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指向下——家校合力揭秘“生死纸条”风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4

核心素养指向下——家校合力揭秘“生死纸条”风波

季磊

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第一小学 

【摘要】疫情防控期家庭、校园凸显的问题不仅是对家长的考验,更是对教师面对突发情况时处理方法的考验。一张“生死纸条”时刻牵动着家长和老师们的心。在校时,笔者从芳芳的眼神、交谈、课间活动中了解她和家人的日常作息以及学习之余的活动内容等多方面入手深究“生死纸条”的起因,竟是因为读“错”课外书,自认为阅读能力较差导致自卑、对自己不满又无助,产生偏激的想法。知其然,笔者从家校合力入手进行心理干预、以身为范正面引导、小干部互助等多途径助力揭秘,帮助芳芳走出困境,促其健康成长。持续追踪18个月,不断跟进芳芳情况,及时予以家长和孩子双方引导,芳芳在人文情怀、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会责任、劳动意识等多个方面转变更为明显,“双减”后她更为自律,渐渐向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靠拢。

【关键词】核心素养  家校合力  双减  生死纸条 

全球人民经历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唯有我国得到良好控制,严密的疫情防控下,开学后班主任工作不仅要做好疫情防控、课程教学、组织活动等,更为重要的工作是让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均衡发展,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工作。

三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小学阶段中需夯实学习基础的过渡年级,是学生学习习惯、态度养成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学习兴趣仍然是更愿意依靠老师的表扬与荣誉感形成自信的过程,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什么都想听一听、看一看、干一干,但又缺乏耐心与控制力。逐渐表现出趋利避害的心理特点,对自己有利的事就做,有利的话就说[1],不利的事情就躲避,是学生们心理情况最为多变的时期,也是素养形成过程的重要时期!

一、返校的思考

每学期的开学第一课要做好对学生的激励措施,同时最好掌握是否发生过家庭矛盾等易引起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摸底调查,以面对面交谈或电话家访的方式与学生谈心、与家长沟通,掌握当下学生现状与家庭氛围,总结学生返校后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重点在于积极的心态调整,重视提升学生的心理弹性、生命的韧性和自我疗愈力、环境适应力等[2]

作为班主任老师,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笔者设想了几种细小、易做到让学生产生“我自信我出色,我努力我成功”的举措,使学生们尽快回归日常学习状态中,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与精神面貌。

二、关乎生死的纸条

芳芳在班级上是一名内向、乖巧、懂事的小女孩,老师安排给她的任务无需操心,从不偷懒都会完成的很好。如果说她不是很优秀的地方,大概是成绩与书写能力。安静的外表下时常会隐隐约约表现出超乎小孩子的冷静,在老师或表扬或教育其他小朋友时也不会露出笑容,只是正襟端坐在座位上。她的沉着冷静也让多位老师咋舌。

芳芳曾因过于乖巧引起笔者的注意,也询问过曾任教该班的教师,对这个小女孩的评价大多是她挺乖的,课上挺认真的,只是回答问题的声音比较轻也比较小,没跟其他小朋友争吵过、也不曾发生过令老师头痛的事情,她爸妈对她类似于放养,不曾向老师询问过孩芳芳的情况,芳芳比较懂事,老师也较少见到其父母接孩子放学等。

(一)突发事件,尝试多方联系

正是这样一个内向、乖巧的芳芳在“停课不停学”返校的十天后,写下了一张关乎“生死的纸条”!

2020年5月10日晚11点多芳芳妈妈给笔者留言:“老师不好意思这么晚打扰你,今天晚上7点多的时候,我在芳芳的书桌上发现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生死又有什么区别呢,死可能是换一种方式活着吧,死了可能也挺好的’我看到之后要吓死了,问她为什么写这些她也不说,打也打了,骂也骂了,还是死活都不说,就一直哭,哭到刚刚眼睛又红又肿,我们问她是不是学校不开心了,她摇头。问她是不是作业没写完,还是作业太难了,她也摇头。问她是在家里不开心吗?她还是摇头。我先快急死了,麻烦老师明早问问她,为什么会写这样的字条,我和他爸都问了,奶奶也急得不行,她平时最听奶奶话了,这次连奶奶都不说!老师,请你帮帮我,明天帮我问问芳芳,到底发生什么事了,我真的快急死了!”

