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环地质勘查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水工环地质勘查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

丁长祥

身份证号码211402196902013217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矿产资源需求量呈现逐年上涨趋势,为了满足人们生产、生活中所必需的各类物质资源,缓解矿产资源供给矛盾,我国加大了矿产资源开发供给力度。本文分析了水工环地质勘查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此外,地质灾害治理的最终目的是消除灾害和美化环境,应加强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勘查;地质灾害

引言

加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相比于传统的地质技术,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具有更加显著的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效果,通过分析常见地质灾害的发生原因,利用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工作原理有效控制相关因素,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和技术支持,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提升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

1水工环地质灾害现状

1.1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的产生原因在于地表土体出现结构变化,使地表局部出现坍塌现象,该地质灾害大多发生在岩溶地区,由于工程建设本身会使用大量砂石,导致山体结构的稳定性受到大幅度降低,再加上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使地下水大量流失,进一步加剧了地面塌陷。

1.2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地形相对险峻的区域,受自然灾害影响,导致山体滑坡并携带大量石块与泥沙的洪流,具有突然性、洪流流速快、物质容量大、破坏力强的特点。泥石流的主要危害在于对乡村、工厂、矿山的毁坏,影响农作物种植区域、林木、耕地等场地的正常使用,如果灾害现象较为严重,甚至会淤塞河道,阻碍航运的正常运行。其诱发因素大多可归结为自然因素,自然原因大多体现为岩石的风化,在风化过程中大量的氧气与二氧化碳会对岩石产生分解作用,同时空气中的酸性物质同样会降低岩石的强度与稳定性,从而引发土壤层增厚与松动现象。

2.水工环地质工程勘查技术的应用

2.1RTK技术及应用

RTK的两种技术分别应用三种不同相位和误法可以进行实时检测,能及时对各个地面通信基站数据进行数据处理与信息传输检测工作。可在勘测基准站之间放置一台信号接收机,而工程流动站则根据现场勘测流程需要同时增减两台接收机组的数量,并可以保证勘测基准站和勘测流程流动站之间能同时分别接收同一个到两个信号。当流动基准勘测站成功获取实时数据地理信息后,会与实际流动勘测中的数据地理信息对比进行一次深度分析对比,从中再进行计算并得出一个数值差分大且不可进行改正的实时数值,并将其实时数据传输信息发送给各个重点流动基准勘测站,以便于及时获得本次流动勘测中的重点区域目标的准确性和实时数据地理信息位置。RTK最为强大的一个核心技术功能之处也就在于它同时可对整个城市气象数据气质地理生态信息自动分析进行实时性和连续性自动分析采集,实时自动分析勘测整个城市空气目标管理地区城市静态或其他区域动态的空气温度温差变化波动情况,能有效的实时进行整个城市整体地质地理生态环境状况监测。

2.2GPS技术及应用

GPS卫星技术本身是一种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英文简称,其主要工作基本原理不是改变了在整个地面之上进行速度控制与实时传输信息工作的传统限制,而是将整个发射站重点放在了一颗卫星上面。卫星在太空中会快速反向运动,并将所需要收集的卫星数据以及信息直接通过卫星发射台网络来直接传输至位于地面的卫星接收发射台中,从而顺利完成卫星数据的发射传输接收工作。这一卫星目标物体进行卫星定位图和探测时,三者在相互之间交会,会共同使卫星探测器与目标之间形成三维立体坐标系,并将探测数据传送运输给三台地面卫星接收台,从而顺利完成本次定位探测工作。

2.3RS技术的应用

就RS技术的应用原理分析来看,该种技术依赖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开展中,比较适用于自然灾害防范工作。对于RS技术的应用,经过了一个发展过程,最初阶段对于此种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为单一波段探测,现阶段对于此种技术的应用上,发展到多元遥感探测。具体运用该种技术时,需要先建立多元遥感模型,随后分析模式,获取数据。具体来讲,在水工环地质勘察作业实施期间,对于该种技术的使用上,主要表现在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详细图的绘制和完善上,且起到积极的促进价值。可以说,当前对于RS技术的应用,可以为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带来新的技术手段,提升工作质量。

3水工环地质勘查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

3.1水文地质调查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

水文地质调查在地质灾害治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这是由于地质灾害是在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形成的。其中,内部因素主要指的是地形地貌、坡体结构、地层岩性、区域构造等;外部因素主要指的是降水、地下水、地震、植被、风化以及人类活动等。水文地质调查在地质灾害治理中应用的主要目的在于查明灾害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如降水因素等。在暴雨条件或者持续降雨条件下,由于地表水体的渗入作用加剧,导致对裂隙结构面以及岩层层面起到明显的软化作用。同时,伴随着地表水体向深处渗入,导致坡体的自重明显增大,同时由于不同岩层层面以及裂隙结构面之间的软化作用,使得岩层之间的固结力明显降低,进而诱发上覆岩层向坡角处滑动,形成滑坡或者崩塌灾害。因此,水文地质调查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调查区地表水的富集规律(如补径排条件等)、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等,是水文地质调查的重要内容,一般通过地表路线调查、抽水试验、注水试验等方法实现。

3.2工程地质调查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

工程地质调查在地质灾害治理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主要原因在于工程地质条件是诱发地质灾害的内在因素,而水文地质条件则以外在因素为主。工程地质调查主要包括内容:①岩土体结构,如岩土体的结构面类型等,若岩体顶部发育各类结构面(裂隙面、风化面、岩层面等),不仅降低了岩体的强度,而且易在岩体倾向方向形成软弱结构面,在外在因素如降水等条件,容易形成滑坡;②岩性特征,若灾害区域岩石较硬,则容易形成陡边坡,加之后期构造、节理等影响,容易形成临空的高陡边坡,进而在地表水作用下以及岩体自重等作用影响下,容易形成滑坡、崩塌等灾害。此外,工程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防治并不是一项短期工作,地质灾害范围广、影响程度深、危害大、灾害量也大,这就加大了地质灾害防治任务量,因此地质灾害防范治理是一件长期的事情。由于地质灾害的种类多样化,所发生的原因也存在差异,进行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防治时就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手段,这样才能确保防治效果。就实际情况而言,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在矿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有着显著优势和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对矿山地质灾害发生原因进行全面有效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便于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还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矿山地质灾害的因素,降低地质灾害发生概率,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强有力保障。所以,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需要提高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重视度,深刻认识到此项技术的重要价值,将其应用在多种类型的地质灾害防治中,全面提高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水平,保障国家经济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勤.水工环地质技术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14):97-99.

[2]杨胜波.水工环地质技术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J].中国金属通报,2020(2):163-164.

[3]张欢.新时代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20(4):24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