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鼓励性语言促进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2

巧用鼓励性语言促进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

赵祥美

哈密市第四中学

摘要: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深入和发展要求教师树立推动班级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深入学情、把握学生心理特征,善用鼓励语言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大量教学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鼓励可以帮助学生重拾信心,可以给他们以直面困难的勇气。文章以初中学困生为研究对象,简述了学困生,并分析了鼓励性语言的作用,文章最后提出了使用鼓励语言的几点建议,希望在教学中有效的促进学困生的转化,推动班级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鼓励性语言;教学研究

从字面解释,鼓励性语言富有情感和朝气,针对学困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针对性话语鼓励他们,可以缓解学生自卑、紧张的心理,可以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教师善用鼓励语言可以推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可以拉近师生关系。现代化教育理念支持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教师不再单纯的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学生人生发展的引领者,知识、能力的提升需要语言的鼓励,语言的鼓励可以保持学生的这份学习热情。

一、学困生简述

1、学困生界定。当下对数学学困生的界定有三类:品德不好、数学成绩差、品学兼不合格者。如若放任学困生不管任期自由发展,则会让他们陷入歧途。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针对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引导。

2、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班级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家庭没有为学生提供良好环境、社会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学校自身的忽视以及学生个人的努力程度等等。具体表现如下:一,家庭或社会等不良因素的制约导致学生在学习上没有明确目标、缺乏学习的动力,由此成为学困生。二,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遇到困难不知道如何解决如此循环最终形成了学习上的难题,长时间下去学生便会对数学失去信心,甚至有的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进而转变为学困生。由于内外部因素的作用学困生就此形成,其根本在于缺乏学习动机、没有明确目标,所以教师要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帮助学生重拾信心。

3、学困生心理特征。通常情况下,学困生在我们的印象中就是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对成绩好坏保持无所谓态度。但这仅仅是表面现象,只要教师深入分析和观察便可以发现,学困生有一个非常敏感、脆弱的心。表现为:自尊心强,自卑心理严重,渴望成功但遇到苦难不知道如何面对,主要特征表现如下:一,自卑心理。自卑心理和人的性格、体质有密切关系,比如家庭溺爱、期望高,遇到挫折不敢直接面对,便出现了自卑感;体质虚弱无法应对学习,长此以往的下去导致学生数学基础差,同样会出现自卑心理。二,对立心理。对立心理在初中阶段的学困生中较为明显,教师和学生关系紧张、矛盾不断激化。还有部分教师有着绝对的权威,尤其是针对学困生,容不得一点犯错,出现错误立刻用强权压制。殊不知这样压迫会让学生视老师为敌人,进而滋生敌对心理,无法推动教育的顺利进行。三,冷漠心里。传统教育体制下的学困生大都会受到教师苛责,很少听到教师对他们的鼓励,他们主观认为老师和同学们看不起自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冷漠心理,不断地疏远老师和同学。三,厌学心理。由于学困生数学基础不牢固,学习遇到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导致他们厌学心理不断发酵,所以出现了学困生不按时完成作业、逃课等现象,长此以往地下去学生便会对学习失去信心,被迫于压力应付差事。

二、巧用鼓励性语言促进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

(一)鼓励性语言的作用

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有效学习的一种积极心理倾向,它会推动学生不断地追求教学目标,进而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基于班上每个学困生地实际情况,教师要具备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抓住他们闪光点并不断放大,以增强他们学习地信心,进而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第二,形成和谐、互动的班级氛围。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的两大主体,教师温暖的延伸、鼓励的话语都会让学生得到莫大的信任,进而积极和教师交流、互动,这种鼓励语言可以构建一个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可以推动学生的不断前进和发展。第三,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鼓励性语言不是随意的表扬,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恰当的鼓励,以唤醒他们求知的欲望,对学习充满憧憬,并在体验成功的同时给他们以自信的力量。第四,推动学生的发展。教师不但要做一个知识传输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发展的发现者,采取具体的评价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特长,并朝着这一方向努力,可以将他们的个性充分发挥出来,为他们的日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五,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对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表现、思维发展点开展鼓励评价,可以提升他们学习技能。当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教师要肯定他们,让他们将自己想法表达出来,这样学生便会在日后小组探究中积极思考,为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鼓励性语言的使用原则

