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思维模式下的制造业发展体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2

工业设计思维模式下的制造业发展体系研究

史笑夫

欧立腾(北京)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0000

摘要:工业设计是一种基于科学与美学的创造性活动,设计创新不仅能影响企业产品的各个方面,还能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并带动整个制造业的进步。在工业设计思维模式下,不论是社会资源还是生态环境,都可得到有效保护,还能满足我国的科学发展观。针对此,本文以工业设计思维模式为背景,简要分析了制造业发展体系的构建,以期推进我国制造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工业设计;思维模式;制造业发展体系

引言:工业设计一定程度地推动了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但因很多制造企业存在错误的认知,且设计能力有限,所以工业设计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人们证实工程、建筑、医学等人工科学与设计有着较大的关联,利用设计眼光看待事物可以解析各行业面临的困境。所以高度关注工业设计是制造业打破发展困境的核心,基于“制造强国”的目标制造业应成为全产业链的发展中枢,而为实现这点,制造业需要不断探究学科交叉融合和产业深度融合的形式,从而促进制造业长足、健康的发展。

一、设计思维体系简析

基于不同的时代背景,斯坦福大学与谷歌公司等都通过不同视角,结合不同目标推出了不同的设计思维体系与工具包,这不仅帮助个体、组织在面对各种挑战时可以自主探索,还能提供更加独特、高效的解决方案[1] 。制造业是我国产业创新的中心,制造业的设计思维不同于拿来主义,而是要结合全球设计思维成果,依据制造业发展情况科学制定设计思维体系。从某种角度看,全球重点设计思维存在很多共性,比如持续性、同理心是其核心观念,注重的是创新性发现问题、定义并解决问题,同时还遵循了以人为本的思维原则。同时众多设计思维还存在一定的差别,如许多设计思维在核心理念上对环境保护、商业发展等有着侧重区分,所以在思维方法与阶段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基于设计思维重塑制造业的价值理念

结合我国制造业三空间的底层逻辑,工业设计思维包括分析思维、直觉思维与生态思维,同时又涵盖可靠性、连续性、共情性等思维准则。以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为例,分析思维可以推动制造业稳定、优质的发展。从广义角度看,分析思维涉及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两种逻辑方法,主要表现为利用搜集信息、整合信息等能力进行推理,借助推理获得相应结论,也会依据分析解释真相,反复研究明确指导性决策。该思维模式关系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运作方法是将系统抽象分离为组成部分,借助定性、定量形式探究各部分的联系,再用回顾性识别、实用性预判等进行系统设计。将此思维模式应用到制造业生产工作中,不仅能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可行性,还能推动制造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直觉思维可以引领制造业的创新。直觉思维是遡因推理的前提,也是实现创新构思的基础[2] 。不同于分析思维,直觉思维是直接察觉复杂环境并做出合理判断,此决策能力和经验、知识储备有着关联,在经验和知识的驱动下可以综合分析事物的本质与潜在规律。而且直觉思维具有对创造力的包容性,将其应用到企业战略决策与产品设计构思上,可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创新活动的开展,制造业发展面临很多未知因素,直觉思维依据处理事务的合理性、可靠性,可为制造业的决策、经营提供有力的保障,也能成为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新势能。

三、工业设计思维模式下的制造业发展流程

(一)基于“清晰定义”帮助企业形成正确的认知

清晰定义旨在提升制造业对事物的清晰度,经过分析可进行合理评估。基于宏观角度,事物是制造业必须面对的挑战,其中包括社会环境的变化与国家政策的变动等。站在微观角度,事物包括团队构思想法以及市场反馈等。对于制造业而言,抗解问题极为关键,因问题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涉及多方利益的冲突,所以在清晰定义时需要克制过早提出解决方案的冲动,在得出结论前,团队无法对事物做出相应的判断,如果盲目地解决问题只会增加企业的时间与资源成本,并不利于制造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制造业应深入学习,科学分析并综合性判断,其可进一步提高事物的清晰度。

(二)利用“发散构思”突破局限

发散构思旨在通过充足的思考来形成具有潜在可能性的想法。基于宏观角度,构思可用在企业计划、策略等方面;基于微观角度,构思适用于产品的功能定义、外观设计等。合理创新并优化设计可以协调各学科的关注点,发挥倡导者作用还可平衡社会、生态以及政治等的发展。如今,大多数创新方案都是通过不断提取并整合价值信息所形成,所以定义环节若出现信息不足,很容易降低构思的效率。在正式实施前,任何构思都可成为解决方案的可能性,所以构思期间应尽可能挖掘想法,不应轻易决定在某一想法深入,否则会增加沉没成本[3] 。除此之外,创新期间借助直觉思维还可迸发灵感,但灵感并非构思产生的最终结果,还要借助分析思维不断加工、梳理灵感,以便提高产出的有效性。最后经过“循环实施”还可确保产出的连续性。循环实施的目的在于实现成熟想法进行实际上线或者交付。一方面,实施可作用于制造业的企业战略与营销计划;另一方面,实施可用作产品的生产与制造,还能实现服务推广等。在循环实施的作用下,非线性设计思维存在时间限制,可以推动研发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然而制造业中的实施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一种新的开始,实施最注重的便是真实检验,不管是企业推出新政策还是产品上市,都会暴露研发环节未能发现的潜在问题,在实施中检验,新问题的价值会在迭代当中融入新一轮的研发,这可进一步保障产出的连续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促进我国制造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就应在创新模式、价值理念与研发流程等方面融入工业设计思维,以此构建制造业发展体系。通过将设计思维划分为宏观、微观进行应用,在探索问题、解决方案与迭代循环等空间中进行思维的聚合与发散,其可借助问题、需求推动我国制造业稳定、高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歌. 德国“工业4.0”对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启示[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7(2):41-47.

[2] 曾祥远. 工业设计与福建制造业融合发展的产学研新模式研究[J]. 工业设计,2017(12):30-31.

[3] 梁琴琴,隋如意,刘静霖. 浅谈如何以工业设计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J]. 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2):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