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有关不良地基处理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有关不良地基处理技术

李浩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24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水利水电工程成为国家的重视之一。然而,水利水电工程逐渐成为支撑工农业和各项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水利工程是以水力学和力学为基础进行施工管控、设计的综合性技术,可以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和水患灾害的控制。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基处理技术

引言

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地基是重要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建筑物得以安全施工、使用的保障,为此必须要对建筑工程的地基进行科学化处理,切实提高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避免在施工、后续使用中出现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1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地基施工的特点

首先,地基施工工艺比较复杂。我国幅员辽阔,地域面积大,不同区域的土地土壤也是不同的,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会遇到差异比较大的地质情况,这些差异的存在就要求水利水电工程地基施工建设中不能单纯的使用同一种方式方法,要结合具体地质环境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技术方法,为此水利水电工程的地基施工技术具有复杂性、多元化的特点。其次,地基施工关系到后续施工流程的开展。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地基是基础和前提,地基施工处理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后续的建设。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人员需要明确地基施工与后续施工流程间的密切关系,运用科学化的地基处理技术,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和意外,确保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有序、高水平推进。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

第一,施工导流。相比于其他类型建设工程,水利工程现场地形条件复杂、水网河道密布的特点,部分地基位于河道区域,无法直接开展地基处理作业。因此,施工单位需要提前做好施工导流作业,采取土石围堰、土袋围堰、钢板桩围堰等工艺做法,临时拦截河道水流进入地基作业区域。第二,施工方案比选考虑到水利工程现场环境条件与地基构造复杂,地基施工技术方案的实际处理效果存在不确定性,无法保障处理后的地基状态完全达到施工要求。因此,施工单位需要根据工程勘察报告,从技术实操、施工成本、工期时间等多个层面来比选地基处理技术,从中挑选恰当的地基处理形式。随后,在现场挑选一处具有代表性的地基开展试验段施工,根据施工情况与地基处理效果,着手修改施工技术方案中的不合理部位,准确计算垫层换填厚度、排水固结时间、强夯遍数等工艺参数的最佳值。同时,也可选择应用BIM技术,在软件中构建模型、导入技术方案开展模拟施工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来发现技术问题、改进施工技术方案。第三,工艺问题处理在地基处理期间,受到现场条件、工艺操作等因素影响,偶尔出现各类工艺问题,如果发现、处理不及时则会影响到地基处理效果。因此,施工人员需要持续观察地基状态和处理情况,如果出现各类异常状况,及时分析问题原因、采取改进措施或是开展返工作业。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不良地基处理技术的策略

3.1运用护壁施工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处理技术中,护壁施工技术也是常用方式之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地基护壁施工中,需要明确桩基与护壁混凝土强度相适应,以便达到预期标准。与此同时,在施工时,施工人员需要保证护壁的高度高于地面,并定期开展质量检查等工作,掌握护壁在地基处理中是否出现质量问题。如果检查过程中出现了质量问题,应尽快找到问题出现的根源,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解决,确保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基处理技术的质量、效果顺利实现。

3.2运用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

从施工现状中能得出,当前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应用成效突出,此项技术能有效优化水利水电项目基础处理强度,提升施工稳定性。在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实践中,要发挥出先张法与后张法应用价值,对施工工艺实践操作进行优化,会产生多重施工效果。先张法运用中,要注重在施工中应用各类构件,强化应力施加,提升各类构件施工应用成效。在后张法运用中,需要施工中构件强度达到80%之后再添加相应的构件。在施工阶段,施工技术人员要合理展开沉桩操作,施工中合理应用静压法、锤击法。在锤击法运用中,要注重突出桩锤冲击力,对桩体阻力合理优化,保障桩体能沉积到对应深度。在施工中运用锤击法,技术人员要对项目建设周边建筑物分布现状、桩体密度等进行判定,对施工流程合理优化,提升施工沉桩效率。静压法运用主要是在水利项目软土环境中运用,对地基基本承载力展开分析。当地基承载力不能适应静压法施工要求,要在施工中规范化铺路基箱、提升碾压成效,沿着打桩机实际走向制定铺平放稳措施,在沉桩阶段做好基本沉桩质量管控,以此来提升施工质量。

3.3运用换填垫层技术

在地基处理中,采用换垫层技术,即采用低含水量、性能稳定的软土代替原有的软土,使地基本身的性质发生改变。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采用这种地基处理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地基的安全隐患,施工时要对地基的物理性质、周围的环境等进行细致的分析,并据此设计施工方案。其次,要确保更换填土的科学化,并根据实际情况和工程建设的具体要求,科学、合理地选用新的填筑材料或换填土。在进行换填时,操作人员要特别重视换填密度,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控制,最后还要对充填物进行夯实、碾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使用机械设备,既能保证充填的密度,又能合理地控制密度,从而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3.4运用超声波检测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检测技术人员在对超声波施工技术应用时,主要分为双面检测和单面检测两种方法。双面检测主要是利用技术,在混凝土结构截面中进行应用,对截面的大小没有特定要求,在检测中需要将探测头放置在截面两侧,从而对混凝土结构质量进行检测。检测工作开展中,仪器设备会发射超声波,随着声波在混凝土结构中的扩散情况,利用接收设备将相关数据以及传播情况进行接收,利用计算机的数据分析能力,将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将最终结果整理完成后,制定成报告进行展示。单面检测技术需要在混凝土截面较大的部位进行使用,在一侧安装发射仪器,对混凝土内部结构进行探测,有效的保证探测结果的质量。除此之外,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中,还能利用超声波检测技术中的表面传播技术,对各个部位不同的声波变化进行分析,以此来对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产生的裂缝深度、位置、大小进行判断,快速对存在问题的部位进行补救,进一步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施工质量。

3.5运用探地雷达技术

探地雷达技术是用于探测地下目标的无损技术之一,与常规地下检测技术相比,其呈现出探测速度快、操作灵活、经济性高、过程连续性强及分辨率高等特点,现阶段在工程勘察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此技术主要是借助天线有效发射和接收高频电磁波的方式来对介质内部物质特性和分布规律进行检测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因为具备高精度、无损及高效率等优势,现阶段在考古方面、矿产勘察、岩土工程勘察及工程质量检测等多个领域均有广泛运用。

结语

地基处理是水利工程施工活动的关键,应分析施工现场具体水文地质条件及特征,选择科学的地基处理方法,为工程建设质量与水利设施使用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为此,相关人员必须提高对地基处理技术的重视,明确各项地基处理技术的操作要点,根据工程情况选择恰当地基处理形式,严格把控地基处理作业过程,明确施工导流、施工方案比选、工艺问题处理等环节的质量把控,保证水利工程地基得到高效处理。

参考文献

[1]贾飞宇.水利工程施工中地基基础处理技术[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0,43(01):143-145.

[2]王芝法.水利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要点探析[J].安徽建筑,2020,26(04):125-126.

[3]周猛.厚地基圩堤水下抛填施工技术研究[D].南昌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