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生态的传统杂技艺术传承保护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民族文化生态的传统杂技艺术传承保护路径

刘君

遵义市文化馆(遵义市杂技团), 563000

摘要杂技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历经千年而不衰,依旧能在当今社会占有一席之地。传统杂技演艺中,包含的精神文明和艺术特色都包含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所具有特征,通过分析民族文化生态现状,深刻认识到传统杂技的传承和保护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对传统杂技进行分析,以传统杂技发展为研究对象,就传统杂技的传承与保护,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民族文化生态;传统杂技;艺术传承;保护路径

中国传统杂技具有悠久的历史,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这在我国优秀而众多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我国杂技艺术追溯到石器时代,至秦国统一后,吸收了各个国家中的长处,建立了新的曲艺节目,经过时代的发展变迁,成为全新的杂技百戏体系。当今社会,中国人对传统曲艺艺术的理解过于片面,很难进行整合和发展。为此,本文分析了中国优秀传统杂技艺术,提出有关的保护措施,实现中国杂技的可持续发展,为人们提供更丰富的生活。

一、民族文化生态与传统杂技艺术

杂技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是中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千年的积累和熏陶,杂技艺术逐渐形成其独特的文化,融入了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所包含的精华,向世界人民展示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在现代,传统杂技艺术的发展不仅要结合传统文化,而且在重视表演难度的同时,也推动了中国传统杂技艺术的新舞台。

中国的杂技有百戏、歌舞戏、傀儡戏等,充分利用身体的灵活性来进行表演,是从古流传至今的休闲娱乐活动之一。经过不断的发展流传至今,人们对杂技艺术的理解过于浅薄,无法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当今社会中国杂技艺术向国外靠近,传统曲艺艺术中所展现的艺术特色和高难度表演为外国民众所喜爱。为实现传统杂技艺术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杂技要以杂技的特色为依据,不断创新优化杂技表演,不仅要保护传统杂技,也要注意根据传统杂技的分类,整理现有的杂技艺术,从而有效地实施保护活动。

二、民族文化生态背景下传统杂技艺术发展的关键

(一)传承民族文化

以民族文化的生态为依据,传统杂技艺术传承的重点则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以民俗文化为基础上对杂技进行创新,成为能够引人瞩目的杂技表演,优化传统杂技的表演,融入更多的文化价值,使传统杂技可以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传统杂技艺术的不断发展。

(二)结合民族文化

传统杂技艺术发展的主要内容,不仅是传承民族文化,还要重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结合和发展,推动传统杂技艺术的优化与创新。结合民族文化,可以将音乐、戏剧、武术等表演,结合杂技表演进行创新,形成新的传统杂技表现形式,成为更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杂技演出,有助于传统杂技艺术的弘扬发展。

(三)民族文化创新

为满足当代人的审美兴趣,将我国传统民族艺术与现代艺术结合在一起,以传统杂技艺术自身的特色为基础来创新,得到世界各国人民都能够喜爱的表演形式,弘扬发展我国的杂技艺术。因此,以民族文化的生态背景为依据,行之有效的实现传统杂技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对民族文化的传承、结合还有创新,实现时代艺术美学的发展需要。

三、民族文化生态的传统杂技艺术传承与保护

传统杂技具有悠久的历史,所包含的项目有很多,且部分发展现状较好,所以也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传承,特别是对于冷门杂技艺术,更要做好保护工作。在传承过程中,传承的主体是人,只要有传承人,那么杂技艺术就能够得到传承,同时也要注重杂技艺术的整体性,顺应时代的发展,充分体现杂技艺术的核心内涵,增加传承过程中的生动性,为杂技艺术建立良好的发展空间,实现杂技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一)立足非遗传承与保护

非物质遗产历史价值高,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提升民族感情、维护统一的作用,因此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不可避免。杂技同样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一种无形的文化,但是却能够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能够让世界人民体会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以,保护和弘扬传统杂技艺术,能够划分传统杂技艺术保护区,或者是建立传统杂技艺术非遗保护馆等方式,实现整体性、原始生态系统的传承和维护。

(二)发挥现代教育的作用

杂技艺术的传承与曲艺教育的密不可分,将其划入教育体系,是最直接的传承杂技艺术的方式,能够培养更多喜爱杂技、热爱杂技的人才,为杂技艺术的继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来说,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对杂技艺术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强有力的保证,同时也能够使杂技艺术更加科学化、高效化。因此,可以尽快完善杂技艺术教育教学体系,培养更多杂技人才,促进我国杂技艺术的发展与传承。

(三)实现开放式传承

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进步,中国杂技已经走出国门,面对世界舞台,在国外也获得了大众的追捧与喜爱。将中外杂技相互融合,不仅有利于中国杂技的进步,也能够实现传统杂技艺术与时代的共鸣。传承和保护传统杂技艺术并不是静止的,而是通过构建开放式的传承系统,不断进行完善与创新,使杂技艺术能够贴近现实生活,体现时代特征,发扬传统文化精神。因此,要进一步发扬中国传统杂技艺术,不仅要以非遗的传承和保护为依据,还要构建开放式传承体系,使杂技艺术更深入人心。

结语

综上所述,杂技是中国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特色,在国内外都颇具盛誉,特别是近年来,受到热烈追捧和支持。传统杂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精华,在体现时代特色的同时,也发扬了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不仅增强了中国在世界杂技艺舞台所具有的核心竞争力,而且为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杂技艺术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何爱.基于民族文化生态的传统杂技艺术传承保护路径[J].戏剧之家,2019,(01):43.

[2]张若.对我国杂技文化生态保护与传承的几点建议[J].杂技与魔术,2019,(03):59-60.

[3]刘卫璋.赓续文化根脉  培育栋梁之材——谈杂技艺术教育如何传承弘扬民族传统文化[J].杂技与魔术,2022,(04):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