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上部结构支架现浇施工技术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2

桥梁上部结构支架现浇施工技术要点

崔宸雨

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为提高我国路桥建设工程的总体品质,对桥梁上部构造当中的支架混凝土现浇工艺的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和阐述,希望可以为桥梁上部结构支架现浇施工技术的推广提供助力。

关键词:桥梁上部结构;支架现浇;施工技术;要点

引言

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在设计类型上有所不同,一般采用不同的方法,常见的现浇箱梁施工方法有少支架法、满堂支架法、移动模架法等。少支架法适用于桥梁上跨公路或者河流,并且有限高或者通航要求的地方,支架要求基础采用扩大基础或者桩基础;满堂支架法适用于大多数现浇箱梁,能够适应桥梁上部结构变宽等问题,支架要求基础满足上部结构施工承载力要求;移动模架法是采用移动模架沿着桥梁纵轴线方向移动,以墩身或者承台作为支承受力点,形成一个类似于架桥机的施工平台作为现浇箱梁施工的区域,移动模架法适用于桥梁平纵曲线较小、截面变化较小和跨越大江大河的桥梁施工。结合不同的桥梁特点选用合适的施工工艺,对于桥梁工程施工质量保障有重要的意义。

1 桥梁上部结构支架现浇施工技术要点

1.1 测量放样工作

在工程施工现场进行测量放样工作的过程中,工程施工单位、技术单位应提供准确的设计资料,以便进行工程施工,同时相关人员应保证墩顶区域的测量放样工作得以完成,充分明确结构轴线的施工参数以及高层标准参数,对工程施工工艺条件进行分析,在现浇结构支架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构件的厚度控制非常关键,因此,在测量放样工作过程中,需要做好钢筋施工位置的设定工作,同时需要将设计控制标准和设计参数进行有效对比,将实际标准和设计标准之间的偏差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有效保证后续项目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

1.2支架搭设

根据脚手架搭设间距放样,将可调底座排列到固定位置上,底托丝杆外露丝不超过总长度的 50%,底座的立杆套筒部分朝上套入调整底座的上方。底座完全放置于平面地板上,基础立杆只是在第一层的位置搭接适用,往上均采用标准立杆,立杆以扣件套接,扣件应该保持两根管件完全对接,并保持中心线对齐顺直。然后逐层的采用标准杆件往上接长,按照规范及设计图纸要求,每 6 m 范围内设置一道斜杆,水平方向和纵向均设置,保持支架的稳定性。

 1.3支架预压

支架预压的目的主要是消除地基的非弹性变形,并且根据支架的弹性变形作为调节箱梁预拱度的依据。在箱梁支架搭设完毕,箱梁底模铺好后,侧模铺装前,按设计要求对支架进行预压。总预压重量为箱梁自重以及模板系统重量之和的 110%;预压作业按最大预压荷载的 60%、80% 和 100% 进行加载。预压堆载材料采用砂袋和钢筋,腹板区等受荷较大部位以堆载砂袋为主,其他区域以钢筋为主。

1.4 模板施工

模板在专业加工厂加工制造,运至现场组装成型。模板在现场分段组装,然后单独吊装,形成一个整体。模板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制作,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模板在安装过程中需与梁体结构钢筋、预应力钢束安装等工序交叉作业,其基本安装顺序为底模→外模→内模→端模。模板拆除时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依次进行。梁体外模及顶板底模等承重模板拆除应在纵向预应力张拉完成后进行,端模及腹板内侧模等非承重侧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一般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 2.5MPa 时拆除。拆除模板时,注意保护梁体混凝土,防止损毁或碰伤混凝土。内模材料经箱梁顶板预留的施工人孔转出,待模板拆除后,焊接割断的钢筋,重新补浇混凝土。

