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道路交通应急路径与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大数据背景下道路交通应急路径与方法

王进

中裕广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省  郑州市  450000

摘要:当前,我国已经正式步入到大数据时代,为道路交通行业发展注入了新力量。在此领域中,做好应急管理标准化工作十分重要,对于提升我国道路交通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和事故灾害应急救援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作为一项庞大而精密的系统工程,决定了其推进过程既要总体考虑,又要重点突出,既要循序渐进,又要先急后缓,加快重点突破。现阶段的工作重点,应该深入分析应急管理标准化需求,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尽快提出应急管理急需研制的标准,加快急需短缺应急管理标准供给。

关键词:大数据;道路交通;应急路径与方法

引言

随着城市道路交通的网络化发展,系统任何突发事件的发生都可能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轻则降低运营组织效率,严重的将威胁乘客生命财产安全。在城市道路交通突发事件下,调度员作为整个应急处置中的“大脑中枢”,其应急调度决策的准确性、高效性直接关系到系统应急处置的时效性和安全性。现有的调度应急指挥体系具有职能分散、缺乏整体协调负责机制、信息化程度不高和主要依靠人工应急等劣势,且突发事件复杂多变,难以预测,这些因素使得城市道路交通的应急指挥决策过程高度复杂,建立一套城市道路交通智能应急指挥系统迫在眉睫。

1道路交通突发事件

道路交通突发事件是受自然灾害、事故等原因,导致道路中断,需进行抢通,以及特定条件下提供应急通行保障的重大紧急事件,如重要物资、人员的运送。按照性质类型、严重程度等因素分为了四个等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一)Ⅰ级(特别重大)。造成道路交通中断,路上存在大量车辆无法通行,并影响了周边其他道路正常运行,抢通时间预计大于48小时。造成特大级别的桥梁、隧道损毁,或者造成配套构造设施塌并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者失踪的。

(二)Ⅱ级(重大):造成道路中断,路上存在大量车辆无法通行,抢通时间预计大于24小时以的。造成大桥、中长隧道发生损毁,或者造成边坡等配套构造设施垮塌并导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失踪的。

(三)Ⅲ级(较大):造成道路中断,出现路上存在大量车辆无法通行,抢通时间预计大于6小时。引起中型桥和短隧道损坏,或其他辅助结构设备坍塌,致使3人以上10人以下丧生或失联的。

(四)Ⅳ级(一般):造成县级道路、桥梁、隧道发生垮塌,或者造成配套构造设施垮塌并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者失踪的。如因造成物资匮乏导致周边人民正常生活受到影响或者经济运行受阻,需要安排其他道路通行的。

2大数据背景下道路交通应急路径与方法

2.1应用无人机技术

无人机一般可分为固定翼、直升机、多旋翼和其他(含伞翼、扑翼、倾转旋翼、混合构型等)。根据发生道路交通应急事件特点,建议无人机选型上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无人机系统功能。应配备悬停功能,能进行前进后退、左右转向、上升下降和悬停运动且具备前后、左右、上下障碍物感知避障功能;应具备卫星定位和导航功能,实现定点起降及飞行轨迹跟踪;应具备根据电池余量和失联后自动返航功能,具备IP45以上防护等级;应装载显示工作状态、飞行姿态、轮廓范围的飞行指示灯,定位跟踪器和飞行记录仪;支持动力系统、感知系统、电池、图传链路等冗余备份;最大续航时间应满足GA/T1411.1-2017中5.3.5要求,最大飞行半径应不小于15公里。

二是通信链路要求。应具备远距离、低延时、强抗干扰的数字图传功能;采用自有无线电通信网络,图传距离应不小于10公里,可通过扩展4G/5G无线通信模块,实现复杂环境长距离图传;支持控制站与飞控低延时指令传输。

三是任务载荷要求。无人机任务载荷应至少包括相机任务载荷、喊话器任务载荷、照明装置载荷和红蓝爆闪灯任务载荷。其中,相机任务载荷应至少满足以下要求:支持拍摄图像和视频,并能通过控制站配置相机参数及控制拍摄;应具备广角、变焦、夜视拍摄功能,拍摄图像分辨率应不低于1080P,拍摄视频分辨率应不低于720P,视频帧率不低于每秒25帧;支持在视频图像上叠加时间、地点及飞行姿态信息;支持视频图像存储功能,存储容量不小于64GB。喊话器任务载荷应至少满足以下要求:最远扬声距离不低于200米,支持实时喊话、文字转语音、录音循环和音频文件播放等多种广播模式;支持强声驱散模式,用于群体性事件强声驱逐。照明装置任务载荷应至少满足以下要求:满足夜间作业需求,支持跟随相机变焦及转动相机方向光束随至;具备强光爆闪模式,支持聚光和泛光,可锁定捕捉移动物体,持续照射跟踪;照明亮度不应低于两万流明,最远照射距离不低于200米。红蓝爆闪灯应符合以下要求:工作时间大于24小时,闪烁方式支持红蓝交替闪烁、频闪、快闪、慢闪、爆闪等多种方式,可视距离大于500米。

2.2应用GIS技术

2.2.1多源数据融合的城市道路交通立体构建

利用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将城市大比例尺实景三维数据、三维点云及倾斜摄影数据、隧道移动测量数据进行融合。首先利用DEM数据、数字表面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倾斜摄影等数据构建城市级全覆盖的地面场景;同时利用三维激光点云、移动激光隧道扫描软硬件装备、车站精细三维模型,构建城市道路交通室内外立体空间。通过精准坐标匹配、数据动态调用、数据高效渲染等技术研究,构建立体空间反映真实的运行场景,更好地服务于道路应急指挥。

2.2.2重点区域三维场景视频虚实融合辅助安防精准布控

利用三维空间场景匹配融合技术,选取重点道路内外空间,对车站出入口、通道、电梯、进站闸机、售票机、安检口等重要区域,实现视频画面与三维地理信息场景的虚实融合,将监控视频无缝集成到车站精细三维模型中,实现视频随车站三维场景同步立体浏览、虚实场景的时空统一。将重点车站三维模型与城市地理空间精准匹配,准确展示道路与周边城市空间连接关系。辅助公安管理部门进行指挥处置和重点人员的抓逃、布控。

2.2.3道路空间客流量超负预警指挥与分析预测

利用构建的道路交通公共安全指挥中心人脸大数据“应用云”,对车站每个闸机、通道、出入口进行乘客流量提取统计,实时监控客流量超负事件,做出实时预警和应急处置。同时精准分析每个车站、每个通道、每个电梯的人流量运行情况,基于各个车站、通道之间的连接关系、节假日客流等数据,实现客流量超负分析预测,为保障道路交通安全运行提供重要支撑。

结语

标准化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提升管理效能。标准化工作的落实,是标准价值的体现。近年的应急管理实践对城市交通应急管理的标准化提出了实际的需求。该领域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对于完善我国应急管理现代化,全面提升国家应急管理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迅速推进城市交通应急管理的标准化工作,更能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更符合实践发展的需要,也更能体现我国标准化建设的成效,应该在“大应急”指导思想的引领下,探索各种有效方式,予以优先发展。

参考文献

[1]乔华玺.陕西省高速公路区域性应急物资储备管理研究[D].陕西: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2]唐天杰.普通干线公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以无锡普通干线公路为例[D].华东政法大学,2015:20-27

[3]朱守富.重庆市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7:31-36

[4]杨闪.应急保障中权力扩张与权利保障的衡平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

[5]彭颖.湖南省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研究[D].国防科技大学,2009: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