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张鑫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710024

摘要:河道两岸秀丽的风景让人赏心悦目,但是在河道治理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难免会对河岸原有植被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对原有河堤的土层结构造成一定程度的松动影响;从而导致河道在治理初期抗冲能力大幅降低、河堤冲毁、水土流失加重、河道淤积等问题,影响了河道行洪、生态及航运功能的正常发挥。鉴于此,本文将针对河道治理中生态护坡技术的应用展开深入探讨。

关键词:生态护坡技术;河道治理;应用探究

前言: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实际进行利用的河道数量很多,主要起到泄洪、航运及灌溉等作用。为了满足政府部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在河道治理方面开展大量工程建设项目,为了让河道治理得到更好的效果,加强生态护坡技术的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需要水利工程建设部门对存在的问题做好研究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生态护坡技术。

1生态护坡技术的特点与分类

1.1传统护坡技术特点分析

在水利工程施工开展的过程中,传统的水资源保护方式是将边坡进行硬化处理,使边坡的强度及稳定性得到提高,处于对水流稳定性的考虑,一般会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硬化和加固:1)在河道的边坡上面浇筑混凝土,避免在经过河水的长期冲刷造成倾斜;2)在河道斜坡上面人工铺设人造石,利用对石块的固定,来保证边坡稳定性。

1.2生态护坡技术的分类

1)植保技术分析,植保的作用原理是通过种植生命力相对比较强的植物,利用植物的生长来满足边坡对稳定性的需求,植保属于生物方法,不仅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还能帮助调整周边生态系统。植保不仅可以帮助治理河道,还能对已经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合理修复。

2)植被网护坡技术分析,通过对边坡结构稳定性进行力学计算,并结合实际的地质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护方案,在建筑业指定的区域建设植被网。同时还可以将植被网与塑料网进行有机结合,如在土工网垫上安装植被网,通过生态植物的生长,可以使土工网垫的稳定性得到提升,让河流边坡的抗灾能力得到增强。

3)植被系统和混凝土材料有机结合,在边坡表面的混凝土块中保留一些孔洞,可以让植被吸收肥料及生长素等能量,通过建立植被系统与混凝土材料进行结合,可以让有机混凝土的防腐能力得到提升,不仅利用到混凝土的刚强度特点,还将植被的生态系统建设功能发挥的淋淋尽致,充分展现现代技术与绿色理念的有机融合。

2生态护坡技术与传统护坡技术之间存在的区别

传统的河道治理方式使边坡的刚度及稳定性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使其不容易因水流冲击遭到破坏,但是在相关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产生部分废料,其中的化学成分对河岸及水流都要不同程度的污染,让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但是生态护坡技术的利用,可以将以上问题很好地解决,在保证边坡坚固、稳定的基础上,通过对绿色植被的有效利用,对边坡形成长效保护,同时对周边的生态系统能够进行深度调节。

3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3.1现浇网格生态护坡技术应用分析

现浇网格生态护坡技术的应用原理是将抗冲刷物质铺设在河道边坡上面,之后使用现浇网格生态护坡模板,并在边坡上浇筑钢筋混凝土网格,技术人员将绿色植被种植在网格中,利用植被的生长减少水土流失,从而达到抗洪的目的,同时植被的利用还能够涵养水源。在对现浇网格生态护坡技术进行利用时,需要对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充分考虑:首先,硬质护坡工程施工中,需要使用的钢筋混凝土具有纵横交错的特点,可以帮助河道坡面进一步形成更加立体的护坡结构,让护坡的防风及防水能力得到提高,硬质护坡工程中有较高的框梁,能够更好地应对水流的冲刷,在水土保持方面效果显著;其次,站在植物根系保护的角度,此种技术对生态环境十分尊重,网格中种植的乔木、草皮及灌木,可以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且为部分鸟类及昆虫提供了生存环境,实现对河道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

3.2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应用分析

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的应用原理是将粗骨料、掺合料及水泥按照科学比例进行充分混合,从而得到具备多孔特点的混凝土,之后将保水材料添加到植被性混凝土中,让苗木在后期的生长中可以有充足的水分,同时也可以提升坡道中岩石和土壤的粘合度,避免出现更多的土壤流失。此项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让土壤特性及河道形状得到改变,让植被拥有充足的养分供给,从而保持旺盛的生长状态。站在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植被性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可以提高边坡植被覆盖率,日常的流水冲击和风力侵蚀很难对植被的根系造成破坏,此项技术相比之下具有很高的应用优势和实际价值。

3.3生态砖护坡防护技术应用分析

生态砖护坡防护技术是在河道上面铺设带孔的生态砖,之后在生态砖的孔洞内种植植被,从而达到保护水土的目的,生态砖利用的材料以混凝土为主,且在其中添加适量的合成纤维,不仅可以让混凝土的强度得到提升,还可以适当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在开展生态砖铺设工作时,需要提高对空隙的把握,保证苗木的根系生长能够有足够的基础保障,同时需要注意肥料及水分的补给充足。生态砖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1)连锁式砌块,其主要原理是让生态砖之间形成相互镶嵌的模式,这样可以增加砖块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再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砖块移动的问题;2)铰接式砌块,此种方式主要是通过利用绳索,实现对高强度混凝土块的固定,形成牢固的护坡结构;3)坡改平砌块,其原理是将河道坡面及砌块底面制成平面,从而保证坡面与生态砖之间不存在较大缝隙,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的实际作用。

3.4植物固土法生态护坡技术应用分析

植物固土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根系相对比较发达的植物种植在岸坡上,对植物发达的根系进行充分利用,通过锚固的作用使土壤得到一定程度地加固,同时还能帮助水土保持,改善周边的环境。对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来说,植物不仅不会对生态平衡造成破坏,还能改善边坡的外部形态,让其整体更具观赏性,且对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调节作用,在进行植物选择时,需要考虑到其是否具备较强的耐寒性、耐碱性及抗害性。通过采用混合种植的方式,可以加强生态多样性,同时让边坡更加稳固。

3.5草皮结合土工材料的生态护坡技术应用分析

草皮与土工材料结合的生态护坡技术具有一定应用优势,其中常用的是土工格栅,土工格栅的主要构成是聚乙烯及聚丙烯等高分子材料,利用草籽、碎石、格栅垫层及种植土形成植物基地。利用由多层网组成的网垫,为了得到稳固的网孔空间,多层网之间的交点利用热熔焊接的方式进行加固。在网内填满碎石和泥土,有助于草皮的生长,草坪会与网垫以及地面之间构成整体,对土层起到强化作用。

结语:

社会经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让很多工程都在扩大规模,在各项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避免不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河道治理就是其中之一。传统河道治理工程中的硬质护坡技术,对河道堤岸的稳定性是较好的;但会产生大量弃土弃渣,对水土保持不利,生态环境效果极差,一量变形破坏、其维护成本也较高;不符合现代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及治水理念的要求。而现代生态护坡技术,能兼顾固坡固土、防冲、生态环保等要求,符合现代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及治水理念。在河道治理或其他边坡处理工程中,加强对生态护坡技术的推广应用,选择合适的生态护坡方案,使河道真正能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宝强.城市河道整治中生态护坡技术应用研究[J].工程技术,2017,(11):272.

[2]孙帅.生态护坡技术在城市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3):525.

[3]陈澎.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护坡应用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0,59(03):28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