  目的:分析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时间为2020年4月8日~2022年1月4日,患者共计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方式,观察组利用综合康复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日常活动能力较高,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患者满意度较优,差异较大,p<0.05;观察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结论:对于脊髓损伤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较高,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综合康复治疗;脊髓损伤;临床疗效;生命质量

前言

脊髓损伤是临床中最常见的一种损伤类型,是由于外力或者自身疾病等因素,导致脊髓结构、功能出现异常。脊髓是感觉、运动、植物神经的重要传导通路,所以当该部位损伤后,会造成损伤平面以及下脊髓功能出现障碍,最常见的为感觉障碍、运动功能障碍、反射异常以及大小便失禁等,严重的还会引发四肢瘫痪,而对于脊髓损伤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如尿路感染、褥疮、肾功能衰竭等,均对生活质量产生影响不仅会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还会对其生命起到威胁,所以对于脊髓损伤实施积极有效的康复治疗是保证患者健康关键所在[1],基于此,本研究分析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为2020年4月8日~2022年1月4日,患者共计100例,以上患者和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将上述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意识清晰;②年龄18岁以上;③患者依从性较高。

排除标准:①存在恶性肿瘤者;②存在重大器质性功能障碍者;③精神障碍不可自主沟通者。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s),[n(%)]

组名

例数

男/女

年龄

平均年龄

观察组

50

27/23

21~85

48.18±7.38

对照组

50

28/22

20~86

48.54±7.17

X2/T值

0.045

0.749

P

>0.05

>0.05

1.2方法

对照组:在患者治疗后,采用常规的康复训练方式,根据患者的情况为其制定康复运动方案,并实施相应的指导,确保患者的安全。

观察组:利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案,①心理治疗,由于脊髓损伤属于突发事件,所以患者在伤后心理状态为异常现象,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不同时期心理状态,进行健康教育以及心理疏导,予以患者安慰,并让患者逐渐接受事实,让其打开心扉,让患者积极配合进行各种康复治疗。②综合康复治疗,运动疗法主要是采用4个阶段进行,首先为卧床阶段,该阶采用关节活动训练、肌肉牵张训练和翻身起坐起以及坐位平衡训练,当患者训练效果较为良好后,过渡到下一阶段为轮椅阶段,该阶段主要对肩带、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进行相应的训,利用举重的方式,提高患者上肢的肌力,上肢肌力恢复良好后,再实施床旁和轮椅之间的转换锻炼,让患者独立完成床上移至轮椅的动作,当患者训练效果较高时,可以进行站立训练,(需要先在床旁进行站立,改善长期卧床造成的体位性低血压情况,)及时对下肢进行抗阻训练、耐力训练,先让患者进行床旁扶起站立以及站立平衡,随后实施重心转移、髋、膝关节控制训练,最后为行走阶段,先以平衡杠内行走、学步车行走,最后进行拐杖行走[2]。③作业疗法,需要指导患者进行自主上肢和手部功能训练,利用各种方式提高手部的功能,包括日常生活如进食、穿衣、轮椅等。④经穴电刺激疗法,利用多通路低频脉冲治疗仪对患者各个穴位进行电刺激,需要秉持着强度由小到大、由缓到急原则,每天治疗1次,每次治疗20min。⑤中医疗法,根据患者瘫痪肢体情况,选择相关穴位针灸和按摩,同时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中药敷贴干预。

1.3观察范围

1.3.1观察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功能恢复情况,利用功能独立性(FIM)评分量表对患者肢体功能进行评分,满分为20分,分值越高,恢复的越好。

1.3.2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分析,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越高。

1.3.3患者满意度分析,结合护理期间的体验进行客观评估,评估内容有五项,总分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70~90分则为满意,≤70分为不满意。

1.3.4生活质量分析,采用GQOL-74量表进行分析,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四个维度,每个维度转换为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2结果

2.1患者功能恢复情况、日常活动能力分析

如表2,观察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日常活动能力较高,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功能恢复情况、日常活动能力分析±s

组名

例数

FIM

ADL

观察组

50

17.86±1.98

89.44±6.72

对照组

50

14.74±1.03

70.15±8.77

T值

-

9.885

12.346

P

-

<0.05

<0.05

2.2分析患者满意度情况

观察患者满意度较优,差异较大,p<0.05,见表3。

3满意度分析[n(%)]

组名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率

观察组

50

24(48.00)

25(50.00)

1(2.00)

49(98.00%)

对照组

50

20(40.00)

21(42.00)

9(18.00)

41(82.00)

χ2

-

-

-

-

6.049

P

-

-

-

-

<0.05

2.3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表4中看出,观察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

4生活质量分析±s,分)

组名

例数

物质生活

社会功能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观察组

50

93.44±5.27

92.29±5.14

91.72±6.03

92.43±5.04

对照组

50

81.18±4.42

85.88±4.03

85.26±5.24

83.11±6.97

T值

-

11.957

6.892

5.425

7.269

P

-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脊髓损伤的症状较为严重,即使在治疗后,患者也会存在一些功能障碍现象,进而降低其生活质量,综合康复治疗方法是根据患者的情况,为其制定科学性、综合性、细节性的康复方案,将符合患者的康复措施进行综合使用,秉持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上肢逐渐过渡到下肢,从被动过渡到主动,稳定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同时综合康复疗法融入了中医康复方案,根据患者的情况实施针灸、穴位按摩、穴位敷贴等方案,可加速患者感觉神经的恢复[4]

综上所述,对于脊髓损伤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较高,可提高其生活质量,保障其健康。

参考文献

[1]张胜利,赵承奇,李勇. 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1):141-142.

[2]黄俊杰,侯铁东,崔月. 综合康复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5):153-154.

[3]顾兆伟,温泉,刘晓峰,等. 中医综合康复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临床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2019,35(35):97-99.

[4]边静,张为民,王宇峰,等. 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45(01):1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