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1

教学中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刘建杰,王春艳

吉林省靖宇县保安希望小学 

摘要: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围绕某个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以达到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相互教育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对解决本学科中的疑难问题,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起到良好作用。

关键词:教学关系

教学实施中,处理好教师与学之间“教”与“学”的关系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正确定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般情况下,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活动的计者、引导者和管理者,学生则主要是教学活动参与者、落实者和被管理者。研讨式教学的最大点是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对其思维能力、分析解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研讨式教学中,教师学生的关系不再是主动与被动、传授与接受的单关系,它要求学生以更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仓性来参与教学活动,这不仅有利于巩固以前所学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通过研式教学,学生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教以便于教师随时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指导平;学生则会在教员有针对性的指导中变主动学自觉学习为运用性、创造性学习。由此可见,教与学生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相长、辩证统一的关系。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学习讨论活动的引导

在研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给予学生有指导,又要为学生讨论留出展开思维的空间,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讨论。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实施研讨式教学时,教师要对教材的点与难点、整个学科的框架结构及前后章节内容联系等都要一清二楚,提出的问题既要与本节教

内容密切相关,又要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要尽可能与某一现象或事例联系起来,也可选择一些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才有针对性,才不至于脱离学员的实际。

第二,教师对讨论的问题、要达到的目的、进行的方法和步骤以及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都要有通盘的考虑,制定出完整而具体的计划。一般来说,对于重点内容进行复习性讨论,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或以班为单位进行,以达到加深理解、巩固记忆的目的;对于疑点、难点及重点问题进行研究式讨论,则以班为单位组织,教师可事先引导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进行复习,提出分析问题的思路,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几种答案,让学生讨论分析,最终找出正确答案。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必须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事先学习有关基础知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认真准备,以免学生无从下手。

第三,由于讨论时学生各持己见,讨论的内容一般都缺乏系统性或层次性,有些发言不一定准确,甚至有错误。为此,教师必须深入学生之中,引导他们围绕题目中心讨论,鼓励他们立论有据、言之成理,对问题进行广泛的讨论,并抓住与主题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对于学生不同的意见,教师不能先入为主,立即反驳,更不能说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应引导他们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发现和吸收他人所长,更加丰富自己的知识;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引导他们勇于发言,克服自卑心理。同时要引导学生在讨论时尽可能与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不是单纯地接受知识,而是用所学知识去指导实践。

第四,对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提出的疑问,要从实际出发,注意区分对待,主要是以启发、诱导为主。如果对于学生所提的问题不加分析的有问必答、凡问必答,讨论式教学的效果就不太好了。因此,对于学生的提问该简答就简答、该详答就详答、该不答就不答。对于一般问题只要点出是什么即可,也可再提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供学生课后继续讨论;对于那些学生有模糊认识或带普遍性的问题,必须进行详细解答,不能就事论事,应抓住问题的本质,不仅让学生明确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应该怎样解答,更要明确为什么要这样解答,为什么讨论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整个答疑过程中,应采取和学生互问互答、共同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解开自己的疑团。以往的教学证明,学生通过研讨式教学学到的知识要比注入式教学学到的知识牢固和深刻得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为对本学科专业知识的综合性和创造性运用

以往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多地被理解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强调的是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这种理解是正确的,但不很全面。我觉得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应注重对其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创造新的知识,因此在研讨式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根据已学知识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和基本步骤,积极参与讨论、发言,更应该善于在讨论的过程中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树立“学为用”的思想,这样学员才能融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于一体,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这才是学生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