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教育模式在PICC置管患者居家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1
/ 2

【摘要】目的:探究对PICC置管患者居家护理中实行同伴教育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外科201911月~202211月收治的100PICC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居家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居家同伴教育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焦虑/抑郁程度及自我护理能力。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焦虑/抑郁(SAS/SDS评分,观察组较P<0.05)。对比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观察组较高(P<0.05)。结论:PICC置管患者实行居家同伴教育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PICC置管;居家护理;同伴教育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置管,指的是经患者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等位置实行穿刺置管的干预方式[1]。该置管方式通常需留置较长时间,患者需将PICC管带回家,继续治疗居家期间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对其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影响。居家护理中同伴教育模式下,能以同伴为辅助,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干预,可提升患者对置管知识的了解程度,辅助治疗工作顺利开展[2]。基于此,研究以我院收治的PICC置管患者为对象,分析居家同伴教育护理的临床价值,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PICC置管患者共100收治时间(201911月~202211月),将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0例,其中男性患者为26例,女性患者为24例,年龄在30-65岁之间,均值(42.51±4.05)岁。观察组50例,其中男性患者为27例,女性患者为23例,年龄在31--64岁之间,均值(42.52±4.68)岁。组间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居家护理。患者出院前,为其提供picc维护视频、出院指导手册发放,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告知患者定期进行导管维护的必要性指导患者若发现穿刺置管部位有红肿等异常情况时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观察组:落实常规居家护理同时进行居家同伴教育护理。出院前了解患者详细信息,包括居住地、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根据居住地距离,将患者进行分组,并实行同伴教育护理培训。提升组内成员自我护理能力,并根据其掌握情况选出组长。将居家护理中患者应了解的内容以及同伴教育的内容告知组长,组长带领患者完成同伴教育护理工作。为小组成员建立交流群,护理人员于群中使用文字沟通方式,为患者提供PICC自我护理知识,告知小组成员置管重要性,提升其认知程度以及重视程度。线上线下结合护理方式。线上护理:为患者发送健康教育以及注意事项提醒,告知患者PICC置管护理期间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处理方式,提醒患者一旦出现不适感,及时前往医院就诊。线下护理:组长组织线下交流会,小组成员可相互见面,对近段时间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内容进行交流与沟通,及时发现自我护理期间存在的不足之处,并解决问题,相互鼓励。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焦虑/抑郁程度、自我护理能力。

患者心理焦虑/抑郁程度:护理前后应用(Self-Rating Anxiety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两量表分别包含20个小项目,每项0-4分,总计分0-80分,最终评分×1.25转化为百分制,以50分为界值,<50分时无焦虑、抑郁,评分越高焦虑、抑郁程度越重。

自我护理能力:护理前后采用自护能力评估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ESCA评估,量表涉及自我概念8条,0-32分)、自我护理责任感11条,0-44分)、自我护理技能14条,0-56分)、健康知识10条,0-40分)4各维度,总计43个条目,每项0-4分,总172,评分越高自护能力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采集数据应用SPSS 25.0软件统计分析。涉及计量与计数内容应用(spacer.gif±s)、%表示,并以tχ2检验;组间数据对比统计学差异以(P<0.05)表示有意义。

2.结果

2.1患者心理焦虑/抑郁程度

SASSDS评分,护理前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更低,(P<0.05),见表1

1患者心理焦虑/抑郁程度(spacer.gif±s,分)

组别

例数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50

61.53±4.56

48.01±2.56

62.38±4.68

47.47±2.04

观察组

50

61.52±4.68

42.62±2.84

62.57±4.72

41.68±2.54

t

-

0.011

9.968

0.202

12.567

p

-

0.991

<0.001

0.840

<0.001

2.2自我护理能力

ESCA评分,护理前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项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见表2

2自我护理能力(spacer.gif±s,分)

组别

例数

健康知识

自我概念

自我护理责任感

自我护理技能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50

22.12±3.46

30.02±3.18

15.12±2.61

21.55±4.52

17.59±3.46

29.98±4.02

27.15±4.35

36.55±4.91

观察组

50

22.20±4.51

35.54±3.12

15.32±2.77

25.46±6.20

17.62±3.57

34.15±4.81

27.20±4.41

42.42±5.50

t

-

0.100

8.762

0.372

3.603

0.043

4.704

0.057

5.630

p

-

0.921

<0.001

0.711

<0.001

0.966

<0.001

0.955

<0.001

3.讨论

PICC置管不仅可用于肿瘤疾病化疗中的给药,还能用于临床治疗中需长期静脉注射用药患者的辅助治疗,同时还能应用于需长期静脉营养支持患者的辅助治疗中[3]。该置管方式操作较为简便,经PICC置管给药方式下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少,患者预后较佳。但患者离开医院自我护理期间,由于患者对护理方式了解程度不足,极易导致其居家护理效果受到不利影响。居家同伴教育护理方法中,护理人员不仅能通过线上教育方式,患者提供科学的护理干预同时还可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进而提升其自护能力进一步保障护理效果。同时,护理人员还能组建小组,按照患者居住位置分组,方便小组成员之间线下交流沟通。小组成员沟通交流期间,不仅能相互交流护理期间的心得,获取更加丰富的自我护理知识,达到资源共享,更能互相鼓励,提升患者对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故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较常规居家护理的对照组提高显著心理焦虑/抑郁评分有显著降低

研究结果显示,对PICC置管患者实行居家同伴教育护理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焦虑/抑郁程度,并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故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亚茹,白亚珍,时婷婷,任梦圆.同伴教育联合团体心理干预对老年胃癌术后PICC患者的干预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2(15):115-118.

[2]闫美玲,孙雪松,赵立宁,王蕾.同伴教育对化疗患者PICC置管及延续性护理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21,34(06):858-860.

[3]施贵宁,蒋枝伶,高小清,黄一华,余丽.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生活质量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6):18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