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生态取向新视界下教师学习动机激发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浅探生态取向新视界下教师学习动机激发策略

马继青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徐霞客校区 

摘要:基于传统的教师学习动机的研究探究生态取向新视界下就如何有效激发教师学习动机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浅探出了生态取向下教师学习发展动机激发策略,既体现了生态取向下教师发展的生命性、关联性,也思考了群体发展和教师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发挥同伴互助、团队帮扶和学校引领的作用;就是教师在专业发展的动态过程中,以积极的生命姿态,主动参与生活,融入教师群体,协同发展,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关键词:生态取向 教师学习 激发策略

新时代,教师学习观念的变革成为教师教育改革中的一股新鲜的潮流,教师学习也正成为教育研究与实践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从知识取向的教师学习观、实践取向的教师学习观向生态取向的教师学习观转变,也已成为业界探讨的焦点,一个充满活力的领域。

一、生态取向教师学习观的意义。

生态取向教师学习观,将教师的成长放置于其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之中,通过教师个体的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和不断反思,借助相关群体之间的各种合作活动和合作关系,形成一种和谐、合作的文化氛围,打造互生互利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圈。它是以学习共同体群体为基础,将学习、工作与生活融为一体,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一种多维度吸纳知识和自身所需的方式,是一种学习者与环境动态交互作用的结果,其特色在于采用动态联系的思维方式,教师在特定的工作实践下,与相关群体参与互动,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新型学习观。其基本特点是:自主性、合作性、一体化、交互性和快乐性。

从实践价值来看,生态取向教师学习观,在实际的学习实施中,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学习动机策略对学习行为进行干预。“倦怠情节”是教师学习倦怠的一种普遍现象。倦怠成为诸多教师无奈与被动的选择。缓解这一现象,使教师学习更好从外在驱动走向内在自觉,生态取向学习观可以激发教师发展动力,保障教师以最佳的成长姿态来适应新的教育生态环境,成为助推教师发展的专业动力,完善教师人格,使其成为人格力量的榜样。这种观念是一种超越以往学习观的新型理念,革新教师学习观,关注文化、社群、合作、背景,基于生命实践和合作学习,注重将教师学习融入特定的工作时间过程,注重教师学习在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等群体互动展开。

二、生态取向新视界下教师学习动机激发策略

目前教师学习的动机总的来说尽管有一定的积极倾向,多数教师能够参加不同层面的学习与培训,具有学习的意愿,希望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但是,教师也感受到学习的压力与困难,在某种程度上还不满意现有的“自上而下”的学习方式,致使许多问题出现。当前教师学习多是“培训者”主导的“专家”引导话语下的“被培训”模式,是强势话语“设计”的运行机制的结果 缺乏学习的“ 平等性 ”“互动性”与“成功体验”。教师学习存在“形式化”“ 应付性”,致使教师学习的实际效率低下。调查发现,要激发教师学习的动机,优化教师学习的生态现状,需要我们从回归教师学习的生命化本质、挖掘教师学习的动力性 源泉、张扬教师学习的主体性价值出发来思考问题。

(一)回归教师学习的生命化本质

面对当前的学习境况,我们应该充分尊重教师学习的良好积极价值取向,要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采用分层学习指导的策略,提升教师对学习的认识水平,让教师摆脱纯粹的机械的由外在压力驱动学习所带来的负担。尊重教师生命成长的规律,坚决摒弃脱离教师生命、背离教师生命和压制教师生命的活动,积极创造条件使教师在学习中体验到生命成长的价值与乐趣。

(二)挖掘教师学习的动力性源泉

驱动力无论是外源的还是内源的,都有可能包含符合生态的动机。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对教师学习动机激发的策略进行提炼。

1.教师的自身发展需求是促进教师学习的根本动力。

教师寻求适应新的教育环境、追求自身发展是生态取向教师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重要内因。学习内因,即一个人发自内心地渴望学习、渴望提高的心理要求,它是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一个教师的学习动力首先来自于内因,即自我学习动机。教师为了实现自己的追求、理想,为了自我发展,为了与新的教育环境相适应,就需要不断地努力学习,不断地提高更新自己,由此就产生了学习的内在动力。这种内驱力会促使老师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思考与探索学习方式的变革, 以达成较好的学习效果。

2.学生自主发展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是促进教师学习的重要动力。

传统“教书匠”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自主发展的学生也不再满足于教材知识的学习, 而是更多地希望获得课堂内外的 系统帮助,并希望通过教师获得更好的学习和研究的方法。具有渊博学识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给人以智的启迪、美的享受,教师的影响就能更多地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种领域中去,这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也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发展学生多方面兴趣和才能的需要。故此,教师应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创生生态型的学习方式,提升自身的学识。

3.完善制度环境是促进教师学习的强劲动力。

促进生态取向教师学习方式变革的学校制度保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营建物质环境,为生态取向教师学习方式变革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 二是重建学习制度生态,为生态取向教师学习方式变革创建一个安全的生态环境;三是建立生态化的教师评价制度, 为教师学习方式变革提供合法依据。

完善制度环境,还要依赖于优化学校管理者的决策与领导,需要学校领导构建有利于教师学习方式变革的保障机制,从制度上切实保障教师学习方式的变革,为进一步促进教师有效的学习提供政策性、技术性建议。学校管理者不仅要能够在自己所在的层级上开展高效率的工作,还要有效地与其他层级进行沟通交流,与其他教师建立一种“同步”关系。这具有适切性的特点,也是符合生态性的。

4.社会对高质量师资的诉求是促进教师学习的不竭动力。

在社会各界对教育的了解程度普遍提升的今天,学校和教师就必须学会以多种方式与之对话,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能满足社会对高质量师资的需求,与时俱进,转变教师的学习方式,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不仅只生活于学校这一小环境,还与社会这一大环境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适应社会生态也是当今教师必备的能力。

(三)建立青年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规划以驱动教师学习。

为了建立青年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规划,首先要明确目标,即要提供教师们深入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其次要建立实施机制,将教师自主发展的目标落实到领导干部、职称评定和教育能力建设等方面,采取必要的政策规定和投入保障,使教师自主学习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支持及实施。此外,还要通过实施教师自我发展的规划,在省市县和学校之间形成巩固的互动机制,促进教师发展。

(四)以满意率调查来激发教师学习。

以满意率调查来激发教师学习,需要做到四个方面:①单位部门应及时向教师释放满意调查信息;②对教师进行定期调查,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③及时向教师反馈调查结果,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满意度变化;④以适当的方式培养教师的学习兴趣,以提升教师的学习热情。

(五)以创设不同层级教师需求的生态环境来驱动教师学习。

为了能够有效地驱动教师学习,不同层级的教师有不同的需求,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充分抓住不同教师存在需求差异这一客观现实,寻求教师发展的动力 。

需要创设不同层级教师需求的生态环境。首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教师愿意坚持学习,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其次要满足教师的学习需求,提供专业的学习机会,为他们提供学习的资源;此外,还要注重教师小组的学习,及时评估学习成果,使教师不断提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邓友超 2006.论教师学习的性质与机会质量[ J].教育研究与实验 ( 4 ) : 55 -59

2.寇尚乾 2005.教师学习权及其学校保陪机制研究 [ D]成都 四川师范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 1.

3.李景春 2006.生态位理论视域中的教育生态系统及其发展 [ J ] 教育科学 (3 ) : 26 -29.

4.尚玉昌 2003.生态学概论 [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