突如其来的“生死纸条”究竟为何?笔者心中产生一连串的问号。

5月11日早上一改昨日的阳光明媚,云厚厚的,天也阴沉沉的。走进教室一览学生们认真地朗读着语文课文,我把芳芳叫出教室。在走廊展开了一番对话……

笔者蹲下轻轻地摸着芳芳的眼睛问:“芳芳,你的眼睛怎么了,怎么肿了呀?”

芳芳不语,笔者追问:“是周末的作业太多了嘛?”

芳芳摇头并未讲话,意识到她的性格谨小慎微,再次追问:“什么时候完成的周末作业?”

“星期六。”

“星期六上午还是下午呢?”

“下午。”

“有没有感觉作业中的哪道题比较难?”

此时,芳芳语气轻快的回答:“没有,很快就写好了。”

“周末有开心的事嘛?”

“没有。”

“那周末有不开心的事嘛?”

芳芳再次沉默了。

“你能跟老师说说,为什么眼睛肿了吗?是被蚊子咬了吗?”

“不是……”

“那是因为什么呢?老师猜一猜,发生了让你很难过的事情吗?”

空气寂静。

“芳芳如果你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可以跟老师说,如果你不好意思了,可以写在纸条上放到老师的办公桌上,好吗?”

“好。”结束了短暂而又漫长的对话。

三年级的学生最大的烦恼大概是作业了,从二年级的两门主课语文、数学没有书面作业,到三年级的四门主课语数英科,作业量虽然不是非常多,但学习压力比二年级高出许多。芳芳的问题既然不是作业问题,那可能是什么问题呢?家庭问题吗?于是笔者与芳芳妈妈开始了第一通电话。

“芳芳妈妈,我是班主任老师,想问一下这周末家里有发生什么事情吗?”

“芳芳姐姐今年参加高考,担心她姐姐学习会分心,我们家周末一般不出去都待在家里的。没什么特别的事情,姐妹俩也没吵架,没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老师,你问芳芳了嘛,为什么会写那样的字条?”芳芳妈妈略带哭腔的急促回答。

“芳芳是比较内向、比较敏感的小孩,直接问她可能反而问不出什么,还会引起她的心存戒备,后期会比较难听到芳芳的真实想法。”

“好的好的,老师。我们从没想过芳芳会写出什么生死的话,真被吓的手足无措了,怕这孩子想不开。”

“是的,芳芳妈妈,我也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在学校里我也会多关注芳芳的,我们随时联系!”

与芳芳妈的电话沟通了解到,既然周末没有发生特别的事情,也没有不愉快的事情,这让笔者高度紧张,究竟是什么原因会让芳芳突然产生这种偏激的想法?难道是姐姐要高考的家庭氛围?带着疑问,笔者开始多角度观察芳芳课上、课下的行为举止与表现。

(二)点滴入手,大胆猜想原因

这天课间,笔者走到班级发现芳芳很专注的看着课外书,定睛一看在读茅盾先生的《子夜》,小学中段的孩子想要读懂这本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长篇小说不容易,甚至有一些字都不认识、语句更是读不懂,对于语文是短板的芳芳这定是难上加难!接着和芳芳展开了当天的第二次对话。

“芳芳,你看的这本书很有意思,老师在高中的时候读过,你才三年级就看这本书了,可真厉害,能跟老师说说你看到哪里了嘛?”

“这本书是姐姐的,我只是拿过来看看,有些地方读不懂。”

“是这样呀,姐姐今年几岁呀?”

“姐姐今年高考,应该十八岁了。”

“姐姐要高考了呀!芳芳,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读的这本书啊?”

“星期六写完作业。”

“芳芳,可真乖,写好作业了还看看课外书,真是个好习惯!你平时都看什么课外书呀?”

“我都是在姐姐书架上拿的。”

“这样呀!芳芳的姐姐可真好,姐姐很喜欢你,才会把书借给你吧!”

“是,姐姐很忙,每天都在学习,她要高考了。”

“姐姐,要高考了,她一定很努力吧!芳芳喜欢姐姐嘛?”

“喜欢,姐姐对我很好。”

“老师很羡慕你有这么好的姐姐,平时你在家里写好作业都做什么呀?”

“从姐姐书架上拿书。”

“真是个好学的小姑娘!那芳芳平时看电视吗?”

“不看,会影响姐姐学习的。”

“芳芳可真懂事!那平时下楼玩嘛?”