1.5  钢筋安装施工

工程施工现场必须安排专人负责钢筋绑扎、钢筋吊装指挥等各项工作,确保钢筋安装施工安全有序进行,钢筋材料运至工程施工现场后,必须做好钢筋绑扎、成型工作,钢筋材料按钢筋施工尺寸标准规范处理,保证钢筋材料焊接的均匀程度和平稳性,结合项目工程施工要求做好预埋处理工作。 在钢筋安装施工中使用多点吊装的工作方法,保证每一个点位可以实现均匀的受力,防止在钢筋吊装过程中产生骨架变形或骨架稳定性下降等情况。 在吊装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做好各项检测工作,对其中可能产生的误差问题进行事先预防,做好相应的调整和处理工作,在吊装工作过程中可以采取梅花型的设置方式,在钢筋的防护层位置设置相应的边框,对钢筋材料形成良好的保护作用。 在安装钢筋工作过程中需要安排专业的技术工作人员到达项目工程施工现场,对钢筋材料的性能质量情况进行全面检测,根据钢筋笼多点吊装的工作要求,完成每一个环节的吊装和操作任务,由统一的规范要求和标准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现场管控工作要求,确保钢筋吊装工作的安全稳定进行 。在完成上述工作之后,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仔细检查现浇结构的整体强度情况,确保符合预先设定的标准要求,然后再进行后续的模板拆除工作,如果工期处于冬季温度较低的时间段,需要对外部环境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对混凝土材料的成型效果进行判断,符合拆模条件之后方可进行后续的工作,避免对现浇结构支架结构的施工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不良影响。 现场工程施工中的技术工作人员必须要严格依照现浇结构施工控制工作标准,对钢筋笼的施工特性进行全面了解,做好每一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防止出现安全隐患问题。

1.6预应力施工

预应力采用智能张拉设备在梁的两端同步进行张拉,张拉左右对称进行,张拉的顺序先腹板,然后再底板,最后张拉顶板钢束。并且从外侧到内侧,左右对称的张拉,并及时压浆。预应力张拉以油表读数为主要控制指标,预应力钢绞线的伸长值作为校核指标。钢绞线在进场前检验合格证和相关资料,并且取样做张拉和锚固试验。钢束伸长量两端之和不得超过计算伸长量的 ±6%。

1.7支架及模板拆除

压浆完成 7 天后以及孔内浆体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拆除满堂支架,拆除顺序由上而下,遵循“先支后拆、后置先拆”的原则,整体先拆除跨中位置的支架,再拆除桥墩位置的。

2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1)进行钢铁材料运输时,应保证运输的正常进行,不影响施工道路,要求在运输过程中对路面和某些路口转弯处存在的各种障碍物进行彻底清理。除此之外,每辆车辆必须跟随一台起重机完成协同工作,装载操作人员可以使用钢丝绳跨接等适当材料将其完全紧固,避免材料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掉落等问题,最后在运输线路选择过程当中,应尽可能选择一些道路距离较短、线路更加通畅的路面,避免选择一些严重颠簸的路面从而造成材料脱落。2)在钢材质盖板翻身工作中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必须要充分做好吊耳的受力检测工作,保证吊耳部分的受力大小符合吊装工作要求;其次,需要对结构的翻身速率进行合理控制,避免出现翻身速度过快而形成较大的惯性冲击影响。3)在钢材结构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安全监管工作,保证每一个吊装工作阶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实际吊装工作之前需要对支腿位置的承载能力大小进行检测和分析,同时做好加固处理工作,对捆绑改良的钢丝绳状态进行质量检查,做好焊接位置的质量检测工作,保证整个工作环节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结束语

桥梁上部结构支架现浇法施工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项目质量,适合于桥梁工程建设施工。作为桥梁上部结构支架现浇法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可以节约工期、降低造价、提高工效,文章详细分析了桥梁上部结构支架施工技术要点,供类似桥梁工程施工进行有益的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樊军选.桥梁上部结构支架现浇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山西建筑,2017,43(29):163-164.

[2]解元锴.桥梁上部结构支架现浇施工技术的应用[J].居舍,2017(22):29-30.

[3]赵国梁.桥梁上部结构支架现浇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设科技,2017(10):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