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6
/ 2

有限空间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建议

徐兴旺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有限空间,在危险化学品领域又称受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广泛存在于工贸行业各类企业。目前,针对场所、区域危险分级的方法众多,科学性得以充分保证,然而这些方法参数众多、计算量巨大,往往应用了较为复杂的数学模型,甚至需要借助计算机软件,还需要使用者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这些问题也给工贸企业有限空间安全风险分级的应用带来了困难。基于此,借鉴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研究提出一种简单、可行的有限空间安全风险分级方法,通过简单的数据检测、参数选取和计算即可得出有限空间级别,既保证科学性,又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有限空间;安全管理;现状建议

引言

近年来,死亡人数增加,行业继续扩大。随着企业功能的丰富和扩展,空间有限的事件数量也在增加,从而导致空间有限的其他“意外”时间表。认识到越来越多的有限空间类型,分析各种事故的原因,这些事故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和思考,但也必须从有效管理有限空间开始,真正把事情抛在脑后。

1全省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基本情况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出入口较为狭窄、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的空间,常见的如地下管道、地窖、污水池(井)、酒糟池、发酵池、贮罐、烟道、锅炉等。因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积聚或氧含量不足,引起中毒、窒息及火灾、爆炸事故。据统计,2010年至今,全省共发生有限空间作业事故130起,其中较大事故20起。2022年,全省发生有限空间作业中毒和窒息事故9起,其中较大事故3起,事故上升势头明显。经过系统梳理分析,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主要呈现三个特点。季节特性明显,夏季最为集中。2010年以来全省130起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中,有67起发生在6—9月,占比51.54%。2022年6—8月发生事故8起,占比达88.9%。主要是由于夏季高温、高湿、低压天气有利于生化反应、腐殖变质、发酵分解等,容易产生硫化氢、苯、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和甲烷、二氧化碳等窒息性气体;同时,夏季天气炎热,作业人员主观上不愿意佩戴呼吸设备及其他个体防护用品,极易发生事故。行业特征明显,重点行业多发。2010年以来,除神农架林区外,其他16个市州、直管市均发生过有限空间事故,较大事故主要集中在武汉、黄石、荆门、荆州。从发生行业领域看,建筑行业(含市政工程)事故35起,占26.9%,主要发生在对污水井、污水管网等施工过程中;化工行业事故26起,占20.0%,主要发生在设备设施检维修过程中;轻工行业事故18起,占13.8%,主要发生在清理纸浆池、漂染池、污水池过程中;农业农村事故14起,占10.7%,主要发生在沼气池、化粪池、地窖作业过程中。引发事故的根本原因是安全防范意识薄弱、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一是“不识”。企业对有限空间作业风险辨识能力不足、认识不到位,未对有限空间作业风险进行全面辨识评估,在检测、防护、监护等安全条件未确认的情况下,组织作业人员盲目蛮干。二是“不知”。企业安全培训不到位,农村地区科普宣传力度不够,现场作业人员对通风、佩戴防毒面具等基本常识不了解、不掌握,不知道安全操作规程,无知者无畏;有的救援人员也不了解基本的防范知识,因救人心切鲁莽行动,导致一人出事、救人者“前仆后继”的悲剧。2010年以来发生的20起较大事故中有16起因为施救不当导致伤亡扩大,甚至由一般事故演变为较大事故。三是“不管”。有的企业未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有的将有限空间作业发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以包代管、一包了之;有的心存侥幸,减少安全投入,未按规定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应急装备,让作业人员“裸奔”上阵。

2有限空间危险度影响因素分析

有限空间危险度是不受人员、管理、技术等方面因素影响的、固有的危险程度,主要从有限空间实际运行过程的状态来衡量。通过对有限空间及其主要事故特点的分析研究,其危险度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危险物质、空间结构、空间环境和作业活动4个方面。1)危险物质。有限空间的主要风险来自于可能存在的危险物质,包括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物质、甲烷等易燃易爆物质以及氧含量不足。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危险性与所存在的物质种类和浓度密切相关,物质的种类越多,带来的风险种类也越多;物质的浓度越高,带来的风险也越大。2)空间结构。有限空间的结构也对有限空间的危险度有较大影响。有限空间进出口的尺寸会影响人员进出的便利性和速度,这就对人员事故逃生和应急救援的效率带来了影响。同样,有限空间作业点与进出口的距离、朝向、敞开状态等对自然通风效果、事故逃生和应急救援效率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3)空间环境。有限空间环境状况主要包括进出通道、作业面等条件状况。进出通道条件较差、作业面堵塞、不平整等,会给人员事故逃生和应急救援带来负面影响。4)作业活动。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活动的频次和人员数量能衡量在作业审批、装备配备、作业流程等方面管控控措施失效状态下的风险大小。此外,作业活动可能带来的附加作用同样需要考虑,例如在有限空间开展焊接作业、清污活动搅动污水池等,可能引入、释放或增加危险物质,进而增大有限空间的危险度。

3有限空间管理对策与建议

3.1强化培训加强实效

要在有限的空间内捕获有限的安全管理,组织必须熟悉控制,因为它们能够识别空间有限的风险—从最初的前端员工到各级管理人员。各公司应把有限空间培训的重点放在新员工安全培训的第三阶段和日常安全培训上,同时在有限空间(从理论培训到实践技能)建立安全管理和操作说明系统,为有效实施安全措施奠定基础。对于适当的安全培训,管理局的监管人员必须迫使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人员参加培训,尤其重要的是,公司大会结束后,所有核心专业人员和所有高级管理人员都必须接受彻底的培训,特别是对集团负责人的培训,这些人既可能是有限空间作业的“战斗员”,也可能是“指挥员”,是有限空间各项措施能否真正落实的关键人。

3.2聚焦责任落实,强化有限空间作业执法监管

加强动态调度,督促相关部门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各自主管行业领域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做到齐抓共管、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将有限空间作业作为重点检查和执法事项,综合运用明查暗访、督察检查、“四不两直”、“双随机”抽查等方式,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严查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综合运用行政处罚、停产整顿、约谈曝光、行刑衔接等手段,强化执法震慑,倒逼企业负责人压实主体责任,切实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3.3加强应急处置演练

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紧急演习至关重要,特别是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在使用致命消毒剂后迅速进行辅助演习。捐助者的情况表明,在处理空间有限的地方时,许多单位往往很难起诉,在伤员获救后开始现场处理,演练方案的关键工作——作业点的人员救治工作却丝毫不提,应急演练缺少实操性,导致企业真正发生事故后人员出于本能盲目施救扩大事故的影响。

结束语

有限空间安全风险分级是工贸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是风险分级管控的必然需要和重要基础。针对有限空间安全监督和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将基于危险物质、空间结构、空间环境、作业活动等4个方面影响因子的有限空间危险度,作为分级指标的有限空间安全风险分级方法,并提供了计算方法、参数选取标准、有限空间安全风险分级标准。

参考文献

[1]宫六零,杨贤明,任小波,赵路瑶.有限空间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建议[J].劳动保护,2022(10):65-67.

[2]李瑶.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分析及管控[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2,12(07):288-289.

[3]聂欣,严小娟.有限空间不可无限风险江苏盐城标本兼治[N].中国应急管理报,2022-06-22(003).

[4]王闯,张家坤,曹南华,刘福月,李希稷.空间安全作业运维指挥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22(05):103-105.

[5]王一军.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预防[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2(0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