“不去,爸爸妈妈很忙的。”

“芳芳这么乖巧,爸爸妈妈一定很喜欢你吧!”

“嗯。”芳芳依旧是乖巧的点点头,超乎10岁孩子的安静,一问一答没有多余的词语。。

“芳芳,如果这本书你有看不懂的地方,可以跟老师说哦,老师也很喜欢这本书。”

“老师,你教数学,也看课外书吗?”

“是的呀,老师虽然教数学,但是喜欢的书也会看的。因为多读书是好事情,老师支持你多读书,但同时也要读好书呀。”

这次的谈话调查,笔者似乎发现了一些“思想踪迹”,家中芳芳没有因看电视、玩手机、外出游玩等原因与父母、长辈、姐姐发生过争执,几次多方谈话调查发现芳芳与父母感情、姐妹感情都没有出现大问题,那么引起芳芳“思想过激”的因素大概率是读“错”课外书引起的!于是,笔者开始尝试多途径、多方面着手,希望能从读“错”书出发揭秘“生死纸条”风波。

(三)多途并举,提供解决思路

从点滴入手深究原因,凭借多种途径解决问题的手段更容易奏效,不仅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谈话,同时需要家长的配合以及心理老师的介入,“读一读”芳芳的“思想踪迹”。心理老师与芳芳经历40分钟的深入谈话反馈如下:

“芳芳的心理比较正常,对于‘纸条’的内容是来自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和这本书的适应年龄不匹配。读不懂课外书时,芳芳在否定自己,觉得自己很没用,姐姐能读的懂为什么自己读不懂,建议家长让芳芳要读适龄的课外书,家长也要与孩子多沟通,让家中的氛围轻松一些,最好语文教师对芳芳给予更多帮助,时常关心会促进芳芳对语文的兴趣,对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笔者同家长进行了第二次电话沟通。

首先,再次了解家庭情况、芳芳的平时在家里的表现、姐妹关系、父母的陪伴时间、家庭氛围,沟通发现“停课不停学”期间芳芳虽然认真完成学习任务,但在家中除了吃饭与家人聊天,平时都在姐姐身边看书,情绪一直比较稳定,听到要开学的消息非常开心,放学回家后情绪没有异常波动,直到昨晚的“生死纸条”的出现,让家长手足无措,十分慌张,如何追问芳芳都不说原因。

其次,将今天芳芳在学校看的课外书的情况悉数告知,同时指出这本书适合姐姐读,但不适合三年级的芳芳阅读,加上芳芳阅读理解方面相对较弱一点,今后最好选择适合小学生读的书目,不仅可以提升阅读水平,还可以适当提升写作能力。

再次,告知心理老师与芳芳深入沟通后的反馈与建议;

最后,“纸条”很大可能是读“错”课外书,以为自己阅读能力较差导致自卑、对自己不满又无助,产生偏激的想法,家长尽可能在生活中、学习上、业余时间给予芳芳更多关心和关注。每天最好能有一定时间和芳芳沟通学习中、生活中的事情,给芳芳更多表达自己的空间,让她尽可能去多说一说、多讲一讲,是舒缓情绪很好的一种方式。

此时,笔者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多途并举,会不会效果快?学校里,不仅可以让语文老师对芳芳提供帮助,还可以找班级内语文成绩较好的小干部多关心、多帮助芳芳!班级的小干部朴实、热情,非常乐于帮助同学,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可以让芳芳在同龄伙伴的交流中感受很多事情都可以简单思考,并且从阅读理解上、性格上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如果这能使芳芳开朗些,乐于与家人、朋友交谈,从与人交往中慢慢改变,可以一点点转变钻牛角尖的性格。小干部互助的另一个优势是可以起到监督作用,如果小干部发现芳芳有言语或情绪偏激时,及时汇报给老师,避免发生意外。

(四)持续追踪,不断掌握近况

两天后,同芳芳家长通话了解到,家长在老师的引导下每天与芳芳交谈一定时间,芳芳也愿意和家人讲讲了,家长表示了对老师的谢意。

一星期后,与家长通话了解,芳芳比以前开朗了一些,会主动跟家人分享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在课外书里看到有趣的故事,讲到开心的话题时脸上会洋溢着笑容。

