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业企业供水管网综合管理系统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浅谈工业企业供水管网综合管理系统的研究

王耿清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河北 邯郸 056300

摘要:我国地缘面积广阔,但是水资源分布并不均衡,因此在不同区域的供水设施管理过程中需制定个性化方案,不能采用统一框架对所有工业企业供水管网进行统一划定。工业水平是衡量现代国家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而工业企业供水要求也随着现代化工业发展不断提升。本文针对工业企业供水管网综合管理系统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完善供水综合管理体系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工业企业;供水管网;综合管理系统

引言

工业是社会化分工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第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类,从目前人类社会发展趋势来看,工业相对比是长期下降趋势,但是在国民经济产业规模上仍具有加工效率最高、承载资源最多的责任,不同工业结构对于供水管网的需求也存在差异性,需注重多种管理方法的有效结合才能提升工业企业供水能力。工业企业供水管网具有多样性、广域性以及大容量等特点,需采用分层次进行供水,所以需结合目前工业企业供水管网综合管理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前情分析。

1目前工业企业供水管网综合管理系统所面临的挑战

1.1 应急管理体系挑战

工业企业生产规模较大,并非单一体系存在,而是与其他行业有着诸多复杂的交织情况,因此应急管理体系需考虑送水服务、信息预警、调查评估以及事故抢修等多方面因素及影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工业企业供水管网应急管理体系一般都与所在区域性的市政供水管理应急预案相关联,不仅预案修订相对工业发展需求落后,而且在实战演练以及预警演练等方面也存在落实不到位的问题,部分工业企业供水管网综合管理应急体系中未能明确各部门或各岗位的职责,在发生事故问题时往往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当,甚至有互相推诿的现象发生,从而导致供水突发事件存在安全风险隐患,不仅影响工业企业自身的生产加工,可能影响城市经济发展质量。

1.2 管网综合体系的挑战

由于工业生产对于供水体系的要求与居民用水存在差异性,因此通常采用单独管网,但是供水管网在设计施、工以及运营维护中仍面临着诸多风险,例如管网漏水现象严重,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长期未被发现后还会影响水质,造成工业生产不达标。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很多工业领域都出现了创新性改革,因此在供水管网设计之初就要考虑管线以及相应的管理模块的匹配度,确保所在施工区域的抵抗风险能力,其中包括供水管道受到的温度及气候变化影响。目前很多工业企业供水管网仍采用老市管道,其漏损率逐年升高,不仅会削弱供水安全性,同时也严重降低了水体质量。

1.3 用户终端管理的挑战

工业生产规模化、集成化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对于供水管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工业企业需要二次供水管理,所以需要对用户终端进行水质水量的日常化监测,并制定科学合理的供水方案,既要保证用水安全,同时也要尽量为企业节约成本。但是二次供水管理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其中包括水质水压的有效监测以及水质污染问题等。从目前的二次供水管理发展来看,单独依靠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工业化社会发展需求,因此需要相关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工业生产技术,还要具有一定的信息化管理技能,采用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在二次供水管理的规范性和标准性研究方面要下大力气。

2工业企业供水管网综合管理系统的思考

2.1 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首先,要考虑工业企业用水管网的特殊性,坚持预防为主,将预警措施和应急措施相结合,一方面要尽可能的利用智能化网络设备对供水综合管网进行24小时监控,另一方面则应配备必要的应急装备、应急物资以及应急设备,通过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应急小组、制定突发事件的相应预案,强调各部门配合机制并定期进行演练,在演练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不能回避,而是要认真记录并进行整改,以此提高污水应急管理体系的保障能力。其次,同一工业生产企业在不同的生产加工环节对于水量、水质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应注重供水应急预警系统的建立,包括水源监测、水网监测、事故记录、日常巡查等。尽量将各生产工艺水质水量控制目标与预警系统相结合、强调网络监测与人员巡查相结合,一旦水质或水量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将信息传递给水厂,并为工业生产企业自身留有一定的应急准备时间和空间,可及时在二级管网连接处及时切断水源,利用备用管网继续为工业生产提供支持。最后,工业生产企业要根据自身对于水量水质的要求,制定应急预案级别并按严重程度进行响应机制划分,要与供水企业保持相应联系,按照规定程序向政府部门进行信息报告,当事故结束后要妥善处理污染物、报备设备损坏情况,尽量利用数字化信息系统代替传统纸质事故分析报告,这样可以让报告更加透明化,也能接受广大群众监督。及时吸取教训和提出整改意见。

2.2 完善综合供水管网建设

首先,严格把控工业企业供水管网建设质量,给排水管道是建设工程百年大计也是确保供水安全的重要前提,一方面要在设计施工以及管道维护环节制定可行性长期方案,另一方面则要注重供水管材的可靠性,尤其是大部分工业企业给排水属于隐蔽性工程,因此需要全程三方监督、签字,做到管道建筑工程 “有责可追、有人可查”。其次,从实践经验来看工业企业的供水管道爆管以及水质污染问题都是由于隐蔽性工程难以发现所引发,因此建议供水管网采用互联网计算方式进行监测管理,融合大数据、云计算进行模糊判漏鉴别方法,为有效实现渗漏定位与渗漏程度的同步预测,也能有效避免误判所产生的开发成本。最后,供水管网的维修更新管理可以参考当前“海绵城市”的管网建设理念,利用计算机对于水质、水量、管网压力进行风险预估、建立管网风险预测模型,及早对管段做计划性的维修与更换,也可以结合现代技术对管道进行非替换性的修复,以此降低维护成本并延长管道使用寿命。

2.3 优化用户终端管理体系

用户终端是现代工业企业供水管网综合管理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由于不同企业对于水质、水量要求不同,而且在工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压力也具有差异性,因此建议让部分供水设施管理权限交给工业企业,一方面工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规模进行及时清洗和监测;另一方面也可以针对二次供水管理体制进行个性化改革,防止单一管理模块下造成的资源浪费。首先,工业企业要有针对性的培养综合性供水管网,管理人才既要对本企业的工业生产加工较为熟悉,而且对二次供水设施以的维护与日常操作非常了解,对二次供水水质水量进行监测性管理、有效预防污染问题,确保工业生产的有序性。其次,要充分考虑工业企业供水管网综合管理系统向智能化的发展方向,要培养具有信息化、技能性的管理人才,结合数字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对相关人才进行考核与监督,以此激发个人主观能动性,可以利用网络监控系统对管网以及管理人员的操作进行全方位监控,如此可以更好的划分事故责任,为后期的供水管网综合管理不断积累经验。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拓展,供水管理难度也逐渐增大,既要考虑工业企业的未来发状况,也要确保供水管网的经济适用性,相关工作人员应正视目前工业企业供水综合管网系统所面临的挑战,并结合工业生产的差异性特点,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优化综合供水管网建设,制定用户终端管理规范,从而确保工业企业安全有序生产,为工业发展提供相应的供水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张晓虎.控制供水企业管网漏损的方式途径初探[J].城市建筑,2016(3):334.

[2]曹萍萍,陈群力.区域网格化管理在降低供水管网漏损中的应用[J].城镇供水,2021(3):61-65.