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的分析与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关于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的分析与探讨

王雷影

(皖北煤电集团祁东煤矿  安徽  宿州  2340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教育培训是企业安全生产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养和安全技能、强化安全防范意识的必要手段,也是防范安全事故的源头性、根本性举措。近年来,随着安全生产工作的深入推进,企业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从业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明显增强,但由于部分中小企业不注重探索创新安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质量不高、制度落实不严等问题仍然存在,直接导致部分从业人员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和习惯性违规违章等不安全行为屡禁不止,为事故发生埋下了隐患。安全教育培训对新时期企业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对策,进一步创新完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促进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奠定基础。

关键词: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分析;探讨

引言

针对煤矿企业在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围绕如何引导、培育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创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如何利用煤矿企业安全文化提高职工安全素养,系统地研究、探讨了做好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教育培训效果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扎好安全生产的篱笆,牢牢守住安全生产的底线。

1主要做法

抓住“一条主线”,就是指抓住全员安全培训这条主线。确保煤矿企业职工安全培训覆盖率达到100%,确保煤矿企业从业人员全面了解和掌握本岗位风险和相关控制措施,从而提高自身安全素质和专业技能。

强化“两大保障”,就是指强化制度保障和平台保障。一方面,针对辖区多数企业生产规模小、从业人员少,安全培训主体责任不落实,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偏低的现状,某市为切实加强煤矿企业落实安全教育培训主体责任过程管理,培育煤矿企业做好全员培训工作的内生动力,研究制定了一套煤矿企业安全培训制度规范,对全员安全培训和考核进行了细化规范,提高了煤矿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为切实提升煤矿企业安全培训覆盖面和实效性,某市在矿山、危险化学品、金属冶炼、建筑施工等行业领域,分别打造了安全教育培训标杆煤矿企业,并依托标杆煤矿企业,通过“厂中校”模式,建设集培训、观摩、实操于一体的现场教学点,用于组织同行业领域人员观摩学习,加强实际操作训练,增强培训实效性。通过加强安全培训阵地建设,为提升煤矿企业全员安全素质和技能搭建了新平台。

2煤矿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开展教育培训的目的不端正

一些煤矿企业把教育培训工作当成必须完成的规定动作,开展教育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各级检查、为了不被罚款,这就造成很多煤矿企业对待教育培训只管干没干、不管干没干好,只看重完成、不看重效果。比如,有的组织者事前没有认真策划,选择的培训课题和内容不符合职工实际需求;有的培训讲师的课件和授课方法不接地气,参与者被动接受填鸭式教育,形成了“听不懂”和“不想听”的局面;有的培训考核流于形式,培训效果很不理想。在这些因素影响下,部分煤矿企业甚至出现了教育培训造假被政府执法检查处罚的情形。

2.2培训需求分析不到位、课题选择不恰当

很多煤矿企业都在年初发放了教育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开展职工教育培训需求调查,这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但在调查结果运用上还有漏洞。比如,有的煤矿企业在问卷填写前没有对职工进行相应的填写培训,部分职工不会填写或者填写不认真、应付对待,导致调查结果不真实。比如,有的煤矿企业发放调查问卷只是为了迎接检查的需要,就算职工认真填写了,调查组织者也没有认真统计、分析、归类,然后根据统计结果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我们在与煤矿企业交流中发现,有的煤矿企业年度培训计划就是在网络上下载的,甚至一点修改也没有,就直接盖上了煤矿企业公章,而在开展教育培训时又随心所欲,根本不按计划实施。

3新时代煤矿企业的安全教育与培训策略

3.1提高人员素质

当前部分煤矿企业的职工水平参差不齐,在具体操作流程当中难以设置统一标准,很多人员理解能力不强,学历不高,面对新型事物难以接受,配合度较低,因此,必须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以保证其安全生产进一步开展。在进行培训时应当进行分层培训,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任务,无论是煤矿企业文化或者生产流程,应当根据职工的现有知识水平以及接受能力分别进行培训,设置多元化灵活标准,避免采用一刀切的模式,为煤矿企业管理提供良好基础。同时应加大宣传力度,确保职工安全生产并提高质量,在工作中应设置互帮互助的模式,职工间紧密配合,阻止他人发生安全事故,使职工意识到自身的工作质量与煤矿企业息息相关,树立其荣誉感,并可设置良性竞争机制,奖励优秀职工,形成“人人负责任,人人讲安全”的良好局面。

3.2实施科学培训

对于职工的培训内容煤矿企业负责人必须进行甄别,不仅应包括煤矿企业自身的规章制度,也必须进行法律法规、道德素质等各方面培训,保证员工全方面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强化责任意识,通过播放特定宣传片使其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端正工作态度。在加强安全教育的同时提高生产质量与效率,使其意识到安全生产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工作中按照具体流程操作,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将意识转化为行动,变被动吸收到主动接纳。在培训过程中应当确保每位职工达到合格标准,定期组织考核,采用老带新、专家讲解等方式,使职工熟悉安全操作流程。并可采用职工亲自操作代替死板讲解的方式,使职工对安全操作流程印象更深刻,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可以及时解决,新入职的职工可以在经验丰富的职工身上学到更多知识和经验,以保证工作流程安全。

3.3完善安全机制

为保证整个生产工作顺利安全进行,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机制,在遇到问题时有章可循,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此机制不仅应当符合当前的法律法规形式,同时应当结合煤矿企业的自身特色,设置该煤矿企业适用的安全策略,以保证在各种流程中均可全面管理与控制。在建立规范时可以借鉴优秀煤矿企业的先进经验但应坚决避免照搬照抄,必须因地制宜的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才可保证煤矿企业的良性运行。科学完善的机制不仅应明确操作流程和规范,也应当设置科学的奖惩制度,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根据职工平时表现与定期考核成绩进行工资与级别的调整,保证煤矿企业有序发展,改变散漫态度,使工作顺利进行,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安全机制的建立对突发事件时可采取具体措施,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进行及时处理,同时应该培训职工自身的自救能力和保护能力,面对突发事件时将危险降到最低,通过与当前资源的有效整合对各类危险及时预防、定期检查,保证整个风险控制系统有序运行。

结语

煤矿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看似简单,但是要想充分发挥安全教育培训的作用,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做到实处、取得实效也需要下大力气、找准路径。通过安全教育培训提升职工安全素养、培育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实现从“制度管人”到“文化管人”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煤矿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安全教育培训与安全生产的关系,不断提升对教育培训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通过培训切实提升职工安全素养,培育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坚决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曾安华.企业常见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管控与预防技巧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9(31):137.

[2]张亮.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管理现状及相关建议[J].石化技术,2019,26(07):240-241.

[3]赵芳.企业员工安全培训教育[J].才智,2019(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