一个月后,与家长通话聊起,家长反馈芳芳和以前相比变化很大,家长很惊喜爱也很意外,开始反思自己作为家长之前更多的精力在要高考的姐姐身上,疏于对芳芳的关心。两个女儿的年龄差、工作、家庭导致父母身心俱疲,很少与小女儿沟通,才发生了“纸条”事件。其实,自那天之后在学校中,芳芳的表现日渐开朗、好学、爱思考了许多,多科老师反馈从未见过芳芳举手回答问题,现在课上表现比之前积极很多,偶尔乐于回答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课堂活跃度、作业完成度、书写工整度都有进步,尤其是语文的阅读理解。

半年后,放学时遇到芳芳爸爸,聊起孩子近况,他表示现在芳芳在家会主动帮父母做垃圾分类,还常给父母讲什么垃圾属于什么垃圾,也会承担起洗碗、擦桌子、洗自己衣服简单的家务劳动。有趣的是,一家人出门游玩时,她发现地上有垃圾,也会主动捡起,还说着:“美好生活靠大家!”垃圾分类后再扔掉。现在的芳芳很有趣,好像多了些孩子的童真,愿意主动和家人分享趣事,也常会被她问到的问题弄得哭笑不得。

2021年4月,芳芳是课上回答问题的“常客”了,课上声音响亮的积极发言,大胆质疑,让许多同学对她的回答刮目相看,很是佩服!她的好朋友也越来越多了,课下和同学们一起讨论问题,有时还充当起“小老师”给同学们讲数学题,也会一起来问老师题目,每节课前准备她总是最快的,劳动、学习、互帮互助等多方面越加自律,现在的她是班里积极分子,力所能及的为班级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2021年6月底,芳芳用自己一学期积攒的课程积分兑换了一颗糖果,放学之后送给笔者,顿时一股暖意涌上心头,甜到心头,毕竟懂得感恩是最珍贵的品质。自此,笔者相信芳芳早已走出“生死纸条”风波。懂得感恩的孩子无论何时、何地、何事都能明事理、辨是非了,也会为他人着想了,不会让大家再担心想不通事情爱钻牛角尖了!

2021年9月新学期“双减”政策开始后,因父母下班较晚,芳芳也成为了“晚托”一员,晚托时写作业、复习、预习成为了芳芳雷打不动的三大项,只有完成三大项才会看课外书,笔者也为芳芳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她更加开朗了。全班没人回答的问题,芳芳已经准备好回答,无论对错,她能勇敢的举手,已经是表现得比较自信了,这对她就是极大的进步。

自“生死纸条”风波已经18个月了,芳芳不仅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很快,对待各科学习也更积极主动了,数学也从三年级的中等生,到今天数学优等生的蜕变,这不仅是孩子主观能动性的正面体现,更多是家校合力给她在生活、成长、学习等方面更大的助力。她的变化是家长、老师、同学们有目共睹的,也让大家连连为她称赞。在核心素养的正确引导下、指向下,她已经渐渐向有理想、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靠拢!

三、总结经验

“德者,本也。”立德为先,修身为本,这是人才成长的基本逻辑。德育既是学生入学的第一课,也是学生离校前的最后一课,贯穿学生学习始终,贯穿学校工作各方面各环节,使学校真正成为化育为人的天地,而不仅仅是教授技能场所。加强品德教育,既有个人品德,也有社会公德、热爱祖国和人民的大德。要坚持教育引导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品德润身、公德善心、大德铸魂[3]

基于核心素养让每一名学生丰富自身文化底蕴、学会学习、健康生活是极为重要的事,也是每一位老师的职责所在。成绩是未来读书、工作的敲门砖,但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都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自主探究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这样才能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工作,路才会走得长远。

“生死纸条”风波牵动着家长和老师们的心。多管齐下深究“生死纸条”的起因,竟是因为读“错”课外书,以为自己阅读能力较差导致自卑、对自己不满又无助引起的风波。知其然,便开始在核心素养指向下多途径齐携手助力揭秘风波缘由,帮助芳芳走出困境,促其健康快乐成长。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我国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身为教师,我们更要牢记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慧婷.重返校园,班主任战“疫”教育的行动策略[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5)期:1-3.

[2]唐娜 威特默.儿童心理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读邓跃茂同志《立德树人:成就最好的学生和老师》[EB/OL].(2020-06-23)[2021-09-20].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0/0623/c40538-31756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