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郑鹏宇

沈阳大学新民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学校     辽宁省    沈阳市新民市    邮编110300

摘要

  教育不应止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应以形成完整的人格为最终目的。小学阶段在人的一生中是启蒙智力与能力、培养优良品德和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学段。小学教师的品德修养尤为重要,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与明辩是非能力,力求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懂得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学生道德教育的自我享用功能,并尊重德育主体的个性,因人施教。

关键词德育教育;个性教育;教育活动;品行教育

前言:

  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关键。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育的关键是要将学生成为德育主体。德育往往是旗帜鲜明地提倡或反对某种观念或行为。学生生活环境除学校还有社会与家庭。在很多时候,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学校的教育不可能完全预想和控制,支配学生行为的是其道德的判断能力。道德判断的发展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1、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必须有老师的爱来呵护学生的成长。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教育根植于爱,爱心是打开小学生心扉,开启小学生道德与智慧,塑造小学生美好人格的金钥匙。在和蔼可亲、笑容可掬、民主宽容、公平无私、刚柔相济的教师面前,小学生会觉得自由愉悦,与教师心灵相通,情感交融,小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面对升学竞争、面对分数第一的教育现实面前,老师一碗水端平,赏识好学生,喜欢学生。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倾注自己的全部情感,换回学生真心的拥护和爱戴。对暂时学习困难的学生,更要持宽容的态度,不厌弃,诲人不倦,耐心帮助,期待进步。爱学生就不会发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情。

2、理解是热爱学生的基础

  理解学生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里,洞悉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应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理解学生就是不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学生,教师以孩子的心态看待孩子,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理解学生就是不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求全责备,而是对学生的一点点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学生的学习或者生活出现困难时及时送上精神和物质的援助。教师真正理解了学生,在学生学习成长中出现困难时给予理解与帮助,就能化解学生一时的焦虑和胆怯,学生也必定会把教师视为自己永远的朋友。

3、尊重学生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前提

  小学生是公民,他们有一定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尊重学生首先要承认学生作为的价值,也就是承认学生作为的一种文化存在,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蹲下来跟学生说话,要少一点教育者的威严,多一点慈母般的温和;少一点公众场合的批评指责,多一点两人世界的情感交流。要满腔热情地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彻底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使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要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给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自己安排学习时间的机会。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交往,才是真正的平等交往。

4、言谈举止的榜样示范是师德的具体表现

  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形象。模仿是小学生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教师的偶像示范作用影响学生的一生。学校里的小学生、小事、小节,必须用教师的大德来哺育和感染,才能培养出参天大树。

因此,无论是数学教师的简单的加减乘除,语文教师的听说读写,美术教师的画画写写,体育教师的蹦蹦跳跳,音乐教师的唱唱笑笑等等,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当成为楷模。一是仪表示范,教师随时随地都要给学生留下端庄的仪表、朴素干净、整洁大方的形象。二是语言示范,脸上表情写满了一个人的情绪。我们工作对象是有生命、会思想的孩子,教师应时时要以饱满的情绪、高涨的热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三是性格示范,教师良好的性格是积极的教育因素,性格是身教的重要方面。教师对现实生活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尊重他人的品格。教师有稳定的情绪,有助于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坚韧的意志,有助于学生形成坚毅的品格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四是行为示范,教师的行为应充分表现其教育性,在讲课时应体现语言美,操作时表现出协调美,板书时表现出文字美,教态中展现气质美,运动、劳动和其他活动中的动态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五是人格示范,学生是教师的镜子,教师的人格时时处处影响着学生。教师要做到诚实守信,求真求直。要按照我校的教师行为准则的要求。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凡是学生能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凡是答应学生的事情一定保证做到、做好,决不失言

5.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小学阶段是学习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节点的无论是生理还是智力方面都产生了一些明显变化,学生的个性发展上也出现了新特点,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并不断发展,他们渴望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认同,展现自己的个性。由于青少年的认知水平有限,有时候对于自己和他人也不能进行客观的评价,此时他们容易对人对事产生一些敏感、偏激的情绪,这些消极情绪不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因此,在这一时期对青少年开展德育教育,就要遵循青少年的成长规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德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性。

例如,在学习思想政治《做情绪的主人》一课时,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学生的性格、性别、基础知识等情况,将学生划分为5人一组的学习小组,让学生一起讨论如何控制的情绪。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保证每一个小组当中都男女平衡,各个小组中即有学习优秀的学生,也要有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保证每一个小组处于均衡状态。其中由善于交际的学生担任该小组组长,在他的领导下各个组员与其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讲课本当中的德育知识挖掘出来,让学生在一起交流自己经验,集思广益,让青少年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凸显出了学生主体地位。

6.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更为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倡增强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学生在今后发展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不仅要将学生德育放在的有限课堂上,更要扩展教育的范围,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让学生全方位的接受德育教育,这样不仅可以拓宽教学的渠道,而且让学生接触到与学校教育完全不同的德育方式,降低学生对于德育的排斥感,从而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例如,在学习《相亲相爱一家人》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从中挖掘出深层次的德育知识点,让学生感受到来自于家庭的爱,学会处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并感恩父母。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后作业,让学生为父母做一次饭或者打扫卫生,让学生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然后再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这样可以将德育从学校拓展到家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德育的有效性。

结语:小学教师的事业就如同泰戈尔说的`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小学教师就应像那最早露出泥土的一片嫩叶,在点点滴滴中体现教师的高尚师德,促进学生的发展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斌贤.外国教育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233-235.

[2]()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傅任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