第一,丰富鼓励语言评价。教师不是篮球场的裁判,不能用简单的对错评判学生,特别是对班级的学困生,要充满感情、饱含激情,让学生觉得教师在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骄傲和自豪,进而在学生心中生出自豪感,同时也能受到其他同学的尊重。第二,讲究准确、富有针对性。教师的鼓励行评价不单是对学生学习中的表现做出评价,还要将其应用于学习指导上来,以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明确学习方向。比如在讲解“有理数加减法”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说:这位同学的方法值得在班级推广,它的步骤清晰、条理明确,而且小数位对齐地非常工整,这是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做出的有价值的鼓励评价,更是对其他学生答题的有效指导。

(三)鼓励性语言对数学学困生的应用策略

1、了解成因,有的放矢

学生因数学基础,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及能力等造成的学困不同,教师开展学困生转化工作采取的方式方法也不同。教师要想有效的开展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首先要主动与学困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工作生活中与学困生多交流,多关心他们,在交流中适时的利用鼓励性语言来消除学困生对数学教师的抵触心理。例如:我任教的班级有一男生平时上课不听讲一直发呆,课后看见我远远的就避开了,通过我的观察发现这个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但是在班级劳动中表现较好。所以我经常向他寻求帮助,有时让他帮我拿取我忘记的教具,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他道谢;有时请他帮我收集整理一些资料,同时与他聊天话家常;经过我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个学生每次见到我都高兴的向我打招呼,在放学后遇见我时与我说一些他近期生活中的事情。学生与教师有了良好的师生情谊,才能让学困生敞开心扉,向教师倾诉自己的困惑与问题,使教师了解每个学困生产生学习困难的深层次根源。

2、精确分类,层层递进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人数较多,教育转化任务重。教师可以基于对班级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性格、学习情况等先分类,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鼓励方式和方法,鼓励语言要具体,而且要注意时效,千万不能千篇一律,否则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教师可先针对同一学困类型的学生进行鼓励引导,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分析掌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制定小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开展转化工作。这样既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位学困生的学习热情,还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轻松有效、融洽和谐。

3、互帮互助,共同提升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数学教师可以与同事,家长和学生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

数学教师在学困转化中可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分阶段制定学困生转化目标和计划,有层次的对班级中的学困生开展鼓励引导。这样既可以发现学生不同的闪光点,避免鼓励语言流于形式和肤浅,又可以使学生充分地体会到教师的尊重与关怀,从而受到鼓舞,加深师生间的情感。

学困生的产生与其家庭关系有很大的原因,大部分的学困生家庭一提到学习,家庭关系紧张,长此以往家长会对教师产生不满抵触情绪,这样不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数学教师在学困生的转化中与家长多交流,多沟通,在转化工作的开展中适时的鼓励和肯定学困生的表现,给予家长对学困生学习管理信心,与家长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的进步共同努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性格,学习等情况进行学习分组,在班级中帮助学困生与其他组员建立良好的互帮互助关系,通过组员间的互相鼓励、互相督促,让学困生找到集体归属感,愿意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进一步树立学习目标和方向。

4、长期坚持,潜移默化

初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正处在不断发育完善阶段,由于身心发展不平衡,学习情绪波动较大,很容易情绪失控。数学教师要注意观察学困生的行为,了解其心理状态,及时的把握情感切入点进行鼓。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蹴而就,是一项长期而缓慢的过程,我们老师一定要在长期的教学中恰当地去赞美学困生的闪光点:同时要注意鼓励要公正,客观,不能受情绪影响,半途而废。教师积极鼓励的引导可让学困生明白自己点滴的进步是老师肯定的,只有长期适时、真诚、客观的鼓励引导才会使学困生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树立学习的自信,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从而使学困生喜欢上数学课堂。

结束语:

教学的本质在于唤醒。与其说课堂是一门技术不如说其是一门艺术,有效的鼓励和教师自身素养、教学艺术有着密切关系。教师要能对学困生做出精准的判断,进而给出适当的鼓励评价,并在评价中加强点拨和指导,如此可以实现班级学困生的转化。相信在爱的鼓励下,在耐心、恒心的陪伴下一定可以成功。

参考文献

[1]吴海峰.王素敏.巧用生本理念 探索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15(18):69-70.

[2]顾丹华.基于激励性评价探究初中数学学困生有效转化策略[J].考试周刊,2019(085):83-84.

[3]谷学丽.合理转化学困生,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004):13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