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美术鉴赏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浅谈中小学美术鉴赏教学

姜英秀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第八中学

摘 要: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美术知识和其他知识的过程。中小学美术鉴赏教学是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学生图像识读、文化理解、审美判断等核心素养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学生准确、深刻地感悟到美术创作的美学价值。本文就中小学美术鉴赏教学进行探究,以其对优化中小学美术鉴赏教学水平,提高中小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有所增益。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育;美术鉴赏课;教学方法;探索创新

艺术教学作为国家教育课程质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学生审美,提高学生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美术鉴赏主要是通过知识、经验还有感知对美术作品进行的一种分析和判断,在其中享受审美并且学习到其他的知识的过程。通过美术鉴赏我们能够培养一个人的审美情趣,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而且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以及新课改的深化,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训练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需要把握好中小学美术鉴赏教学,让学生能够发现美并且感受美。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美术鉴赏课越来越重视美术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根据问题去体验美术作品,从感性到理性地去分析美术作品,再用美术的形式语言去表达美术作品。因此,情境创设是培养学生对美术课感兴趣的有效方法。在以往的教学中可以看到,美术老师常常带学生到户外去“写生”,这其实教师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美、欣赏美,进而创作美。教师在美术鉴赏课堂的教学过程设计中,可以针对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构建一些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可以感染学生的欣赏情绪,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更加了解作品真正的内涵 , 还应该创设能够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鼓励学生创作出具有自身独特的创造性的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作品进行探究,例如,作品的材质、色彩、构图等,探究作品的时代背景,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可以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对中小学生来说,可以先从简笔画、线描画开始,逐步过渡到素描、油画、国画 , 从运笔到构思、从画面的意境到情感表达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目前,中小学课程中多数都会运用到问题情境教学,其目的是避免学生对课程中的学习内容感到枯燥乏味。学生方面,主要从三个方面讲解如何将“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融入课程当中。第一,从内容上去“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主要以自然、生活、习俗、等展开话题。第二,从形式上去“迎合”,运用多媒体教学,观看一些生动的自然科技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感受大自然带来的魅力,引入一些直观的教具和现实生活相关的用品。第三,适合学生心理的需求,做到全面了解学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艺术与生活的联系。

二、将多媒体技术引入美术课堂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现阶段已成为多媒体技术和美术学科相融合,多媒体技术对于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将多媒体技术带入课堂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能够让学生自己进行学习内容的选择,激发学生对于美术鉴赏课的学习兴趣,也符合因材施教的理念。教学中融入了多媒体技术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方式,带给学生课堂新鲜感,还能够让学生获得多种感官的体验,不再单单是用眼睛去鉴赏,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印象。

例如,美术教师在上美术鉴赏课之前,可以提前让学生预先在互联网上找寻相关的美术鉴赏教学资源,如在讲授《学画自画像》这一课时,让学生提前搜集各个艺术大师不同时期的自画像,从而开拓学生的美术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在自己作画时更能得心应手。老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学生美术作品交流群,通过欣赏优秀学生作品,为学生提供一个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平台,同学之间产生浓厚的学习氛围,并且有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

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合理选择音频视频来进行播放,在播放的过程中还应对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带动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思考与探究,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这样能够促进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美术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也给教师传统的教学技术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教学中教师不但可以查阅大量优秀的美术作品,也可以帮助学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既有利于鉴赏,又有利于创作。因此,将多媒体技术带入课堂,既是顺应时代的要求,也是学生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美术鉴赏与实践相融合

美术鉴赏不应只局限在视觉体验中,还应该注重实践。在中小学美术鉴赏课堂中,将鉴赏与动手实践相结合,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鉴赏能力更为有效。比如教师在讲到陶瓷器皿、书法绘画时,可以带一些实物让学生观察,学生通过近距离观察,动手抚摸陶瓷的质感,亲自临摹书法家的字体,使其充分感受这些生动的作品。同时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分清绘画的门派,书法的字体,陶瓷的工艺技术等,分析作者的绘画以及写作时的思想感情,感受画笔的力度、色彩的冷暖,让视、听、嗅、触四种感官相结合,令学生更乐于参与美术鉴赏,培养其正确的审美。美术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书本知识和教师的讲解只是理论性的东西,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让学生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得到发展。因此,美术课,不单单是绘画,而是在绘画中学习鉴赏,在鉴赏中学习绘画技巧,美术教师教给学生的不是画好几幅画,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总之,鉴赏教学在目前的美术教学中占据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需要继续探索关于美术教学的相关探究,有效推动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周钊 . 小议新课改下的初中美术鉴赏教学 [J]. 软件 ( 教育现代化 )( 电子版 ),2013,(11):244-244.

[2]王芳 . 提高农村小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策略研究 [J]. 艺术评鉴 .2018(08).

[3]陶小燕 . 提升小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J]. 小学时代 .20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