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与既有村庄空间整合的规划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特色小镇与既有村庄空间整合的规划探索

董艳华

恩施州规划信息咨询中心 湖北省 恩施市  445000

摘要:特色小镇作为“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全新发展平台和新兴聚落空间,直面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双重困境,改变了传统城市发展的空间格局和文化生态。它根植于城乡交错的地理空间、经济系统、区域社会和生态环境中,有助于大城市的功能疏散和乡村复兴,致力于打造城乡命运共同体。同时,作为文化复兴城市的载体,特色小镇担负着以文化城凝练城市品质、以文化物驱动城市经济、以文化人塑造城市生活的光荣使命。 虽然目前特色小镇的建设得如火如荼,但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误区和困惑,其中,如何把城镇特色的建设与既有村庄空间整合结合起来,高效的发挥特色小镇的作用,以及如何挖掘特色小镇的“特色”并切切实实的落地是目前急需研究的问题。

关键字:特色小镇;既有村庄;空间;

1.特色小镇的概念及特点

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融合叠加的发展载体,是同业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企业社区,是空间边界明确的创新创业平台。

1.1产业专一、特色突出

特色小镇产业主要聚焦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而且一个特色小镇只发展一个主导产业,不像传统产业园区那样产业庞杂、工厂密集。

1.2体制机制灵活

特色小镇一般规划面积在3平方公里左右,其核心区1平方公里左右,它像建制镇面积那样大、行政功能也一样齐全,但又不是建制镇,它是一种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新型企业社区,而且它的体制机制也更加灵活,可以称之为园区镇,也可以成为镇中镇。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中,特色小镇建设成为重要的着力点和支撑点。通过建设特而强、聚而合、精而美、活而新的特色小镇,带动乡村特色产业,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从而实现单向城市化到城乡融合的转变,加速人口在城乡之间流动,资本在城乡之间布局,土地在城乡之间配置

2.特色小镇产业国内外发展经验总结

2.1农业特色小镇——法国芒通特色小镇

法国芒通特色小镇是以柠檬、柑橘、鲜花种植等为主导的农业特色小镇,特色小镇通过举办与众不同的年度传统文化活动,增加特色小镇活力,以此带动旅游业发展。

共同特征:以农业产业为主,良好的自然山水环境。

经验启示:解除传统农业模式,形成以农业产业为核心,旅游观光为骨干的产业体系,并将农业产业与旅游观光有机结合,建立多功能旅游区,延续年度性传统文化活动以增加特色小镇活力,成为区域旅游、度假和疗养胜地。

2.2养生度假特色小镇——法国依云特色小镇

法国依云特色小镇的地区特色即是地理环境和依云矿泉水,在依云矿泉水生产为地区第一大产业的基础上,根据依云水对疾病的疗效特性,特色小镇建设依云水治疗中心,提供天然矿泉水养生SPA、恢复养生、健康疗养等服务,实现了产业链的延伸。

共同特征:水资源禀赋,良好的自然山水环境。

经验启示:升级延伸产业功能,发展完善度假功能----依云特色小镇以水资源为依托,对产业进行升级,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发展,形成依云水、旅游、疗养等主导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2.3养老特色小镇——蓟县养老养生文化特色小镇

蓟县是天津市唯一的半山区,也是天津市的“后花园”,特色小镇借助良好的区位条件、交通条件以及自然环境,以原生态村落为模式,利用养生庄园与养老养生社区打造现代多元舒适的双养体验文化特色小镇。

共同特征:处于城市边缘区,交通可达性高,良好的自然环境。

经验启示:针对城市居民对良好自然山水环境及健康生活的向往与需求,以全息旅游为战略,以休闲养生为主导产业,分期建设养生、休闲居住、度假山庄。

2.4经验总结

通过对以上三个案例的解读研究,提取对揉谷特色小镇培育建设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的经验:①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凸显特色:将传统农业模式产业化,并与生态农业建设、旅游观光有机结合,构建多功能旅游区,增加特色产业业态,突出地域特色,以此促进城镇发展;(2)产业升级化——多元设施,产业延伸:针对自身产业特色,实现功能复合,并延伸产业链;(3)产品特色化——挖掘资源,错位发展:合理挖掘特色资源,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发挥自身优势,打造特色化产品。

