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机械类课程教学的优化模式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职业教育机械类课程教学的优化模式分析

冯树新

江苏省无锡技师学院  214153

摘要:职业教育机械类课程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机械类工作应具备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可为学生的学习与后续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机械类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泛,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新形势发展下,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课程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职业教育教师应做好教学模式的优化与革新。针对此,本文围绕职业教育机械类课程教学的优化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职业教育;机械类课程教学;优化模式

国家的发展与进步促使机械类职业教育向着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进行实践训练,以强化自身的知识理解,掌握更加高效、可行的学习方法,在此背景下,学生的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可以大幅度提高。所以机械类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理论教学,还要结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一、职业教育机械类课程实践特征

社会经济发展中,很多中小型企业是加工类企业,车工是中小型企业的主要劳动力,实际工作中车工需要熟练应用加工机床为企业制造合格、优质的产品,所以开展机械类职业教育课程实践时,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即帮助学生掌握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 。同时因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是专业性、实践性知识,没有其他学科的学习压力,所以教学活动时间相对宽裕,并且实践教学活动没有固定模式要求,教师可以灵活选择教学时间与模式,学生也能依据个人喜好选择不同的专业发展方向。此外,职业教育机械类课程可以锻炼学生的工程思维与素质,提升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体现教育教学的实践性、职业性,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学生高效学习、优质实践,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也能得到培养。

二、机械类课程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首先,机械类教材存在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多、较为抽象不易于学生理解等问题,开展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全面、高效地掌握教学知识点,教师的教学效果也易受到影响。其次, 基于学情角度,因职业教育学生在小学至初中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且对职业教育的理解过于片面,所以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不愿自主学习,不仅没有形成学习兴趣,还无法自我调节,采用的学习方法也不合理,在此背景下,学生学习的质量、效率大幅降低,机械类课程教学效果很难提高。而且长时间处于这一心理与学习环境,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最后,部分教师过于看重理论教学,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进行多媒体教学,但因学生的感性认知薄弱,课堂开展的毛坯加工等知识教学略显空洞,无法突破职业教学的张力,所以教师应积极改变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这可提高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质量也能大幅提高。

三、职业教育机械类课程教学的优化对策

(一)更新教学理念

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加快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在此背景下,人才市场的就业竞争越发激烈。为满足市场发展需求,职业教育机械类课程教学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明确一线工作人员的教学目标,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中应紧跟市场发展的步伐,只有认识到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并在实践教学中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模式,都围绕培养理论与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进行,才能培养更多合格且素质高的技术人才,社会的发展需求才能得到保障。

(二)合理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

首先,教师应积极运用校内实训室。依据学校情况与企业人才技术需求,和科室相关专业教师积极探讨,设定符合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任务与目标,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职业技能可以提升,职业素养也能得到培养。比如,车削加工教学中,教师可带领学生进入实训室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生产安全常识,明确着装、作业流程,使其认识到生产纪律的重要性。教师还可带领学生参观普通车床、数控车床,并为学生介绍车床部件,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操作,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实践兴趣。同时操作过程中教师还应积极指导学生,以便学生可以掌握机床各部件功能并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其次,通过校企合作,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日后就业问题可以得到有效地解决[2] 。校企合作是学校、企业高效培养职业学生的途径,学校可带领学生进入企业现场参观,还可组织实训活动,引导学生直观了解企业的生产情况,促进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的有机结合,这可有效解决学校教育和企业生产相脱节的问题,学生的技能水平、实践能力可以大幅提高。同时校企合作过程中,教师应与科室教学团队的教师积极交流,在原本教学基础上不断融入新的知识,再结合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学生看懂图纸的情况下引导其观察零件生产的机加工过程,其可有效解决“灌输式”教学的空洞,加之引导学生学习机械术语并进行加工分析,学生的技能水平也能不断提高。此外,教师还可利用翻转课堂、竞猜模式等进行教学,在生动、有趣教学模式的带动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大幅提高,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可以得到培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职业学校是培养技术人才的摇篮,学校、教师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从而更好应对社会的考验。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再借助校企合作模式、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还能改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焕俊.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J].科技风,2020(11):28+30.

[2]齐强,翟明戈,姜宝华,等. 本科职业教育机械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施[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24):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