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区老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2

加强社区老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任翔麟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职工医院 金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贵州贵阳 550000

【摘要】目的:探究加强社区老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对94例在我社区老年病门诊长期接受诊疗的慢性病病人,进行随机抽取,每组47例,分设为对照和研究两组,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其基础上施以心理健康教育,对两组心理状态、服药依从性以及护理干预的满意程度开展对比。结果:研究组病人心理状态、服药依从性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社区老年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减轻各类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其不良情绪,较好的提高其日常用药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社区老年;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近些年,中国的老年慢性病患者持续增加,但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存在差异,加之每个家庭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导致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差异较大。对于许多慢性病而言,长期服药是控制病情稳定的有效措施,但老年人本身存在记忆力减退情况,往往容易发生吃错药或忘记吃药的情况,久而久之疾病未得到有效缓解,用药时间可能继续延长,给病人的身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1-2]。基于此,本文研讨加强社区老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均可比(P>0.05),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所有患者一般资料

组别

性别(例)

年龄范围/平均年龄(岁)

患病时长/平均患病时长(年)

研究组

24

23

(65-82)67.38±8.57

(5-12)8.64±6.32

对照组

23

24

(65-80)67.05±8.66

(4-11)8.11±6.39

χ2/t

0.0426

0.1857

0.4043

P

0.8366

0.8531

0.6869

1.2方法

所有参试人员均接受常规护理,具体内容有常规指标监测、用药指导以及注意事项的预防等。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实施心理健康教育:(1)积极的健康宣教,主张预防原则。老年慢性病的最主要特点在于不易根治,容易反复。因此在日常的护理干预中要坚持预防原则,护理人员要不断强化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不断更新他们的观念,使其能够定期接受检查。与此同时,还要引导病人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向病人及其家属介绍有关老年慢性疾病的知识和预防措施,让病人进一步认识到自我保健对疾病的控制具有很大的意义。(2)收集完善病人信息,同时建立病人的健康记录表,重点对患病时间、日常饮食习惯、药物史以及过往病史等方面进行关注。同时还要对病人开展健康评估,预测各类常见慢性病的发生风险,给予针对性的个人健康指导。(3)加强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在日常与病人的多次交流中,认真了解病人的性格,充分掌握其个人喜好以及生活习惯等。借助沟通来不断加深与病人间的信任感,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构建良好的护患关,及时且耐心的解答病人的疑虑,充分评估病人的心理状况,针对存在焦虑甚至抑郁的病人,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定期开展针对性疏导,走进病人的内心,消除他们的不良情绪,进而提高病人的用药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心理状态: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价,二者的严重程度随分值增大而加重。服药依从性:由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评估,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三个等级。对护理的满意度:借助问卷调查开展评价,超过80分非常满意,60到80分一般满意,低于60分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SPSS24.0分析;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心理状态对比

两组病人的SAS、SDS评分详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的SAS、SDS评分对比(n=47,x±s)

组别

SDS

SAS

护理前(分)

护理后(分)

护理前(分)

护理后(分)

研究组

62.24±1.62

33.82±0.54

64.65±1.37

31.86±1.56

对照组

62.36±1.75

47.27±2.04

64.21±2.43

52.17±1.13

t

0.3450

43.6953

1.0813

72.2841

P

0.7309

0.0000

0.2824

0.0000

2.2两组服药依从性对比

两组病人服药依从性详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服药依从性对比(n=47,n%)

组别

完全依从(n,%)

部分依从(n,%)

不依从

(n,%)

服药总依从率(n,%)

研究组

27(57.45%)

17(36.17%)

3(6.38%)

44(93.62%)

对照组

18(38.30%)

16(34.04%)

13(27.66%)

34(72.34%)

χ2

3.4531

0.0467

7.5321

7.5321

P

0.0631

0.8289

0.0061

0.0061

2.3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两组病人护理满意度详见表4。

表4两组病人护理满意度对比(n=47,n%)

组别

非常满意(n,%)

一般满意(n,%)

不满意(n,%)

总满意度(n,%)

研究组

29(61.70%)

16(34.04%)

2(4.26%)

45(95.74%)

对照组

22(46.81%)

14(29.79%)

11(23.40%)

36(76.60%)

χ2

2.1003

0.1958

7.2308

7.2308

P

0.1473

0.6581

0.0072

0.0072

3讨论

慢性病是一类具有隐蔽性、非传染性以及长期累积性特点的疾病。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身体各器官不断老化,与之对应的各种生理功能也会逐渐出现问题,进而成为了老年慢性病群体中的一员。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数据表明,中国有超过1.8亿的老年慢性病病人,其中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病人比例达到了75%。近几年,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加之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老年人慢性病的高发已经成为了我国的一个非常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3-5]

本次对加强社区老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发现:接受护理干预后,两组病人的SAS、SD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服药总依从率93.62%远高于对照组的72.34%(P<0.05)。研究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95.74%高于对照组的76.60%(P<0.05)。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心理健康教育在社区老年人群中的干预效果非常明显,即改善了焦虑、抑郁的情况,又优化了病人服药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相比常规干预手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加强能够更加全面、更加完善的缓解病人的多方面心理压力,长期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病人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督促病人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休息习惯,确保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服药依从性,显著发挥出干预的意义所在。

综上所述,加强社区老年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显著减少各类慢性病的反复发作,提高服药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改善病人多种不良情绪,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齐涵,贾鹏举,王春燕,等.心理健康教育对北京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23,44(1):27-34.

[2]李艳丽,黄峥,魏璐,等.行动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对合并心力衰竭和焦虑抑郁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2,049(003):549-555.

[3]杨艳英,罗艳艳,常红娟,等.信息-动机-行为技巧健康教育模型在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中的应用[J].职业与健康,2021,37(20):2839-2843.

[4]宋文娟,张洁,宫平,等.微信平台技术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教育和用药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1,20(11):852-855.

[5]陈洁瑶,方亚,曾雁冰.多元社会参与及家庭支持对中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21,14(10):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