3.特色小镇与既有村庄空间整合的规划探索

3.1村镇共生体是特色小镇与既有村庄空间整合的高级形态

3.1.1消融——边界的融合

让农田与村落有机融合,打开村庄内的围墙设施,将农田的生态脉络与村落的建筑相融合,达到推门见绿,推窗见田的景观效果,营造人与自然生态融合的田园乡村。让村庄与特色小镇有机融合,乡村孕育了城市的发展,支撑了城镇化的进程,通过道路与的互通、基础设施的互通、产业的互通、人员的互通等方式,实现村镇边界的逐步消融。

3.1.2伸展——基础的升级

交通方面,将村道与主路相连接,村内的交通系统成环成网,保证一辆车的通行,保留与特色小镇连接的通道,保证村庄与特色小镇无障碍的通行。基础设施方面,农村生活的污水排放量大,必须因地制宜,建立完善雨污排水官网及防洪体系,依据生态学原理,以以12m和30m作为带状缓冲区阈值,结合实际需求设计12-30m动态的生态缓冲带,其次按照50米的半径设置垃圾收集点,在村庄入口空地处设置公厕,优化基础设施保持村庄环境整洁。建筑风貌的方面,保持传统村落建筑风格,统一风貌。保留建筑原则:质量较好的建筑,并且与村庄环境与整体规划冲突不大;更新建筑原则:质量尚好的建筑,但风貌及外观与村庄整体环境有冲突或平面布局部分不适应。

3.1.3乡韵——功能的植入

植入多样的功能,打造多元复合的活力乡村,利用空置闲置的村宅,通过自营及租赁的方式,开展各种产业服务,包含特色餐饮(居野酒家、瓦舍咖啡)、主题住宿(乡村民宿、精品农庄)、文化休闲(村史馆、手工作坊、农具展示)、村民互动(农夫课堂、家庭工场、乡村嘉年华)。发展乡村旅游,不仅提升村民收入,也将将特色小镇的部分游客引入村庄,激活人气。

3.1.4共生——村镇的共生

通过村庄与特色小镇的联动发展进行服务功能的互补,如特色小镇的酒店、精品餐厅与乡村的民宿、居野酒家形成同类型不同形式的互补,满足游客的多种需求及多重体验。融合特色小镇规划的三条主题游线:分别为人文教育主题游线、户外研学主题游线、健康养生主题游线,三条游线共同依托田园及村庄作为活动载体。特色小镇为村民提供一定名额的就业岗位,乡村及田园又能吸引都市游客的到来,实现了特色小镇与村庄人员层面的互相流通和融合。通过以上措施将东施岙村联合特色小镇共同打造村镇共生体。

3.2农业高效化转变是特色小镇与既有村庄空间整合的动力

“景观农业”给传统的城市景观空间赋予了生产的功能,传承延续已久的农耕文化,提升村庄的文化内涵及生活品质,并且加强了村庄景观的多重体验性。企业及政府应逐步引导村民从常规农业种植转向景观农业开发,大力发展特色景观农业,着力打造田园景色,构建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基地。

4.特色小镇的未来发展

对于特色小镇的建设无论是理论还是实际建设已经越来越成熟,很多特色小镇对于产品线和小镇未来的建设发展更加明确,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因此,针对小镇的未来建设,要从各个角度出发,如健康、旅游、体育、文化、农业、高科技等。其中,可建设以康养为主要产业的康养特色小镇;以生态农业为主要产业的田园特色小镇;以体育运动为主要产业的体育特色小镇;以教育为主要产业的教育特色小镇;以文化旅游为主要产业的特色旅游小镇;以高科技研发为主要产业的特色科技小镇。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特色小镇规划发展过程中,应重视良好品质对小镇建设的应用,通过建设人文特点、产业特点、生态特点,突出小镇建设优势,在此之上,将创新意识应用其中,以此推动特色小镇发展与进步,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小镇发展方向,以此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毅.新时代特色小镇建设路径探讨[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9,35(02):71-76.

[2]李珏.特色小镇规划发展历程浅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1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